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想找一本了解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名人的书籍有什么推荐?

想找一本了解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名人的书籍有什么推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613 更新时间:2024/1/25 10:32:06

对于清朝末年的那段历史,如果您对清朝末年的统治者生活感兴趣,您可以参考《我的前半生》《我眼中的慈禧太后》,这两本书来自宫廷人员的自述,可信度比较高。

同样是清末的历史,您可以参考《天朝的崩溃》《太平天国通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史》《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史》《义和团运动史》等书,这是跟战争有关的,更为立体,也是后代的历史学家写的,比较可信

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传》写的非常好。唐浩明先生是曾国藩研究专家,他通读了曾国藩所有的著作。日记、家书、奏折等等。这本传记里除了描述了当时的历史环境,更多的篇幅是在描述曾国藩的成长苦恼以及经验教训。读她不仅仅是增长了文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奋发向上,砥砺前行。这本书我读了好多遍,受益良多。每次读都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但改过自新的意念却越来越强烈。强烈推荐!

近代史上对中国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人物有哪些?

具有深远意义的人是毛主席,他建党,建军,建国,意义都非常深远。夺取政权似后不但巩固了政权,还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成为立于东方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思想的意义更加深远,将会指引千秋万代!毛泽东思想方岁!!!

近代史上,喊出人民万岁写出为人民服务,并实践从群众中来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推翻三座大山以身作则,建立新中国牺牲大多亲人,建设新中国打的一拳开免的百拳来,不畏新权贵严讨新资产主义,如能再向天借二十年,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弥留之际,早已看清了后路后中国的走向,事实也证明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永远在于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你知道晚清狂人王运吗?

一个人,才华早露,未必是好事。

王运是湘潭才子,二十六岁即高中举人,在湘人中很有声誉。那一时期,他曾周旋于湘军诸位大佬之间,受过曾国藩的厚待,但因为生性高傲,言谈甚狂,在曾国藩那里,他只为清客而不受事。

有人说,王运早早地就开始研修帝王之学,跟曾国藩打交道,那是他在寻找、观察可辅之主。

咸丰七年,王运赴京师应礼部会试。此番进京,虽说王运没能大魁于天下,但落第之后他却凭借一身才学交上了宏图大运。

咸丰帝身边的当朝红人肃顺颇为欣赏王运,于是将他收入帐下,直接叫他做了大清中枢的智囊。

在肃顺府中,王运曾为营救左宗棠出过一把关键力气。那时,左宗棠尚是无名师爷,因樊燮一案前途命运十分凶险,关键时刻,湘人王运和郭嵩焘等人及时出手,先搞定肃顺,又怂恿潘祖荫弄出一句“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最终,在湘人的运作,肃顺的保荐下,左宗棠逢凶化吉,从此走上中兴名臣路。

按说,二十六七岁一脚便踏进了京师中枢,王运的仕途之路应该宽广才对。

怎奈福祸难料,王运的仕途竟然是刚敲开中枢高门,未走两步,即陷入了无路的死地。

咸丰帝是个苦命的帝王,气性小,又接连遭遇灾祸,这边太平天国还没剿灭,那边英法联军又打上门来,两大祸前后夹攻,咸丰帝郁闷难解,愈加颓废,最后干脆崩在了热河避难地。

咸丰帝死后,肃顺大意轻敌,竟被二十六七岁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搞掉了。肃顺一死,王运随即被打上“肃党”烙印。幸亏慈禧在辛酉政变后没有搞株连,否则,一代狂士可能早早地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命是保住了,但自慈禧当政后,王运想再谋仕途之路,那显然已经不可能,除非慈禧早死,可偏偏慈禧不仅特别能活,而且还牢牢地控制大清朝政长达四十多年之久,如此一来,王运就没办法了,只能埋头去做名士。

跟其他名士不同,王运做名士是有野心的,他自认胸中有三门学问: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尤其这帝王之学,在王运看来,只要寻得一雄主,他还是能实现帝师抱负的。

曾国藩呈现出统领东南半壁江山的威势之后,王运曾认为老曾就是他要寻找的雄主,可曾国藩只愿做完人,不敢行帝王事,最终王运被曾国藩连泼“狂妄”凉水,铩羽而归。

自己寻雄主无望后,王运依旧没有死心,转而他又将希望寄托在其帝王学传人杨度身上。

这杨度后来将袁世凯忽悠的那叫一个惨。

说王运乃晚清狂妄名士,除了胸中藏有帝王之学,平日里,他的举止爱好,那也不白给,另类出格的很。

历朝历代,名士几乎有一标配,必须有大量的风流韵事。

然而,王运的风流韵事却叫时人大跌眼镜,他不好名妓、名媛,独好老妈子。

关于王运好老妈子,时人有评价,晚清的名妓早就没了前朝柳如是李香君辈的文韵风华,王大名士不屑在她们身上下功夫,而抬举爱好老妈子这种惊世骇俗之举反倒能达到脚踩众人,我独狂的效果。

此话怎讲呢?

