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所谓存在即合理,在已经存在的前提下,后世可以从各个方面找出如此存在的理由。而我只能从一个角度提出一孔之见,局限之处祈请见谅。
我们常说欧洲文明的源头有三,古希腊文明,野蛮人的尚武精神,和基督教。其中古希腊又蕴含着两重根本属性,民主城邦和航海贸易。古希腊文明由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文明在克里特岛交融产生,航海贸易正是其产生的前提与存在的基础。而环地中海众多岛屿割裂独立,也正是民主城邦制产生的土壤。
说回儒家,很多人常认为儒家拥趸帝王专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儒家真正追求的其实是秩序。什么样的土壤结出什么样的文明。华夏文明是农耕立国的大河文明。正因为农耕所以依傍大河而生,但汹涌磅礴的古黄河历史记载就有多次改道,常常给古中原文明带来灾害。就此黄仁宇提出过一个有意思的见解:为什么中华文明“大一统”的观念深入骨髓?是被黄河所迫,因为治理黄河需要集中庞大的力量,上下游一致才有可能。这一点我认为很有道理,从我们自古流传的大禹治水系列传说就可以看出,治理黄河的成败足以引起王权的交替和部族的兴衰。
而在管理技术并不发达、社会组织无法严密的古代,儒家提倡的以血缘亲族为纽带组织起整个社会的方式,是最有效率的。血缘有嫡庶,亲族分远近,国家就是放大的家庭,那帝王就是最大的家长。儒家因此而有利于帝王统治。但是不应忘记儒家的本意是追求有效率的秩序,而并不是忠于某个帝王。所谓君君臣臣,本就是说君王要做出君王的样子,臣子才尽臣子的本分。没说出来的是,君王要是不像个样子,那就会失去民心,而民心与天意是一体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事情历历在目。这话题扯远了,就不提了。
总之,儒家思想的土壤里有农耕文明和大一统观念两大因素。而欧洲文明源头则具有分裂的民主城邦和航海贸易两大属性,两类毫不兼容的元素又怎么可能嫁接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