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现代汉语词典》中,“生”解释为:“生存、活”,“生命”,“具有生命力的”;“息”解释为:“休息、停止”。生无所息,即是指只要生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上、还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或是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停止活动(运动)。
古今中外的经典哲学名著有那些?请一一列出书名和作者,拜托了
外国的有: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商务印书馆
叔本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商务印书馆
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柏拉图《理想国》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
中国古代:
四书五经
道德经
佛教众经典
中国近现代: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熊十力《新唯识论》上海书店出版社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三联出版社
哲学是研究什么的
无论在哪方面做哲学研究都是以发现新的真理为最终目标的,你能提出一种观点,然后用这种观点能够解释的现象和事实越多就越接近真理,而不能只陷入别人的观点中;自然科学多依赖符号和公式来表述真理,而哲学或科学哲学则用通常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述真理,而我们的汉语是最适合于此的了,其实我觉得汉语的文字本身就是有很深的哲学涵义在里头。所以你要想在自然科学里做哲学研究,你得对自然科学本身有一定的造诣,这本身也很难啊;要是探讨科学和社会的关系呢,你会觉得更容易些,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极其复杂的存在,就是说影响社会的因素太多了,科学只是因素之一,可以做比较研究,比如没有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古代人,与被现代科学技术“洗脑”的现代人及社会的差异。但无论在哪方面做研究最关键的是思想决不能被人类已有的知识和观点给束缚住,因为真正的“真理”只有一个,而“错误”则有无数,人在达到终极真理之前都在犯错,大小不同而已。---------------------------------科学是人类的文化之一,与宗教、艺术、哲学并存,早期人类没有现在的科学,文化的中心是宗教,艺术也是以宗教为题材居多,再后来哲学很发达,古代出现很多大思想家、哲学家,现在就没有过去意义上的哲学家和艺术家了,进入现代社会后,科学和技术发展很快,自然是抑制了哲学的发展(个人观点不一定对),但科学和技术主要是带来很多物质文明。科学哲学的研究范畴有两方面,一个是与社会及人类其它文化的关系,另外一方面是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或根据科学反展演变的规律而产生的哲学观点等。所以我觉得要研究科学哲学首先是需要对过去的哲学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古代的中外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现代科学哲学的著作我觉得波普尔先生的《猜想与反驳》很好,波谱尔先生的“证伪学说”很出名,但是我国一些科技界的人士对波谱尔先生的证伪学说理解偏了,搞出个“伪科学”的说法,国外是没有这种说法的,证伪的意思是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一定局限性,超出某个范围就必须建立新的理论,原有的理论就被“证伪”了,但原有的理论还是真理,只不过是在原来的条件范围内有效,而不是“伪科学”。现在人能对哲学感兴趣实在是难得啊,人的思想都被科学搞的很物质化了,没有了人的灵性似的,反正我觉得现在很多人缺少深刻的思想,遇事很好盲从做判断。真正的自己都找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