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寺与庙的区别在哪里(看完不同之后你会出乎预料的)

寺与庙的区别在哪里(看完不同之后你会出乎预料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26 更新时间:2024/2/12 10:10:55

寺和庙有什么区别?其实一般人还真不懂,看完太出乎预料了!

佛教在我们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也喜欢到寺庙里面求神拜佛,以此来保佑自己身体健康、事业亨通、婚姻幸福美满。

很多人都会把寺庙混为一谈,认为二者也没有什么分别,顶多就是寺大一些,而庙却要小一些,其实寺庙可是有区别的,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弄清楚!

佛教传入我国大约有2100年的历史了,有着特别巨大的影响力,基本上每个村庄里,都有一两座寺庙,年代久远有重要意义的,还成为了国家保护单位。

在我们看来寺庙就是祭祀祈福的场所,也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每年大年初一,寺庙里就会变得热闹非凡,村民都要前去祭拜。

虽然寺庙被经常连在一起说,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也不是一体的,而且起源也不同。

只是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寺大庙小,在国内仿佛是寺也要比庙闻名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理寺、白马寺、灵隐寺、大召寺、寒山寺、金山寺、还有大理的崇圣寺等等。

而庙也有庙、孔庙、夫子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因此二者的叫法都不同。

说到这里又引申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寺叫寺呢?

一、探究寺的来历

要想搞清楚寺为什么叫寺,必须先弄懂它的来历,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儿歌:“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个小和尚”。

然而,这本是错误的说法,因为庙里面是没有和尚居住的,他们是居住在寺里。

也许很多人都会问,寺庙不都是烧香祈福的地方吗?怎么还会有区别呢?这就要追溯到寺的由来。

其实在古代佛教未传入中土之前,寺的含义跟现在可是不同的,一开始寺指的是朝廷的一个机构,比如有的大臣犯了罪,皇帝会说等候大理寺发落!

相信当时很多人看电视,看到这样的情节,都是一头雾水啊!怎么朝廷命官犯了罪,会让和尚来审判呢?

其实当时的大理寺根本不是现在的寺庙,佛教没有传入我国之前,寺已经存在了,只不过起初它是一个朝廷的机构,是高官们办公的地方。

之所以要等候大理寺的发落,是因为这里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司法机构,具备审判权,内部的管理人员称之为大理寺卿,很多的要案都会交给大理寺办理。

到了唐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且迅速的得到推广,从此,以“寺”作为官方机构的场所就减少了很多。

在古代的时候,其实寺为“侍”,根据《经典释文》的说法:“寺本亦做侍,寺人奄人也”。

那么朝廷中的侍卫官暑便称之为寺,直到东汉时期,寺才成了佛门中人的居住办公场所。

民间有这样的一个传闻,永平年间,有一群天竺僧人用白马驮着经书来到了内地。

可因没有庇护之所,于是,汉阴帝赶紧为他们修建了一座非常壮观雄伟的屋舍,让这些僧人住在里面,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鉴于他们是用白马驮着经书来的,于是直接取了一个名字——白马寺,再到后来凡是属于佛家传经的场所都叫寺。

所以现在只要提到寺,人们就知道那是僧人修行、传道、弘扬佛法的场所。

另外,按照梵文的解释,寺院为僧徒生活、修行、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说里面长期的有和尚、僧人在此生活和修行,并且有佛像供奉,否则不能称为寺院!

关于庙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庙就要比寺院小很多了,也有人认为庙是道家的,的确一开始庙属于道教的范畴,起源于民间供奉祖先或者偶像的地点,佛教僧人活动的场所叫寺、院、庵,而道家的称为观。

在我国,庙的历史可要比寺更加的悠远,影视剧当中也会经常出现城隍庙、土地庙等等,如今,除了寺院之外,人们也会到庙中去祭拜。

不过二者供奉的神像有所区别,小庙里面供奉的神像比较单一。

而大寺的就很多了,比如土地庙里面供奉的是土地公,城隍庙里面供奉的是城隍,关帝庙里面也只有关羽,很多的庙里面供奉的都是特定的一位神灵或者崇拜的对象。

一开始古人把庙视作祭祀和供奉祖先的场所,但是后来有巨大贡献的人,人们也可以为他塑像,以供后世祭拜和怀念,比如孔庙、妈祖庙、关帝庙、韩公庙、老子庙、汉庙等等。

还有那些身份地位比较显赫的人,也是可以自建家庙的,皇家就有自己的祖庙——太庙。

总的来说,庙祭祀的一般为鬼神和供奉圣贤的场所,而寺里面供奉的都是佛门中的神像,庙里面的却未必跟佛教有关。

写在最后

所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寺深受佛教的影响,供奉的大多是佛像和各类菩萨。

庙供奉的大多是传说中的鬼神,寺里面有僧人居住,而许多的庙里面根本无人居住,只是时不时的有人来祭拜,求神保佑,就算有的庙有人住在里面,但他们也未必是僧侣。

总的来说,寺就是佛教文化的基地,而且庙跟寺的起源也不同,寺一开始是官员们办公的场所,而庙起初则是百姓祭祖的地方。

标签: 出乎预料区别之后不同哪里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一生有多少男人(历史上武则天有多少男宠)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男宠,武则天,历史,男人,一生,多少

