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77 更新时间:2023/12/15 23:07:17

如果说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话,那么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应该是法家先祖——管仲,所谓“夫霸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重视人的价值,它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法家提出的重要立法原则之一是效法天道,因应自然,即天道为经,人心为纪。法家诸子主张立法遵从自然,政令不违时令,“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管子·版法解》)。其另一个重要的立法原则就是因应人情,合乎民心,并一再指出:“法,非从天下,非从地生,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慎子·逸文》)“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八经》)二是君与民的关系。“王道”是法家的政治理想。《商君书》明确以“王道”概括法治学说,主张仿效圣王,与时俱进,勇于变法,厉行法治,以“霸王之道”为中介,最终实现王道理想。在法家看来,一切从法,天下大治。而“立天子以为天下”,君主“为天下治天下”,不能凭借权势谋求私利。这是民本论与公天下论的交结点,立君为国。天下为公。三是法与民的关系。法家以道正己,圣人治国,不是要人人为善,而使人人不作恶。并且要制民之产,因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强国富民,这种民本主义思想是人本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人本主义正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是和宗法伦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中国的人本主义重视人的价值,认为人是宇宙的主人,而伦理主义的特征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每个人都被置于一定的宗法伦理关系之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义、臣忠,是每个人都要恪守的道德规范和应尽的义务。所以,有人把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称为“道德的人本主义”。这种人本主义深深扎根于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土壤中。与这种传统文化象适应,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是伦理主义的法律文化。以人本主义为基础,以家族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伦理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我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暂且来答以答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把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在政治统治方面,亦提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或者,把人当做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描述“人”这一物种;或是描述群体中的“人”的个体。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

  • 哪位哲学家有以人为本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以人为本”最早源于人文主义思潮,管子日:“夫霸王之所以始也,以人为本”。人乃万物之灵,人是世界的主体。另外“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标志着智者派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了人。

  • 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过去

  • 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简述十七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的实体学说的发展? 简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罗马原子唯物论亚里士多德看到大石头碎成小石头小石头磨成石粉柏拉图哲学民主风盛行垃圾也能轮一天执政官理想国只让哲学家和有才能的人掌政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唯心到底是维己

  •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康德的思想体系集中体现在他的三大批判之中,主要处理的问题是人的认识能力能否认识最高真理,为此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分析了人的认识能力,认为人能够通过知性获得确定的知识,但是去不能够以这种有限的思维方式认识无限的最高真理。为此,康德也继续通过《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寻找人达到最高真理的方式

  • 请为我列举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狄德罗,洛克,霍布斯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及主要著作....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了解有限,没有读过他们所有的作品,很多东西也不得精要,说说我所知道的.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爱弥儿》等,卢梭主张自由,人性本善论等等伏尔泰我只接触过《哲学词典》一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他的论证较之卢梭更为严格康德,一知半解的读了一点《纯理性的批判》等,康德思想很复杂,文章比较

  • 求知:叔本华的为什么会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你可以去他的贴看看阿图尔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关于人性问题的看法大致有哪几种见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关于人性问题的看法大致有两种:1、性本善: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2、性本恶: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

  • 给点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关于人性的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认为性善,法家认为性恶。古前者讲究德治,后者讲究法治。中国哲学没有分析的传统,所以就没有分析。《荀子》中有关于性恶的论证,在人性上他是承袭法家的。墨家、道家没有关于人性的言论。在哲学上人性有一下观点性善论是东方哲学的主流性恶论是西方哲学的主流性混论东汉的杨雄倡导性本根论有我倡导,认为善恶有环境决

  • 如何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与人性?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五行,阴阳的学说最初是人们用来关照天地运行规律的,并非是用来解释人的思想行为。它能够解释人的行为是到了汉朝之后,人们将天与人联系起来,认为天人之间有神秘的感应。则外部的五行阴阳变化也可以引起人自身的变化,人的变化也可以引起外部的变化。这方面的探索经历了很多年了,但是肯定有许多胡乱附会的地方。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