在尽是达官贵人的席面上,独他王运带一粗鄙的老妈子坐在那里,这样的举动叫那些夫人名媛以及她们背后的显贵们,情以何堪。

在王运爱好过的那些老妈子里,最有名是的是周妈。据说,王运不仅睡非周妈不香,饭非周妈不饱,而且头上的小辫子,非周妈梳理侍弄不舒服,梳理完了,还必须由周妈帮着扎上一个大红的头绳。

清朝灭亡,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之后,邀请王运进京做国史馆馆长。王运很酷,什么都可以不带,但周妈必须带上,而且一路上还得不停地撒狗粮、秀恩爱。

王运心中装着帝王之学,对区区一国史馆不大看的上,于是乎,周妈趁虚而入,成了国史馆的当家老妈子,整日借着王运的名义,四处捞钱,替人求官,不多久,泱泱大国的国史馆就叫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妈子搅合的混乱不堪、乌烟瘴气。

借周妈将玩世不恭耍到这种程度,王运的狂妄在当时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运招弟子,跟好老妈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粗鄙来贬低所谓的权贵名流。

杨度,夏寿田这些寄托希望的弟子不说,王运曾特意招过三个匠人做弟子,这三个匠人是谁呢?木匠齐白石、铁匠张仲、铜匠曾招吉。

齐白石够牛吧,但王运根本瞧不上他,在日记里直嘲笑齐白石的诗是薛蟠体,而在齐白石看来,他的诗是第一流的,画倒在其次。

王运狂妄,但他的狂妄中可是包含着乱世生存的大智慧,来来往往,台上台下,他从来只是嘲谑,却从不真正发出恶声,如此,即便是当权者,对他顶多只是摇头,却从无憎恨之意。

腹中有帝王学的人确实了得,一旦发觉到潜在的危险,道行马上就显露了出来。

当初,杨度带头鼓噪帝制,有些遗老遗少会错了意,以为袁世凯这么闹是为了让清帝复辟,难免得意忘形,肆意叫嚷。

这其中就有王运的另一个弟子,宋育仁。

宋育仁不知道,如此叫嚣凶了,那就是动了袁世凯的“龙须”。

果然,不几天,宋育仁就被抓了起来,然后解递回籍。

先抓来,又放走,这一幕在王运看来就是捉放曹的把戏,其中意味凶险的很。

看清之后,王运立马拿周妈说事,他上书袁世凯说自己“帷薄不修”,约束不了家人,自己应该辞掉国史馆馆长,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

更绝的是,没等袁世凯照准,老狂士紧接着就玩了一个三十六计走为上,从京城消失了。

细细想来,王运的狂妄,背后其实是逍遥通世,这是他能以狂人之姿活到八十多岁的根本原因。

晚清狂人王运,一个能让曾国藩彻夜失眠的人,一个敢嘲笑民国总统的人,一个幽默风趣嬉笑怒骂的人。

王运是读书种子,湘潭名士,文章、诗词、经学无所不通。王运25岁考上举人,后虽科场不顺,但文名远播。他先后结交了湘中第一儒将曾国藩、朝中第一大臣肃顺、蜀中第一总督丁宝桢,他不过一介书生,却得到了这些人深厚的交情。肃顺被慈禧太后凌迟处死后,人们纷纷与他划清界线,独王运记得恩情,放言:“人诋逆臣,我自府主。”人人骂肃顺是逆臣,我却认他为府主。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朋友说话,书生意气溢于言表,忠肝义胆也溢于言表。

“帝王学”是王运的独门绝学,他也以此学游说于晚清官场,成名于庙堂江湖。按照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的说法,所谓帝王之学,“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有帝王如何驾驭臣下,权臣如何挟帝王以令群僚,野心家如何窥伺方向,选择有利时机,网络亲信,笼络人心,从帝王手中夺取最高权力,自己做九五之尊。”王运曾凭他的这手独门绝学,让权臣曾国藩彻夜失眠。

