《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虽是儒家经典,但对医家、兵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纵横家等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华文化象一棵大树,几部经典,代代有人去注说,历代不断的丰富,而不错乱,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举个例子,扬雄算是经学家吧,他照着易经的体制,写了一部《太玄经》,九九八十一赞,对应《易》之八八六十四卦,有点玄学的味道。所以,各各文化学派都会从《易经》中吸取营养,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要说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占卜家了。首先写总论,述说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巨大再分述,一,对道教的影响,像阴阳八卦五行等等皆可论述二,对儒家的影响,易列为五经之一,为儒家必修之经典,孔子为之注等等三,对士大夫的影响。使士人按易经所揭露的很多道理为行事准则,如乾挂,九五飞龙在天,六九则刚不可持,使士知急流勇退,如谦卦皆是好卦爻,故士知谦逊等四,对老百姓的影响,像算命卦爻,比如我们的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的很多道理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五,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加上不断吸收的外来文化,在我们的历史发展中与自身文化的融和等等提问人的追问14:08那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可以更加具体一些么谢谢团队的补充14:13《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魁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但是,社会上对《周易》的价值,认识很不一致,有加以澄清之必要。《周易》是古代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汉代以来,《易经》就被列入“五经”,它对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明君贤相、志士仁人无不认真研读,从中汲取治理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经济、提高道德思想水平的原理原则。《周易》是充满辩证智慧的哲学著作在大学哲学的课堂上,自建国以来,年年都在讲《周易》。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说,《周易》是一部辩证的“宇宙代数学”。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赞道:“《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周易》的确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周易》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的“易”字,主要是变化的意思,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的变易法则的书,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它把阴阳这一对范畴作为它的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整个宇宙是奔流不息,生生无究地变化着,没有一刻停止;更重要的是《周易》指出:宇宙万物的无穷变化的根源,不是来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灵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其固有的一阴一阳的矛盾性,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因。《周易》反对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它对世界万物的变化,从来持积极肯定态度,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认为,整个宇宙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生生日新的“大化”之流。同这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观相适应,《周易》劝戒人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指导人们的政治实践活动。它认为人在自然、社会的变化面前,不是无所作为的,恰恰相反,应当发挥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在客观事物的变化中,不可墨守成规,因循旧章,“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强调“见几而作”,即要求人们处事接物要善于观察动向,看准兆头,把握最有利的时机,采取最敢行动,“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周易》告诫人们凡事不可过分,“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要时刻想到“物极必反”的原则,防止“亢龙有悔”的局势。“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亢龙有悔,穷之灾也”。就是说进与退,得与丧,存与亡,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能只看到一时的进、得、存,要时刻警惕走向它们的反面,即退、丧。亡。做事走向极端,不免造成不良后果。《周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受到历代哲学家的重视,它在中国辩证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不少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都从《周易》中汲取思想营养,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方法。《周易》是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周易》思想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易》本身并不是专讲自然科学的著作,可它的确为古代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自然、认识自然的精湛的思想武器。16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西方,这曾经引起著名科学家爱因斯但的“惊奇”。他说: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科学家们得力于两大法宝,一是以欧几里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一是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实验方法。爱因斯但说,这两大法宝,中国古代贤哲显然都不具备,然而值得惊奇的是,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所以中国古代科学家能够更早更快地破译许多宇宙之谜。《周易》哲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们提供了先进的哲学世界观,作为他们探讨宇宙和生命奥秘的指导原则,如大化流行,生生日新的宇宙发展观;万物变化,物极必反的矛盾转化思想;仰观俯察,穷理尽性的唯物主义认识原则;人能“赞天地之化育”的主观能动性思想等。