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诗意(这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什么诗)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诗意(这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什么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74 更新时间:2024/1/24 5:14:48

《泊船瓜洲》:安石这首诗仅仅是思乡恋乡之作么?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一首流传颇广脍炙人口的著名七绝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兼诗人王安石,无论在变法改革方面,还是在学诗词方面,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比如这首《泊船瓜洲》诗,尤其是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引发了多少人的遐想,又令多少人拍案叫绝!

按照字面上的意思,这无疑是一首情景诗:诗人自“钟山”的家中出发去京城,路上从“京口”乘船过江到了“瓜洲"。

下船后,他回身遥望对岸的京口,以及更远处的钟山,看到江南满目葱茏之绿色,不由得对家乡产生了恋恋不舍的思念。

据说,王安石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对于最终选定这个“绿”字,很是费了一番思量。

一开始用的是“到”,感觉不妥,改成“入”,但还觉得不行,又改为“满”......如此反复多时,最终才选定了“绿”。

读者看了这番修改经过,再逐一对比,果然这个“绿”字最合适!

透过这个“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江之隔的对岸,早春的小草已经萌发,桃树和柳树也悄悄露出新芽,总之一派生机,春意盎然......充满希望的春天出现在我们面前。

但是,结合这首诗写作的年份,以及当时的政治态势,就不难理解其实王安石也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朝政变幻莫测的担心,以及对自身前途未卜的忧虑.......

此诗作于1075年。之前的1070年,位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在明神宗同意下开始变法改革。

由于改革触犯了很多既得利益者,又由于改革确有些不适之处,所以受到了朝中眷属和官员的强烈反对。宋神宗不得已罢免了王安石。

韩绛等人的努力下,1075年宋神宗再次恢复宰相之职。这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复职通知后,由家乡回京的路上所作。

于是,我们看到了王安石创作此诗的真正心情——顾虑重重,心怀不安......回想改革变法以来遇到的重重阻隔,他自知此去很可能凶多吉少,不知自己日后能否安然地返回家乡?

所以,从瓜洲下船后的这个傍晚,他返身回望家乡的方,除了恋恋不舍,还有思忖未来。

由此可见,这首《泊船瓜洲》俨然是一首政治诗。

标签: 泊船王安石瓜洲诗意创作什么

更多文章

  • 扶弟魔的意思(“扶弟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扶弟,意思,存在,到底,什么样

    江湖忠告:娶妻不娶扶弟魔!这“扶弟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知乎有个问答叫:“那些扶弟魔的下场怎么样了”有个段子式的回答画风很清奇:“可以直接娶她的弟媳妇,反正那些钱最后都到那个人手上,不如直接娶她,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以后可能更好。”此话虽然逻辑上有问题,但也反映了扶弟魔家庭的悲哀。相亲市场上也流传

  •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是什么意思(金庸揭露与林朝英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重剑无锋,林朝英,金庸,揭露,意思,有关,大巧,什么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其实还有前半句,金庸揭露与林朝英有关。看剑下的石刻,见两行小字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重剑”意指玄铁重剑,也可解释为浑厚的掌力、劲力,在浑厚的掌力劲力之下,重剑何须有锋芒?肉掌又何须担心什么?在绝对的内力、

  • 基督徒是什么意思(3分钟看懂“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基督徒,起源,意思,发展,分钟,什么,基督教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世界上有上万个宗教,虽然数量很多,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教徒却占了教徒人口的大多数,所以这三个宗教也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基督教是以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这些教派把耶稣基督当作救世主,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以及其它一些小的教派

  • 万历十五年是哪一年(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事件,发生,十五,究竟,什么,万历

    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黄仁宇:从此刻起,大明帝国走向灭亡.《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很出名的书,它的作者是美籍华人、教授、学者黄仁宇。这本书一经推出,便在中国历史圈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极大地关注。万历十五年是1587年,这是很普通的一年,没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可却引起了众多历史学家的研究。黄仁宇用

  • 红楼梦袭人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袭人性格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人人物,红楼,分析,事例,特点,性格,形象,结合,梦袭,具体

    《红楼梦》人物之袭人:终其一生,没有换来想要的一生。《红楼梦》之所以称作梦,是因为那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一断奶不属于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在梦中,只是踽踽独行,只想着走过这一生,盼着醒过来。是的人在梦中,走的顺其自然,本分做事做人,等待醒来的那天。有的人在梦中,却乐在其中,无所谓是醒是梦,多数的人都

  • 韩凭夫妇的故事深度解析(相思树上鸳鸯窝相思树下你和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鸳鸯窝,相思树,夫妇,解析,深度,故事

    《韩凭夫妇》:相思树上鸳鸯窝,相思树下你和我。战国时期宋康王,他左右近官中有一人名叫韩凭,韩凭娶何氏女为妻,宋康王贪慕韩妻美色已久,公然将其夺走。韩凭无法忍耐康王强盗般的行径,怨恨非常,康王岂是听之任之之人,下令将韩凭囚禁,发配他戍边筑长城。何氏偷偷给韩凭送了一封信,上面言辞隐晦只写了三句:“其雨淫

  • 贾探春的性格特点及情节事例(红楼梦贾探春很自私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贾探春,事例,情节,特点,性格,自私,红楼梦

    贾探春很自私吗?是赵姨娘庸俗不堪,根本不懂女儿好不好?一、赵姨娘和贾探春的争执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是贾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死时,恰好王熙凤病了,是贾探春在管家,赵姨娘便去找贾探春要烧埋银子。贾探春按旧例给了赵姨娘二十两银子,赵姨娘很生气,因为袭人的娘刚刚死去不久,还得了四五十两银子呢。赵姨娘对贾探春说

  •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原因(概括刘姥姥打秋风经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姥姥,秋风,荣国府,概括,原因,经过,红楼梦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是为了打秋风,该如何看待她的这种行为?刘姥姥有过三次进荣国府的经历,80回文本里详细描述了两次,第三次则通过巧姐的判词可知主要是救巧姐。有人提出:如果没有第三次救巧姐的行为,很难看出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是她第一次进荣国府,完全就是冲着打秋风去的,其行为可定性为丑

  • 哈姆雷特经典语录(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7个金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哈姆雷特,金句,语录,莎士比亚,经典

    名著金句捞,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聊聊打动我的7个金句。复仇似乎是名著当中最常见也是颇为流行的一个主题。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是一个关于一个年轻人走上复仇之路的故事,在他看来,他的动机是最高尚的——为他的父亲报仇。故事梗概:丹麦国王去世,他的妻子乔特鲁德嫁给了他的兄弟克劳狄斯。也就是哈姆雷特的叔

  • 关于《老王》读后感(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观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读后感,观感,老王,谈谈,人物,关于,这个

    老王的人物形象分析:一个彻底的不幸者。当代文学家杨绛先生所创作的回忆性散文《老王》,背景是在1966-1976年那个动荡的特殊年代。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回忆与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细致刻画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以小见大。追忆动荡年代那些善良的人们,在困难面前依旧彰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