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对商鞅评价如何?请各抒己见?

历史上对商鞅评价如何?请各抒己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86 更新时间:2024/1/25 13:54:45

商鞅变法

战国的时候,出现了七个强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国在秦穆公逝世后,国势有些衰弱。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是个有为之君,即位之初就下了一道求贤令,网罗各地的人才。当时,卫国的贵族卫鞅来到秦国,经大臣景监的举荐,与秦孝公相见。

卫鞅与孝公见了三次面,谈论了先王治国之道。秦孝公对他所说的话题一点也不感兴趣,等他走后直向景监埋怨。但是第四次卫鞅却说动了他。卫鞅说“要想使秦国走上富强之路,必须改变先君留下的法令,重视农业、重视作战、重视刑罚。”

秦孝公忙问:“变法图强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请您给我详细说说。”卫鞅说道:“首先重视农业,可以奖励耕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勤于耕种,不再游手好闲。其次重视作战,凡立下军功的将士,都要给予重赏,这样他们才能奋勇杀敌。”

秦效公又问:“那么,重视刑罚的好处在哪里呢?”

卫鞅侃侃而谈:“进行改革,必须重视刑罚。如果赏罚不分明,朝廷的威信就树立不起来。”秦孝公越听越高兴,连吃饭都忘了。他与卫鞅谈了几天几夜,一点也不感到疲倦。

公元前356年,秦孝么封卫鞅为左庶长,让他主持变法。于是,他与卫鞅制定了新的法令:

实行连坐法,鼓励告奸;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限制贵族特权;

鼓励民户分居;

奖励耕织,抑制工商业;

焚烧诗书,禁止游说之人。

一开始,卫鞅怕老百姓不遵守自己制定们新法令,就命人在都城的南门树立了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然后传下一道命令:“如果有人将南门的那根木杆移到北门,可以得到10两金子的赏赐。”

都城的居民得知这道命令,都觉得很奇怪,于是围在南门外想看这件事如何收场。大多数人不相信有这等好事,认为左庶长闲着没事,欺骗老百姓。

卫鞅一看老百姓不把他的命令当回事,就再下了一道命令,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金子。正当人们对这两道法令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个壮汉走近木杆,说:“既然大家都不愿移动这根木头,那我就来试试。”说着,他将那根木头扛在肩头,向北门走去。

这壮汉真的把木杆移到了北门,这时有差役将此事报告卫鞅。卫鞅见终于有人相信自己的命令了,就真的赏给扛木头的壮汉五十两金子。人们见卫鞅的法令真的管用,从此相信新法,愿意依法办事。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卫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在境内实行郡县制。经过两次变法,秦国发展很快,已经国富兵强。公元前340年,卫鞅被封为大良造,率领军队与魏军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孝公见变法已见成效,封卫鞅为商君,从此卫鞅就被人们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秦惠文王即位。惠文王不喜欢商鞅,就以谋反的罪名将商鞅处以车裂之刑。商鞅虽然死了,但他制定的新法却依然得到贯彻。

读《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掩卷思之,实感被一些古今学人推崇备至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商鞅是个一言难尽的悲剧性人物。

商鞅是战国时期出身于卫国宗室的少年才俊,喜好刑名之学,在魏国当差,怀才不遇,离魏入秦,走宠臣景监的门子,得到秦孝公的多次召见。商鞅察言观色,多方试探,以三寸不烂之舌,极力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于获得秦孝公的首肯,遂被秦孝公任用为左庶长,开始着手实施变法。

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力行法制,其特点是轻罪重判,刑罚严酷。他首开连坐的法律先河,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互监视,彼此检举,对作奸犯科者处以腰斩,藏匿者给以和投降叛变分子相同的严厉处罚。凡打架斗殴的,均按情节轻重一律科刑。不从事农耕而专事工商末利者和因懒惰而贪者,一律拘捕,妻子没为官奴。商鞅变法实行一年,受到官民强烈抵制,百姓纷纷到国都“上访”反对新法。商鞅认为新法难以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作梗。太子违制,商鞅欲惩处太子,杀鸡儆猴,但“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只好拿太子师公子虔、太子师公孙贾垫背,对公子虔行刑(后又处以劓刑),处公孙贾以黥刑。这一招很灵,慢慢没人敢公开反对新法了,那些原来认为新法不好的臣民也都表示赞成,可是商鞅确认为“此皆乱化之民也”,将他们全部发配到边城里去。“其后民莫敢议令”。

商鞅任秦国相,大力推行强行变法,积怨甚深。有识之士赵良曾谴责商鞅,用严刑酷法残害民众,积怨结恨、埋下隐患,并历数商鞅种种不得人心的做法。赵良直言不讳警告商鞅:有朝一日,秦王会收拾你,你的死期指日可待。肺腑之言,被商鞅当作了耳边风。

