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时期,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梅,究竟是杨梅还是梅子?

三国时期,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梅,究竟是杨梅还是梅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87 更新时间:2024/1/25 10:32:10

三国时期是一个极具传奇是时代,这个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传奇的人物,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作品,成语故事就是其中一个,三国时期有产生了许多成语故事,像初出茅庐、无名小卒、锦囊妙计等等,除了这些之外,三国时期的这个成语大家也是经常听到的,那就是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这个故事讲的是曹操在带领兵队时,士兵们口渴了,但是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水,士兵们都没有了力气,这时曹操告诉士兵们:“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许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完之后嘴里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曹操便利用这个办法找到了水源。

《世说新语》

望梅止渴这个故事我们是知道了,但是有许多人好奇这望梅止渴中的“梅”是哪个梅呢?是杨梅还是梅子呢?我觉得是梅子。在三国时期杨梅和梅子都已经出现了,而且当时曹操带领士兵的地方是在安徽,安徽这个地方杨梅和梅子都有种植,按理说这两种果子都有可能,但是杨梅是一种果肉较小的水果,吃起来味道酸酸甜甜的,而梅子是一种果肉较多的水果,味道比杨梅要酸。在当时那种情况,曹操是希望士兵们活下来,成功找到水源,而梅子比杨梅要酸,人一想起酸的东西,嘴里就会分泌出口水,这样就可以使士兵们的口渴程度得到一定的缓解。

梅子

在三国时期另外一个典故也可以证明这个没“梅”是梅子,那就是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中,曹操和刘备在喝酒时讨论谁是英雄,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梅子,曹操还指了后院的梅子树,还对刘备讲了关于他用梅子给士兵们止渴的故事,而这个史料中记载的梅树是梅子树,所以这更加可以证明,望梅止渴的“梅”指的是梅子。

杨梅

最后要说的就是望梅止渴的意思,望梅止渴的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便会流口水,因此达到了止渴的目的,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由此可见,当时曹操对士兵们说的那一段话,说前面有梅子,可能只是在鼓励他们,只是为了让他们想起梅子,然后有动力去寻找水源,所以望梅止渴中的“梅”是梅子。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据考证,这是曹操率军攻打宛城(今天河南南阳),行军途中发生的事,发生地在今天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境内。从故事的发生地区看,梅是杨梅、梅子都有可能。因为,自古以来,安徽境内杨梅、梅子都有出产。

先说杨梅。杨梅主要产区是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省,其中以江浙两省所产品质最佳。宋苏东坡对江浙杨梅情有独钟,曾说:“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明王象晋独推绍兴所产杨梅,其《群芳谱》品评道:“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清李渔特别爱食杨梅,《杨梅赋》云:“南方果珍,首及杨梅。”

梅子,又叫青皮、海梅、苦香、油楠、青相、青梅、果梅、酸梅。原产地是海南,但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早就普遍种植,后来还传入日本和东南亚。

梅子不同于杨梅的是,它有三种吃法。一种是未成熟时的青梅煮酒,一种是成熟后的直接食用,还有一种是腌制后当调料、下饭菜。

而杨梅只有两种食用方法:一种是成熟之后当鲜果吃,还有一种是成熟后浸泡度数较高的白酒。没听说谁吃青涩杨梅的。什么叫青梅煮酒?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用青梅浸泡米酒、黄酒;一种是用青梅果肉发酵酿酒。后者因为去渣、保质不易,因而并不流行。青梅煮酒,一般认为就是青梅泡酒,当年,曹操跟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应该是饮青梅泡酒谈论天下英雄。不是火锅里煮着青梅当下酒菜的意思,那会酸死人的!

就是说,从味道、作用和出产时节、地区两个方面看,望梅止渴中的梅,指杨梅、梅子都有可能。但是,有一条文献记载,认为曹操口中的梅,是梅子(青梅),而不是杨梅。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此外,说是梅子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跟“青梅煮酒”的故事联系起来。

假如说是杨梅,望梅止渴跟青梅煮酒不是同一种梅,给人的印象有点凌乱。至于曹操所说的梅子,当时是未熟的青梅,还是已熟的黄梅,要看故事发生的准确时间。不过,也可能,曹操原本就是随口杜撰用来给属下解渴的,他也不知道当时梅子熟还是没熟。

所以我感觉“望梅止渴”的梅应该是梅子,大家怎么看呢?

转自:壹苏州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想找一本了解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名人的书籍有什么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清朝末年的那段历史,如果您对清朝末年的统治者生活感兴趣,您可以参考《我的前半生》《我眼中的慈禧太后》,这两本书来自宫廷人员的自述,可信度比较高。同样是清末的历史,您可以参考《天朝的崩溃》《太平天国通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史》《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史》《义和团运动史》等书,这是跟战争有关

  • 我国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有,本是深受唐太宗倚重的武将。资治通鉴记载原文如下: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现,太史占曰: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指唐太宗)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打的第一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打的第一仗是火烧博望坡!有诗为证“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敦引十万曹兵,气势汹汹奔新野杀来,声言一阵擒刘备,活捉诸葛。刘备闻报,将剑印付与孔明,命众将皆听军师号令。于是,诸葛亮将关羽

  • 北魏历史简介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迁都平城,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

  • 了解秦国的始末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要看想了解得多深入吧,史记、资治通鉴当然不错,但是一般读者,如果只是想读一些故事的话,推荐一些通俗读物,写过《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度阴山最近出了一本《秦始皇:创造力一统天下》可以看一下,对秦始皇的刻画还是很到位的。要了解真实的历史,还是应该看《史记》,最接近史实。其它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都是作者根据史实加

  • 胡雪岩的个人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简介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生于道光三年,为长。自幼智于常人,因家道贫寒,以牧为生。其长,入钱庄为徒,揽各杂役,勤恳踏实,颇受庄主赏识,三年有成,录为正工。自此,举家有着落,诸亲能护助。发迹岩有知己,曰雪轩(王有龄),轩苦读数年,欲往京都应招,囿于财资寒碜,长为叹息。岩知之,素知轩才学过人,非凡

  • 古代历史和近代史,都有哪些大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尧舜禹、夏启、商汤、周文武王、周公旦、老子孔子孟子旬子韩飞子庄子、齐桓公、秦始皇、项羽、刘邦、刘彻、卫青、霍去病、李广、周亚夫、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张昭、司马懿、谢安、李世明、武则天、李隆基、赵匡胤、张居正、张謇、等现代名人怎么厉害也比不过历史名人李时珍,孙思卯。

  • 《史记>人物传记是如何反映出作者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力求真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

  • 让你说一个心中最爱的历史人物,你觉得谁能入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说一个心中最爱的历史人物这个提问不难答,谁最爱人民,最关心人民,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中只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并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民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光辉,不但影响全中国人民而且影响世界各国人民的人,这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才是也

  • 古时欧洲人称物理学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物理学思想极其丰富,但由于所处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她的文化对西方世界影响甚微,西方人习于把中国文化称为东方神秘主义。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就截然不同了,由于他们所处开放的地理位置和频繁的商业往来,营造了温和相溶的文化氛围,使他们的哲学思想不断地向语言不同的国家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