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术上成功掩饰不了战略上失败(战略失败不能用战术挽回 )

战术上成功掩饰不了战略上失败(战略失败不能用战术挽回 )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83 更新时间:2023/12/7 22:29:39

结合几个具体战例,我们看看,为“战术上的成功,往往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失误”。

战略失误带来的实力劣势是战术成功难以弥补的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接到袭击命令时,“闪电战大师”古德里安不由感叹:我们的元首,是要发动全世界的力量来打败我们!

尽管在战术素养上,德军拥有明显优势,然而,在英国尚未被打败的情况下,冒险开入侵的作战,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

这还不算完。

年底,日本又“发动”了敌人,袭击珍珠港,美国也被拉了进来。

由此,无论在人力、物力上,轴心国都处于绝对劣势!

果然,德军一直保持了极高的战术素养,无论是面对苏军还是美英军,都曾上演过以少胜多的战术奇迹。

然而,这些战术奇迹,不足以扭转巨大的劣势,德军依然节节败退,最终输得一干二净。

战略失误带来的不利态势,是战术成功无法扭转的

即便是总体实力居优的一方,战略上出现失误,也会导致自己陷入无可挽回的不利态势中。

淮海战役时,国军80万,我军60万,双方的装备就更为悬殊了。

总体军事力量上,国民党军有一定优势。

然而,由于国民党军在徐蚌战场布局失误,使各部陷入被我分割包围的不利态势中。

因此,淮海战役时,黄百韬、黄维,在战术上打得都不错,坚持了比较长的时间,给我军带来了相当伤亡。

然而,由于战略上被我分割包围,黄百韬、黄维的战术努力都挽回不了败局。

黄百韬临死前,后悔三件事情:1、为什么他要在新安镇等77军两天?2、在新安镇等待时,为什么不在运河架桥?3、弥兵团既然以后要来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掩护我?

看来,黄百韬认识到:当他和他的国军同僚在战略上认识不足,导致被分割包围时,陷入战略困境时,败局已定!

战略失误带来的“短板”,是战术成功无法扭转的

战略失误,会使自己的短板彻底暴露,而只靠战术成功是无法弥补短板的,扭转局势。

长平之战,廉颇在初期的败退后,依靠老辣的战术素养,深沟壁垒,站稳了脚跟。

然而,庙算上的失误,使赵军依然处于败局之中。

原本,秦的物质基础比赵要强,但是,如果作战发生在赵国主场,依靠补给线短的优势,赵是可以抵挡秦的。

然而,由于此战是赵为收韩上党而促发的,因此,战场距离赵国精华区域有一定距离,算是“中间场地”。

赵国要在长平战场耗下去,补给线也比较长,耗不过。

同时,赵国在外交战略上也出现了无法弥补的失误,导致魏楚等国“中立”,赵无法获得外援。

所以,尽管廉颇的在防守中的战术行之有效,但赵王依然不得不被迫采取冒险攻势···

接下来···换将、进攻、被围、全灭···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漂亮国一位海军将领表示:他们如果要与我作战,会尽量选择在“中立场地”,即距离我海岸线较远的地方作战。

看来,他们吸取了当年“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我们打败的教训,如今,想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

只不过,他以后会认识到: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选择和我们作对手,都战略失误,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战略失误,会使战术优势也逐渐消失

一般来说,如果对手不是太垃圾的话,是会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

因此,在一段时间后,对手是会学会你的战术,或者找到克制你成功战术方法的。

拿破仑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如果你不是想要“培训”对手的话,就要赶在对方学会打仗前结束战争。

因此,几次战争,拿破仑力求快速取胜,屡屡得手。

然而,1812年,拿破仑战略失误,发起入俄战争。

结果,法军的战术素养一如既往的高,在博罗季诺等战役中,更是表现出胜过对手一筹的战术素养,并一度攻入莫斯科。

然而,俄国人已经找到了对付法国人的办法:持久+骚扰。

结果,在寒的季节,空有战术素养的法军找不到敌人,却总是被哥萨克袭击、追击,结果···一败涂地。

战术优势,是有时效性的,因此,正确认识战术优势,并不断调整战略,才能确保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军的穿插迂回,让美军十分不适应,效果明显。

然而,在李奇微上来后,美军逐渐找到了应对我穿插迂回的办法。

我军认识到这一问题,遂及时调整战略,将“争取短期,准备长期”,调整为“立足持久”,即使从战略上调整,使我军得以最终克服了敌人的火力优势,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互联网对各行业的改造,战略上竞争的手段越来越多。

如果不在战略上保持清醒,仅仅只是在战术上勤奋,很可能最后是”消灭你,与你无关“,失败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失败的。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对自己现有的工作方式精益求精,更保持学习,不在战略思考上懒惰。

选对“赛道”,选对交通工具,才能一马当先!