据曾国藩在日记中透露,从1860年6月初到8月中旬的两个朋多间,王运曾到驻扎在安徽祁门的湘军大本营,与时任湘军大帅、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有过14次绝密深谈,曾国藩在7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傍夕与王壬秋(王运字壬秋)久谈,夜不成寐。”一个布衣书生的一席谈,为何竟让这位朝廷重臣“夜不成寐”呢?自是惊天大事,如宋朝那位秀才向成都知府鼓动的:“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乃定国安邦之计、城头变幻大王旗之策。

王运果然在游说手握重兵的曾国藩谋求自用,建议他佯攻太平军,慢下战争的节奏,形成清政府、太平军和湘军三足鼎立之势。清朝早已腐朽,太平军眼光短浅,而湘军如日中天,坐山观虎,待时而动,最后收拾旧山河,这天下改姓爱而姓曾,不是没有可能。

这番密谈,一定说动了曾国藩的雄心,否则不会面对一个书生的口若悬河而“夜不成寐”。然而,面对这扬名千古或遗臭万年的抉择,熟谙儒家忠君之学和中庸之道的曾国藩,却不愿意将身家性命作孤注一掷,他有他的为人准则和处世哲学,他宁愿做一个委曲求全的忠烈侯,也不愿意成为一个鱼死网破的篡位帝。王运想做帝王师,不过,没碰到对象,他满心遗憾地离开了湘军大营,当时的脸上,一定满是沮丧和失望。他晚年曾自作挽联说:“春秋表仅成,正赖佳儿学诗礼;纵横志不就,空留高咏满江山”,便是这种失望的真实写照。

民国建立,除了男人剪掉辫子、女人放了双足、城头换了旗帜,其他几无变化。王运大失所望,为总统府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下联“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横批“旁观者清”。意在讽刺总统只是换了头衔而已。

此联作成,道路流布,一时成为名联,后来,章太炎一时兴起,将此联改为“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意为民国总统,不是东西。加深了这种讽刺和嬉笑怒骂的痛快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我国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有,本是深受唐太宗倚重的武将。资治通鉴记载原文如下: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现,太史占曰: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指唐太宗)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打的第一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打的第一仗是火烧博望坡!有诗为证“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敦引十万曹兵,气势汹汹奔新野杀来,声言一阵擒刘备,活捉诸葛。刘备闻报,将剑印付与孔明,命众将皆听军师号令。于是,诸葛亮将关羽

  • 北魏历史简介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迁都平城,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

  • 了解秦国的始末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要看想了解得多深入吧,史记、资治通鉴当然不错,但是一般读者,如果只是想读一些故事的话,推荐一些通俗读物,写过《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度阴山最近出了一本《秦始皇:创造力一统天下》可以看一下,对秦始皇的刻画还是很到位的。要了解真实的历史,还是应该看《史记》,最接近史实。其它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都是作者根据史实加

  • 胡雪岩的个人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简介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生于道光三年,为长。自幼智于常人,因家道贫寒,以牧为生。其长,入钱庄为徒,揽各杂役,勤恳踏实,颇受庄主赏识,三年有成,录为正工。自此,举家有着落,诸亲能护助。发迹岩有知己,曰雪轩(王有龄),轩苦读数年,欲往京都应招,囿于财资寒碜,长为叹息。岩知之,素知轩才学过人,非凡

  • 古代历史和近代史,都有哪些大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尧舜禹、夏启、商汤、周文武王、周公旦、老子孔子孟子旬子韩飞子庄子、齐桓公、秦始皇、项羽、刘邦、刘彻、卫青、霍去病、李广、周亚夫、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张昭、司马懿、谢安、李世明、武则天、李隆基、赵匡胤、张居正、张謇、等现代名人怎么厉害也比不过历史名人李时珍,孙思卯。

  • 《史记>人物传记是如何反映出作者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力求真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

  • 让你说一个心中最爱的历史人物,你觉得谁能入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说一个心中最爱的历史人物这个提问不难答,谁最爱人民,最关心人民,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中只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并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民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光辉,不但影响全中国人民而且影响世界各国人民的人,这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才是也

  • 古时欧洲人称物理学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物理学思想极其丰富,但由于所处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她的文化对西方世界影响甚微,西方人习于把中国文化称为东方神秘主义。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就截然不同了,由于他们所处开放的地理位置和频繁的商业往来,营造了温和相溶的文化氛围,使他们的哲学思想不断地向语言不同的国家渗透

  • “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柳永不只是个寻花问柳之人。他对宋词的贡献主要有二。一,发展慢词丰富了词调。二,把市民情调和民间俚语融入词中。谢邀!柳永对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的词影响很大。叶梦得《避暑话》卷下称:“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的词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柳永词的格调通常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