这一哲学世界观较之西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显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更为重要的是(周易》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套别开生面的象数思维模式,这是西方文化中根本不具备的。易学象数思维模式,突出地反映了东方思维的特征,至今还令人神往。象数思维方法,简单地说来,有以下一些特征:一、取象比类,是象数思维的基本特征,从思维借助于“卦象”这一点看来,它富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从取象的目的在于“比类”而言,它有着逻辑思维的特性,因此,取象比类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诱导的特殊思维方法。二、阴阳对称,刚柔调和是象数思维的致思准则。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相反相成,对称互补,构成统一和谐的宇宙万物,这一对称协调原理,在传统医学、药学、方剂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气功、武术乃至书法、美术中都有巧妙的表现,在传统的建筑结构、园林布局中,运用得更是淋漓尽致。三、整体思维,体现了象数思维的合理内核。易学将人体小宇宙和自然大宇宙都看作有机统一的整体,对待每一件具体事物,首先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考虑它与其相关事物的相互制约的整体关系,这种思维方法,实际上包含着原始的系统论思想。传统医学可说是整体医学,它采用整体诊断与整体治疗方法,从开放中求得整体机制的平衡发展,是其精髓。四、强调序列,注重节律,是象数思维的突出优点。易学从来注意自然界大自天体小到草木的运动发展的周期性。主张“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违反天时,人必受到自然的惩罚。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周易》卷首附入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六十四卦方图、圆图等,这些易学图式反映了神妙的象数思维方法的特征,至今引起海内外科学家的注视。美籍华裔学者杨振宁、李政道大加称赞自不待言,现代计算机的鼻祖莱布尼兹,早已声称他所创立的二进制原理与《易图》(指六十四卦圆图)“完全一致”,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更把易学中的阴阳太极图设计在丹麦国王授予他的勋章中。这表明太极图所反映的思维方法受到西方科学家的极大推崇。
更多文章
哲学中的辨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辩证关系’是指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加以认识,才能达到客观、真实的反映事物。辩证关系太多了,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政治、思维与存在、认识与方法、抽象与具体、个别与一般、有限与无限、存在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等等-----。举例: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就是辩证关系,‘生
荀子提倡的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荀子像(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
鲁迅前期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鲁迅前期的思想特点有了前面的一些认识后,自然就容易看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彻底的转变世界观以前,周鲁氏曾经接过各种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并且长期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观察社会的一种武器,同时他还受到尼采的超人哲学的某些影响,形成了以进化论和个人主义为基本特点的前期思想。但是由于周鲁氏复杂的个人经历
中国历史上,谁的思想成就最高?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毛主席,他的思想集军事,战略,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及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都做出明确的阐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事实证明,忠实执行毛泽东思想,革命就从胜利走向胜利,否定毛泽东思想,革命就走向衰落直至失败。
古代中国在受到外部侵略之前有什么先进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外部冲突主要是北部和西北部,在处理好西北部的对外关系后主要还是比较封闭的“天下”观点在主导一切,包含天地万物以及哲学思想都呈现出狭隘的小宇宙观点。就算是我们所谓包罗万象的阴阳五行理论道家哲学思想其实也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而缺乏西方科学认知的实证方法论。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历
老庄哲学对于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
结合塞翁失马的故事谈谈哲学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就是说,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得与失、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朝着对立的方面转化。在我看来,中国古代典籍中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精华的,非老子著作的《道德经》莫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最具影响力的当属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儒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泰勒斯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小亚细亚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地,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伊奥里亚地区的米利都城是一个发达的工商业城市,这里产生了古代哲学史上著名的也是第一个哲学派别,主要代表人物即是泰勒斯。他用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世界统一的基础,把事物看成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他的思想,表明希腊人开
你觉得能代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的典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得能代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的典籍是孔孟之道、老庄之道!说实话,我不觉得中国文化有那么单一,要让人张口闭口就谈孔孟老庄之流。我也不觉得中国文化有那么矫情,让人以为吟诗弄赋就算是核心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应该是更加博大精深一点儿的,更加实用,更加稳重一点儿的。孔子思想1、道德修身:孔子(前551-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