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最好是古文)有没有关于辩证地看问题、事物两面性的名言警句?

(最好是古文)有没有关于辩证地看问题、事物两面性的名言警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47 更新时间:2024/1/24 12:47:37

1、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万事万物有他的两面性。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释义: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ì,股,大腿)。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译文: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

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3、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原意:在水上,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对于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众多水滴汇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比喻在平时,一样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

出处:《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译文: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

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译文: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

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

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

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被人陷害谋反,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出处: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1、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释义: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引申: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译文: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3、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出处:《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译文: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在水上,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对于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众多水滴汇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

引申:比喻在平时,一样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

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影响的。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处: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引申: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用哲学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运动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所以事物总具有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所谓对立,是指矛盾

  • ”物生有两,相反相成“的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简单说,就是强调事物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性,和事物间相互转化,辩证运动的意思。比如说,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说,为什么到三就生万物了。淮南子是解释为三是阴阳的和合。但你可以这样想,一为奇数,二为偶数,它们之间是不是有奇偶的对立性呢,但他们又都是数呀,而且经过想合又成了三,使得三具有了超

  •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张和主要思想是什么,他的名言警句有哪些,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但是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圣经是传教士主

  • 医学和道德都是相辅相成的?道德高者一定也是医法医术高明者?一定通晓宇宙五行,天地阴阳?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富哲学味道的理论构想,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称它是“古代中国人能够构想的原终原理”。阴阳、五行与气等学说相互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些观念也是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基本要素。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为六家之首,可见阴阳家的重要地位了。阴阳与

  • 列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道家著作,八卷,相传为列子所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二年后。列子,名御寇,战国时代郑国人,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

  • 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内容:(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

  • 最全电大艺术学概论答案如何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结合艺术的社会功能来谈,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1、艺术的认识功能:艺术作品总是反映的客观和主观世界,透过艺术作品,可以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主客观世界,扩大的视野,丰富的生活。如,西方的现代派艺术等,可结合具体作品来谈;2、艺术的教育功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表现着生活

  •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A)A、《易传》B、《吕氏春秋》C、《战国策》D、《国语》2.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C)的观点。A、八卦B、天人感应C、五行相胜D、天道自然3.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

  • 简述美育性质和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是美育?这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说,美育是德育的部分,或者说,美育是实施德育的手段(工具);也有人说,美育是一种艺术教育,是关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还有人说,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更有人说,美育是个体的审美心理的建构的教育…………以上林林总总的说法都有道理,然而都有小小

  • 中国古典园林的装饰设计意境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什么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你所说的古典园林的装饰设计意境指的应该在空白处栽种花卉等植物,体现了古人阴阳观念,建筑为阳,植物为阴;又体现了在狭小空间里的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天人合一与万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