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翻译(这诗名句频出震撼古今)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翻译(这诗名句频出震撼古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74 更新时间:2023/12/28 15:47:29

白最狂放的一首唐诗《将进酒》,名句频出,震撼古今,无人能比。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名篇《饮中八仙歌》,其中有这样四句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几句诗写的淋漓、写的痛快、也写出了李白嗜酒后,才思更敏捷,诗更狂放的性格。

李白,字太白,生于公元701年,逝于公元762年,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谈到李白,你会不由自主的吟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一首首名篇金句,迷倒了无数喜爱他的诗迷,为他的诗倾倒、为他的诗疏狂。他不但能得到诗迷的喜爱,还得到了同行的盛赞,杜甫说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而李白也毫不客气,自负的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

他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一旦诗兴大发,便豪情万丈、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又收放自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有《将进酒》为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遭到一些势力的谗毁,被排挤出京城。

此后,他就在江淮一带盘桓,凭他的狂傲,受到如此的待遇,导致其思想极度烦闷。

所以在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到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才有了这首千古名篇《将进酒》。

并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然而这离他被排挤出京城,已有八年之久。

读完这首诗,想必你我的直觉,都会有一种潇洒、豪放、浪漫、痛快之感吧。

其实这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流露出了李白,想对国家施展抱负的愿望。

那么我们如何真正的来理解《将进酒》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析。

1、反思维

李白的这首诗,是一首劝酒诗,更是一首牢骚诗,以此来抒发自己被人排挤的不平之气。

这也正是李白爱国的一种表现,因为李白渴望和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为国家出力做事,不枉一身所学。

2、主题句的在确定

这首诗的主题句,在上学时或者传统的观点上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意思是,即便有山珍海味,豪华宅邸,这些都算不上珍贵,我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醒来。

如果认为这一句是主题句,那么他传授给人们的价值观,是满满的负能量,这不符合李白的性格,更不符合伟大的诗人称号。

而真正的主题句应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既然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还能够再次获得。

这句诗写出了,李白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和自信,读来满满的正能量,也更能传达给人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这两句才是真正的主题句。

3、如何评价李白

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在给我们讲解关于李白的诗时,基本上认定他具有痛恨权贵,不愿做官,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

然而,从这首牢骚诗中,我们应该重新评估李白的意愿和追求。他不是不愿意做官,而是非常愿意做官,做宰相才好,就可以尽自己才能,为国为民来服务,这应该才是真正的李白。

4、李白怀才不遇的真正原因

李白之所以被贬谪,总感怀才不遇,其实并非全是由于当时社会黑暗造成的,应该说原因很多,这里就包括李白自己的性格。

读过李白诗集的朋友,都会感觉到李白狂傲的性格与浪漫的气质,这才是李白怀才不遇的主要原因。

试想,在一个单位,虽然你能力很强,但是你狂傲,总是瞧不起人,或七个不服八个不愤,那么你的交际圈、你的朋友不但会少,也一定有人背后给你使小绊子。

而李白也许就是为此遭贬。

结语

读完《将进酒》,你会感觉到李白的狂放,而且里面名句频出。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句句震撼古今,无人能比。

而且这首诗,是李白发的牢骚,这才更能感觉到他的爱国。

所以他用了很多夸张的手法,这与他浪漫的气质和狂放的性格有关。

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国家有大大的意见,这说明他是特别爱自己的国家,如果他都没意见了,他跑了,他把护照都换了,他还会写这样的诗吗?当然不会。

因此,李白在这首诗里通过一种反向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社会的最后渴望和期待,这才是一位真正的伟大诗人,连发牢骚都不忘记爱国的诗人。

更多文章

  • 幸福院电视剧剧情介绍(热播家庭剧《幸福院》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家庭剧,幸福院,热播,剧情,电视剧,介绍,结局

    家庭剧《幸福院》热播,刘佩琦王丽云主演,演绎快乐老年生活。这两年,与“养老”有关的影视剧越来越多,前不久热播的《老闺蜜》,还有正在拍摄的《老家伙》等,都是类似题材的作品。最近又有一部以“养老”为主题的家庭剧,正在湖北卫视热播,这部剧就是由刘佩琦、王丽云还有李光复等人主演的《幸福院》。《幸福院》讲述的