祝君胜利!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北伐取得什么战果(诸葛亮北伐真的正确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伐,诸葛亮,战果,正确,取得,什么,真的

    越是出名的人,越是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比如诸葛亮。后世出于感性,或将诸葛亮北伐贬到一文不值,或将其捧到神乎其神,即便是想要客观描述也难免摆脱“辩论”情绪的干扰,有所失真。其实,诸葛亮北伐的战果就摆在那里,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 诸葛亮一共5次主动北伐,外加上一次防守反击,一共6次。1、第一

  • 南明为什么那么快灭亡(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为什么打不过清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军,军事,灭亡,力量,南明,为什么,主要,那么

    1644年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的同一天,江南的明朝官僚拥立福王朱由崧监国。不久,朱由崧即皇帝位,也就是弘光帝。弘光朝廷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拥有强大的兵力。当时,总兵左良玉在武汉的兵力约30万,号称百万;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的四镇兵力约3、40万;已经接受弘光册封的郑志龙拥兵20余万。

  • 李自成军师牛金星结局(为何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牛金星,李自成,丞相,成谜,结局,去向,为何

    牛金星、宋献策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在李自成走向败亡的过程中,两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品格。不过,在李自成败亡后,两人的结局都还不错。 在李自成的团队中,刘宗敏、李过、刘芳亮等人是统兵武将,而牛金星、宋献策则是谋主。李自成走向辉煌,正是从获得这些谋主开始的。李自成自1629年造反,搞了10几年,

  •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长什么样图)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鸳鸯,抗倭,阵长,戚继光,阵法,什么样

    倭寇的战斗力极强。明军在其面前一度不堪一击,屡屡在掌握绝对优势的兵力的情况下被其大败。1555年,67名倭寇就从浙江一路杀到大明留都南京,“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杀伤4、5000人。杀大明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横行八十多天才被剿灭。不过,戚继光却堪称倭寇克星。戚继光与倭寇大小百余战,无不全胜

  • 江东六郡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历史上江东是现在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江东,历史,地方,现在,哪里,什么

    万里长江,自九江到扬州,呈东北走向。其中,芜湖到南京一截,其长江南岸部分,在古代被称为江东。东汉时(孙策渡江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江东包括了丹阳、吴、会稽、豫章四郡。后来,孙策击败刘勋,夺取了西面的庐江郡大部,又从豫章郡中分出庐陵郡。因此,丹阳、吴、会稽、豫章、庐江、庐陵被称为江东六郡。尽管后来孙

  • 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董卓是历史人物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到底,历史,人物,什么样

    比之小说,正史中的董卓少了一分传奇色彩,却多了一分现实。董卓的崛起方式、毁灭之路,都非常有现实意义。 身为汉末第一个大军阀,董卓自然是靠武装崛起的。董卓数次与羌、胡作战,前后百余战。百余战中,他最为显著的一次是在“六军上陇西”之战。当时,他为羌、胡所围,他诈作筑堰捕鱼,待到堰成,他过堰后决堰,

  •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是陈胜称王(陈胜吴广起义谁自立为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胜吴,起义,陈胜称,自立,为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时,两人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仅就组织起义而言,陈胜吴广的水平远胜过刘邦、项羽等后来的风云人物。 天下苦秦久矣。各地的英雄们都已经蠢蠢欲动。沛县,亭长刘邦在带人去骊山途中,逃亡者很多,刘邦干脆“夜纵所送徒”,在芒砀山一带转悠。虽然他也装神弄鬼搞了个“斩白蛇起义”,但是,也只是让“诸从

  • 慈禧太后八国联军逃到哪里(慈禧什么时候逃到西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八国联军,太后,西安,时候,哪里,什么

    大清虽大,但除了西安,慈禧确实已没有太多地方可以去了。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一行已提前逃走。这不是慈禧第一次逃离北京了,40年前,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时年25岁的叶赫那拉氏曾随自己的丈夫咸丰帝逃到热河。然而,这一次,她是不敢去热河的。与当年的英法联军不同,这一次,八

  • 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康熙为什么御驾亲征葛尔)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御驾,葛尔,噶尔丹,亲征,康熙,人物,怎样,为什么,到底,一个

    噶尔丹,是唯一一个值得康熙亲自出马应对的敌人。噶尔丹这个人,既有一颗登顶的心,也有登顶的才能。他以惊人的军事、政治才能,迅速崛起。他以务实的战略,立求建立稳固的根基。他以谨慎的方略,力求在与大清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换一个时代,他未必不能“登顶”。不幸的是,他遇到的是康熙。在康熙高明的打击下,原本拥有强

  • 西晋灭亡的事件叫什么(西晋灭亡的惨烈程度)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灭亡,事件,程度,西晋,惨烈,什么

    西晋末年的惨状,可以用“人间地狱”来形容。这是一场漫长的,一波接一波的悲剧。更为悲惨的是:西晋灭亡的惨剧,只是一段更漫长惨剧的“片头曲”。 西晋的惨剧,是从八王之乱开始的。最开始,八王之乱,只是皇族内部的权力角逐。虽然动辄诛连几千人,但毕竟那是司马家自己关起门来玩阴谋,尚未波及到民间。随着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