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等人欲报仇雪恨,罗织罪名,告发商鞅谋反。国君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遁,亡死边关。他打算在客栈住下,但身无有效证件,店家不知他是商鞅,说:商鞅法令规定,留宿没有证件的人要治罪。商鞅不禁喟然叹曰:“嗟呼,为法之敝一至此哉!”他何曾想到,其苦心孤诣推行的法律如今被用来对付自己了。无栖身之所,商鞅只好逃往魏国,但魏国认为他是秦国的窃贼,拒绝收留他。走投无路,商鞅再次入秦,回到封地商邑,纠集党羽攻打郑地,被秦惠王发兵打败,车裂示众,灭了家族,应验了赵良的话。

当代的一些史家和法学家,评价商鞅的历史功过,认为他代表新型地主阶级的利益推行变法,遭到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反对,最后被残害。并认为商鞅变法对秦的国势强盛,进而统一六国,建立一统天下的秦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沿袭商鞅的法律思想,以严刑峻法维系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秦二世愈加残暴,登峰造极,人心尽丧,最后走向灭亡。如果说战国时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乱世用重典”,商鞅之法有一定的存在理由,那么在秦王朝“天下大治”之后,依然崇信法令繁密,刑罚严酷,迷信杀戮,就不能不说是失策之举了。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推行一系列新的政策法律,特别是汉孝文帝对司法进行改革,废除连坐法,禁止残酷的黥、劓、刖之刑,实行相对的“治世用轻典”,以致有了史称的“文景之治”。

商鞅是秦国推行严刑峻法的始作俑者,如果说他的新法对秦国统一六国有积极意义的话,那么是否也可以说对秦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我要名人传记几则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人类群星闪耀时》《拿破仑》《丘吉尔》《罗斯福》《富兰克林》《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上下册)世界传人传记东方诗圣泰戈尔世界传人传记命运挑战者海伦凯勒爱因斯坦传(上下)《达·芬奇传》《巴尔扎克传》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

  • 请问高阳写的《胡雪岩传》好,还是二月河写的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撰写这类文学体裁的现在作家我喜欢的有三个:二月河、高阳、唐浩铭;唐浩铭写书最突出的史料详细精确,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只是情节略显不足。不过用词造句有些段落堪称一绝。二月河特色在于,着大处,捡重点,通过做事来体现人物的性格,行文流畅,他在《胡雪岩》这本书中,安排故事情节时,往往加在笔墨来描写事情的安排与

  • 邳州历史及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运河名镇|许贯中、李修运:曾经的徐州下邳山川往事原创:许贯中李修运大运河文化研究曾经的徐州:下邳山川往事许贯中李修运各位父老乡亲,我们想说说下邳的山水。“下邳”,很古老的名字,管辖地域也广,下邳史其实是整个邳州及睢宁的历史,当然也包括现在宿迁、新沂、郯城等地一部分;各个时期“下邳”版图是不同的,最小

  • 贵州历史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贵州从秦时就已经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它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方。相关名人远有张之洞,近有任正非、陶碧华等人,下面来一一列举。1.军政名人张之洞,“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晚清的中枢重臣,与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何应钦:贵州兴义人,官至行政院长,曾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战败的日本投降

  • 我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生无所息”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现代汉语词典》中,“生”解释为:“生存、活”,“生命”,“具有生命力的”;“息”解释为:“休息、停止”。生无所息,即是指只要生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上、还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或是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停止活动(运动)。外国的有:罗素《西方哲学史

  •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位知道好友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典故故事: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胸有成竹的图片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 贵州近现代历史人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一代枭雄何应钦【何应钦】(18891987)字敬之。祖籍江西,生于贵州兴义。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在黔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1922年夏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1924年春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不久,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后兼教导一团团长,成

  • 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秦末暴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不久便被剿灭,自取其祸

  • 中医所谓的“阴阳”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俗话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本质上,阴阳跟文化一样,也是一个筐。阴阳是一个玄幻无穷的神奇名词。什么都有阴阳,但其实,阴阳什么都不是。这就是我对阴阳的认识。正文如下:小编认为,到目前为止,对中医“阴阳”最权威的解释之一是广西中医药的唐农校长。尽管小编并不认可。广西中医药大学唐农校长阴阳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一,中华帝国西晋司马氏皇朝短暂统一中国后,由于过度复辟分封制等,破坏了秦始皇帝制定的文明大一统国策,加上儒教重男轻女等礼制羁绊,皇族内部争权夺利,中央集权难以持续,八王之乱凸显汉族司马氏统治集团已经分崩离析,不能维护和保护中华文明统一与发展。西北各少数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