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众生平等,尊重万物,对自然万物持敬畏心为基,即可循序体会天人合一之境。
题主这个问题非常好。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石,对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积极意义“天”即“道”、“法则”、“真理”,“天人合一”即与先天的本性相合,回归大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要顺乎和尊崇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人”和“天”是统一的,即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朱熹说:“人之始生,得之于天。”人源于自然,敬畏“天”、保护“天”,是人的责任。破坏“天”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人”必会受到惩罚。所以,人要“畏天”,对大自然要充满敬畏;要“知天”,要认识自然的规律,使自然为我所用。“人”和“天”、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人不能把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任何破坏自然、征服自然的行为,都是违背“道”、法则”和“真理”的。
其二,“人”和“天”不可分离,即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天”和“人”、人与自然是相即不离的,人离开自然无法生存;自然离开人其神秘而生生不息的气象则无法被探究和彰显。“天”和“人”之间的内在关系,恰恰是中国哲学的特点。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向自然无限、无度、无节制地索取,把“天”、自然看作敌人,最终消亡的是人自身。
其三,“天”和“人”皆有“仁”,即人与自然是相通的平衡的关系“天”、自然,养育万物,这是“仁”;人为“天”、自然所生,又与“天”、自然相互依存,相即不离,也是“仁”。《中庸》也说:“诚者,天之道;诚者,人之道。”所以,“天心”本乎“人心”,“人心”与“天心”是相通的、一致的、统一的。如果人对自然没有爱心、诚心、“仁心”,对自然肆意而为,人与自然失去平衡,损害的是自然,更是人本身。
综上所述,“天人合一”对解决今天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再次感谢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