  •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什么意思(骆宾王的咏蝉诗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骆宾王的咏蝉诗经典,仕途失意借蝉表品性,运用典故,传唱千年.《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武后专政,骆宾王担任侍御史,遭人嫉妒,含冤入狱。"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这里的"西陆指的是秋天,"南冠"

  • 葵水在古代指什么意思(古代女子来葵水是指来月经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葵水,月经,意思,女子,古代,什么

    古代对女子经期的认知有多愚昧?长久的忌讳下,月经成了禁忌。现代社会科学文明进展得很快,对人类身体的研究已经足够我们了解一些往日无法理解的问题,可以让人们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不过在长久的不对等的观念之下,比如女性的生理期,仍旧为一部分人所忌讳。其实对女性生理期的忌讳,在缺乏科学认识的古代,不

  • 李商隐的代表作品(《夜雨寄北》28个字成千古绝唱)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夜雨,李商隐,千古绝唱,作品,代表,28

    李商隐深夜听雨,想念妻子,写下一首名作,28个字成千古绝唱。有人说:如果你没在深夜思念过一个人,那么,你一定不懂爱情。深夜思念一个人是什么感受?李商隐最明白。这一天,他在巴蜀,收到妻子的来信,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失落的李商隐写下一首诗,全诗28个字翻译过来,就是:我想你。这首诗便是被大才子纪晓岚称为“

  • 又食武昌鱼全诗解释(全诗表达的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全诗,食武昌,意思,表达,解释,什么

    毛主席的这首《水调歌头》,可跨越千年,与苏轼比肩。提起《水调歌头》这个词牌,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苏轼的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太过经典,后世很少有词人能写出更经典的《水调歌头》,直到第一伟人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问世。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虽然题材上跟苏轼的《

  • 陈小生最后和谁在一起了(陀枪师姐里的好男人陈小生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陀枪,陈小生,师姐,结局,男人,最后,一起

    《陀枪师姐》里的好男人陈小生,谈了四次恋爱最后还是一个人。《陀枪师姐》是TVB最经典的警匪片之一,剧中的陈小生一角,也是欧阳震华演绎的最成功角色之一。作为剧中的男一号,陈小生的感情可以说是波折重重,先后经历了四个女友,仍然没能修成正果。朱素娥是他在剧中谈的第一个女友。娥姐原本是坐办公室的文职警员,她

  •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哪里(表里山河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左传》)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河,表里,出自,左传,说法,哪里

    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仅仅是因为地形复杂吗?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不断的演变,中国的国土也在时而大时而小,直到今天形成率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34个省级行政区里,山西省不大、不富,也不是人口最多的省份。可为什么只有五千多年来,只有山西省得到了“表里山河”的美誉呢?表里山河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左

  • 中国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1970年4月24日运行至今)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发射,运行,中国,24日,4月,1970年,时间,至今,东方红一号

    48年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为啥还在天上飞?起初设计寿命只有20天。东方红一号是我国“两弹一星”中的“一星”,在我国科技史上的成就和意义不下于原子弹爆炸。它的发射升空代表着新中国进入了世界“外太空俱乐部”,也是我国太空和宇航科技的开端,可谓是历史意义重大。东方红一号发射于1970年4月24日,在甘肃酒泉

  •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哪首古诗(七绝《咏柳》诗句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七绝,古诗,春风,赏析,诗句,剪刀,二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经典诗句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耳详能熟的诗,相信大部人都会读,他出现在教材书籍,语文书里面。这是唐朝最长寿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绝,《咏柳》亦称《柳枝词》。古人对气候变化比今天的人敏感,对春季的渴望尤其强烈,柳树是所有树木中

  • 端午节插艾草插几根最好(端午节插艾草的数量有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艾草,数量,讲究,端午节

    端午节插艾草,牢记“2不采,1不挂,4讲究”,传统规矩建议了解。“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是民间自古传下来的老传统。为什么要插艾草呢?在古人看来,端午所在的农历五月,万物到了最为繁盛的时期,这时的太阳之气也最为盛重,凡是带有太阳之气而生的都具有毒性,因而五月也就被称为了“毒月”。而五月初五就是双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