    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的女皇帝武则天雄才大略,风流放荡,她一生除了两个合法丈夫唐太宗李世民与唐高宗李治以外,她还有很多情人或者叫男宠。那么武则天到底有多少男宠呢?据史籍称武则天有男宠三千,但此类传说故事成分较多,并不大可靠。第一位和尚薛怀义武则天第一位男宠就是一名和尚,他本名叫做冯小宝,早年在洛阳城

  • 效坤诗钞是真的吗(军阀张宗昌出了一本诗集《效坤诗钞》)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效坤,诗钞,诗集,军阀,张宗昌

    军阀张宗昌《效坤诗钞》成笑柄,粗人为什么就不能写诗?“混世魔王”“狗肉将军”张宗昌,奉系军阀之一。在青少年时期闯关东,当过伐木工,铁路工人,还在俄罗斯打过杂工,后组织工友,成为土匪。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绿林兄弟投靠山东革命军都督胡瑛,后随军转到上海,成为沪军都督府都督陈其美手下的光复军团长,从此

  • 心境淡然的古诗词(形容一个人安静淡然的六首诗句名篇)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古诗词,名篇,诗句,淡然,心境,形容,安静,一个

    六首淡然诗词:人间一趟,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有人问郑渊洁:既然活着就会面对无数痛苦,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呢?郑渊洁回复说:因为还要面对无数快乐。爱情,是甜蜜的,也是苦涩的;朋友,是温暖的,也是孤独的。人生,总是苦痛与甜蜜交织。生活,不会总是快乐,也不会永远都是痛苦。人间一趟,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六

  • 玄奘西行用了多少年(唐朝僧人玄奘的西行之路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玄奘,唐朝僧,意义,多少

    乱世孤旅——玄奘的西行之路。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了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

  • 易水送别古诗注释翻译(作者骆宾王借此诗表达的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诗,骆宾王,易水,翻译,意思,作者,注释,表达,送别

    讨伐武则天的骆宾王诗作:《易水送别》。七岁时就作出《咏鹅》诗的骆宾王,堪称名副其实的神童。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他的性格十分刚强,如同他描写的那只鹅一样,终生都在昂着头“颈项向天歌”,从不“低眉事权贵”,看到不平就要大声说出来。因为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骆宾王一生遭遇非常坎坷。当初

  • 中唐时期文学家元稹代表作(遣悲怀三首堪称悼亡诗不朽名篇)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遣悲怀,名篇,元稹,文学家,悼亡,堪称,代表作,时期,不朽

    元稹代表作《遣悲怀》三首,悼亡诗不朽名篇。悼亡诗的题材在中国诗歌史上自古有之,并越来越成为作者作品的一部分。如《诗经•唐风•葛生》是女子对亡夫的深切怀念,自潘岳《悼亡诗》三首后,对后世悼亡诗创作影响巨大,悼亡诗开始成为伤悼亡妻的专称。脍炙人口的悼亡作品有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元稹《遣悲怀

  • 赞美扬州的著名诗词(描写江南扬州美景的8首经典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扬州,诗词,诗句,美景,经典,江南,描写,赞美,著名

    提到扬州,你首先想到的是哪句诗?史上经典的8首扬州诗排行榜!扬州、杭州、苏州、洞庭湖、庐山都是自带诗意的地方,自古至今出现过众多的诗词佳作。扬州,古称广陵,古曲有《广陵散》,词牌有《扬州慢》,更是自古有“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之美称。那提到含有“扬州”的诗句,你首先想到的是哪句?本文就分享其中最经

  • 赠外孙王安石古诗解释(整首诗透漏出教子成才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教子成才,外孙,古诗,透漏,王安石,解释,秘密

    王安石写给外孙的一首诗,透漏出教子成才的秘密,给人启迪!现在的孩子们非常宝贵,是家庭的中心,也是祖国的花朵。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当然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热情地赞美孩子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智”、“强”,成了家长

  • 张翰多少岁数了(37岁张翰谈一个人独居的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翰,岁数,独居,生活,多少,一个,37

    37岁张翰一个人独居,吃奶粉泡米饭想爸爸落泪,谈及感情观变化大。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孤独,对于有一些人而言,是惬意的二人时光。比如王子文和吴永恩。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王子文和吴永恩来到了云南的郊区,对于简单的生活,他们是享受的。断舍离,也是他们所向往

  • 竹石的思想感情及给我们的启示(郑板桥竹石诗意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竹石,诗意,郑板桥,鉴赏,启示,思想,感情,我们

    郑板桥的《竹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不仅是咏物诗!《竹石》是清代大家郑板桥的诗作。郑板桥是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竹石》全诗内容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歌的主旨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