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著作解释(古时读书人要熟读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著作解释(古时读书人要熟读四书五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99 更新时间:2024/1/25 15:36:40

古时的读书人要熟读“四书五经”,那“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呢?

相信大家都听过儒学经典《四书五经》,可能很多人跟小编一样,也是傻傻分不清楚。本期小编就带大家简单介绍下四书五经,到底是指哪几本书。

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几本书,其实这四本书被合在一起跟朱熹有关系。

朱熹老先生在教学的时候,把这几本书定为教材,后来历朝政府把他编订的这几本书定为官书,也被后世定为科举考试的通用教材,所以四书也就这样定型被流传下来。

1.《大学》

《大学》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南宋前没有单独刊印,相传它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就这个书,其实它并不长,只是一篇文章而已,但是它却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朱熹更是把它定为四书之首。

因为书中所宣扬的修身、齐家、治国、亲民,等等儒学观点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观点完全一致,堪称历朝后世的治世宣言。

2.《论语》

《论语》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这本书对中国人思维的形成和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堪称中国人行为准则的标准。

宋朝开国宰相程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法,所以足以看出这本书的分量。

3.《孟子》

《孟子》这本书估计大家看书名也知道,这是一本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这本书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实施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行动。

这些观点都被后世推崇为普世价值,为历代帝王尊崇,在朱熹定为四书之后,孟子这本书的地位更加高。

4.《中庸》

《中庸》原本也只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南宋前也没有单独刊印,相传它是孔子的嫡孙子思所作。

中庸如果不看看原文,估计大家真不知道这中庸是什么意思。

我们来看看中庸的解释吧,原文是这么写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文章咱们就不一一翻译了,我们简单点说中庸就是一种处事态度。

一种人们在出现喜悦、愤怒、忧伤、快乐这些情绪的时候,还能够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种态度堪称君子的最高行为标准。

五经指哪几本书呢,五经其实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本书的合称。

1.《诗经》

《诗经》大家应该很熟悉,《诗经》它就是一本诗集,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诗歌305篇诗歌。

2.《尚书》

《尚书》可以这样理解,尚字改成上字就行。说直白一点,就是上古之书这样记就对了。

它主要记载上起传说中的舜时代,下至东周约1500多年的上古历史和历史事件。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

3.《礼记》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4.《春秋》

《春秋》其实就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它上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经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实在上太简单了,但是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有褒贬之意,所以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上上可信的,但是它却太言简意赅了。

所以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5.《易经》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小结: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流传下来许多经典名著,其中的《四书五经》作为中国最大思想流派——儒家最重要的典籍。

其对人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完全可以与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等相媲美。

《四书五经》浓缩了古代先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传承着古圣先贤对道德修养,伦理教化的价值规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以帮助人树立崇高的理想。

“明德知耻,尚礼守信”可以规范人的道德操守;“格物致知”可以教导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方式;“学不可以已”更与现代“终生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

更多文章

  • 登飞来峰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王安石登飞来峰理解与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飞来峰,生平,赏析,王安石,作者,创作,背景,理解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写了啥,为什么老师一再强调至少要读一次?众所周知,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含蓄的意蕴,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从中汲取民族思想智慧为己所用,为时代所用。

  • 从军行诗人的思想感情(从军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军行,情感,作者,诗人,思想,表达,感情,怎样

    杨炯的诗《从军行》抒发了书生投笔从军 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杨炯(650-693 ),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幼年聪敏,文采出众,十岁举神童。上元进士,授校书郎,后官盈川县令。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言律诗,边塞诗气势较胜,但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

  • 春天蕴含的人生哲理(张旭一首春天诗读懂很受益)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哲理,蕴含,受益,张旭一,人生,春天

    张旭一首春天诗,短短28字道出一个人生哲理,读懂很受益!有人问:一年四季,为什么写春天的诗特别多?是的,走进古诗词,会读到很多关于春的篇章,春风的柔软,春雨的多情,春水的温润,春花的明媚……早春万物初生,阳春“千花百卉争明媚”,暮春落花满地、流莺飞舞,春有太多可以书写的诗意,它是一个属于诗的季节。春

  • 大年初几不能拜年(过年初三是赤狗日有哪些传统风俗和忌讳)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俗,拜年,初三,忌讳,传统,过年,赤狗日,大年初,哪些

    大年初三是赤狗日不拜年,看看有哪些传统风俗和忌讳? 大年初三是赤狗日,不拜年,看看都有哪些传统风俗和忌讳。 大年初三是赤狗日不拜年,赤狗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根据中国传统习俗,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掌管夏天的神,而老习俗正月初三是祭祀赤熛怒的日子,古人认为冰

  • 端午节要送礼吗(端午送礼有讲究的5不送传统)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送礼,传统,讲究,端午节

    端午送礼有讲究,牢记“5不送”,老传统别丢,省得好心办坏事!咱们国家素来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注重礼数。正如那句古话所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众多礼数中,自然少不了节日送礼这一块。送对礼,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活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

  • 颜回是因为什么死的(孔子爱徒颜回英年早逝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徒颜,孔子,原因,英年早逝,颜回,什么,因为

    颜回是怎么死的?孔子爱徒颜回为何英年早逝?颜回怎么死的?在电影《孔子》中,是这样讲述颜回之死的:孔子一行决定结束周游列国的行程,急急忙忙赶回鲁国。寒冬腊月,冰天雪地,他们赶着马车驶过一条冰封的大河,不料冰面开裂,载着满是书籍简册的大车倾覆,简册落入水中,颜回一见,毫不犹豫跳入水中。一次次潜入水底,捞

  • 杨洋作品电视剧哪部好看(杨洋主演的五部电视剧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杨洋,电视剧,顺序,主演,作品,好看

    杨洋主演的五部电视剧,每一部都好评如潮,全都看过真爱粉无疑!第一部《终极征服》播出时间:2013-07-14主演:杨洋、张嘉倪剧情点评:该剧打破传统抗战剧的固有模式,主打“江湖传奇抗日”这一全新概念,更首度将青春、爱情、励志等年轻人热衷的元素融入抗战剧中。总体比我想象的好看些,虽然剧情有些地方有bu

  •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需反思)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洋务,运动,原因,教训,失败,反思,性质

    清末洋务运动为何c?5个原因值得反思!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何会失败?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英德等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率先完成了近代化的发展。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大炮轰开了晚清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憾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 一个纵队等于什么编制(解放军历史上的纵队实力有多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纵队,编制,解放军,实力,历史,等于,什么,一个

    解放军历史上的纵队是什么编制,一个纵队的实力有多强?纵队,本义指的是纵向组成的队列,在军事术语上多指在军队在运动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纵向队型。不过,在中国近代史中,纵队的含义得到了扩充,成为了一种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军事编制单位。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曾经使用过纵队这一编制。例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 范仲淹断齑划粥的的故事主要内容(划粥断齑给我们的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划粥,断齑,启示,范仲淹,内容,故事,主要,我们

    范仲淹划粥断齑: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社,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数十茎小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若,遗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