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黎元洪是好人还是坏人

黎元洪是好人还是坏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50 更新时间:2024/3/24 0:18:18

从历史的角度黎元洪是好人,功大于过。

黎元洪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北洋海军、湖北新军、首义都督、三任民国副总统和两任民国大总统诸时段,其间有功大于过者,亦有功过相偿者,还有过失难辞者。

黎元洪担任都督后,赢得了许多中立士兵和群众的支持,稳定了军心、民心。黎元洪是武汉新军中的三号人物,在士兵中也拥有较高的威望。

墓地陵园

现黎元洪墓位于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内。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黎元洪子奉其灵柩回武昌,并择定武昌卓刀泉土公山为墓地。当时国民政府认为黎元洪“首举义旗、创造民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再次下令举行国葬。不久举行国葬。

黎元洪墓原址在湖北林业勘察设计院被毁,后无人修复。1981年,市政府拨专款在原址附近重修黎元洪墓。1991年,在墓后复建了当年章炳麟撰文的“大总统黎公碑”。

怎样评价黎元洪?功过如何?

黎元洪品德之馨,早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就有口皆碑。他的老师严复对他是这样评价的:“黎黄陂是德有余而才不足。”黎元洪是否有才暂且不论,但黎元洪的品格之高洁,是民国以来玩政治的人所罕见的。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是历史课上,讲到武昌起义,革命党人经过浴血奋战,牺牲无数,终于攻占了湖广总督府。我不明白,为什么革命胜利了,胜利后的革命党人自己不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而非要拉一个晚清的官僚--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来出任都督呢?课本上的解释好像是黎元洪善于伪装,才混进了革命队伍。那时我虽然懵懂无知,但对这个解释还是不太信服:你们赶跑了晚清的大员,你们当家作主就是,干吗让黎元洪混进来;再者,人家黎元洪根本就不稀罕这个位置,是你们硬逼的,人家怎么是混进来的!革命党人把已经到手的都督职位拱手让给黎元洪,这只是一个结果。我后来才知道,那个在教科书中小丑式的人物--黎元洪,不但才智过人、思想开明,而且宅心仁厚,在武汉乃至湖北有着崇高的威信,能够被各方接受,这才是他被推为都督的原因。黎元洪品德之馨,早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就有口皆碑。在学业方面,他刻苦用功,学习成绩遥遥领先。最难得的是,他时常为同学承担过错,有些朋友对此不解,他坦然回答:“大丈夫当有任天下事的气度,区区小事,何须避匿呢?”他的老师严复对他是这样评价的:“黎黄陂是德有余而才不足。”黎元洪是否有才暂且不论,但黎元洪的品格之高洁,是民国以来玩政治的人所罕见的。与其说黎元洪“才不足”,倒不如说他不善于玩弄阴谋诡计,不懂得看风使舵。不懂得黑箱操作的人,在中国的官场上往往是失败者。黎元洪当年官运亨通,一是因为卓越的才干,二是碰到了对他欣赏有加的张之洞,所以他才能在短短的十年内,从一个下级军官擢升到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官居二品。他的卓越才能在监修南京幕府山炮台、去日本三次考察,特别是在朝廷的两次秋操中得到充分展现。在彰德和太湖两次秋操对垒赛中,“南军”总指挥黎元洪每次都大败“北军”总指挥段祺瑞,黎元洪也因此在朝廷声誉鹊起。应该说,张之洞待黎元洪不薄,没有张之洞,就没有后来的黎元洪。但公允如张之洞者,也免不了常人的私心。1903年,全国统一军制后,湖北额定一镇(师)一协(旅),从德才的角度来考虑,张之洞当然想让黎元洪出任第八镇统制,但总因张彪是张之洞家丫鬟的丈夫而作罢。1907年,赵尔巽接任湖广总督,湖北官场掀起了一场向新总督献礼的高潮,黎的上司张彪筹集十几万两银子,向上司表忠心,其他人等也不甘落后,惟独他仅仅凑上数元“意思意思”。但是转过身来,他却为武汉的灾民捐出了三千两银圆的善款,这是他整整半年的俸禄啊!黎元洪对上级不会拍马逢迎,对士兵却关爱有加。他的一位士兵,因母亲在家砍柴时坠入山谷而亡,这名士兵悲痛之中想追随母亲而去。黎元洪知道这一消息后,亲自去慰问这名士兵,并拿出八十银圆让他回家葬母,后来还让这名士兵进入军校学习。如果仅仅是这些,黎元洪恐怕还不足以让革命党人推举为都督。黎元洪从小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再加上三次赴日本考察,使他对世界大势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甲午战争的失败,他差一点成了日军的俘虏,九死一生。这些经历,使他对腐败的清王朝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虽然没有勇气参加革命,但对革命党人非常同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总是尽力保全他们。对于军中出现的新思想,他从来不反对,甚至还鼓励士兵接受新思想。1904年,日知会总干事刘静庵与革命党领袖黄兴来往的联络书被截获,报与黎元洪。他便示意刘静庵托病离开,从而保护了刘静庵。1907年,日知会的季雨霖秘密响应萍浏澧起义而身陷囹圄,又是黎元洪出面将其保释。就在武昌起义爆发的前夜,孙武试制炸弹时,炸弹不慎爆炸,官兵闻风而至,把革命党的名单搜去,湖广总督等人要按照名单抓捕党人,黎元洪两次激烈反对,认为名单牵涉面太广,不能操之过激,以免生变。这两次建议虽然被拒绝,但也可以看出,黎元洪对革命党人的感情。这类事情,黎元洪不知做了多少;这一切,外人不明,但革命党人心中有数。人的境界之高低,不是看他如何说的,而是看他如何做的。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是踏着别人的尸体走向高位的,他们的双手沾满了人民尤其是仁人志士的鲜血。仁人志士的鲜血就是他们通向官场的铺路石,因而他们杀起仁人志士来是毫不手软的。黎元洪人性中可贵的一面不在于他能够分清是非,而在于他能够冒着危险来保护革命党人。那些杀人如麻的恶魔,不论他们打着什么旗号,也不管取得他们多么大的“事功”,与黎元洪相比,在我看来,都算不了什么。因为与他们相比,黎元洪是人,而他们是披着人皮的狼。武昌起义的成功有其偶然的因素。由于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团体,成功后到底应该谁坐第一把交椅,他们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为此吵得不可开交。起义前,孙武试制炸弹不慎爆炸,起义暴露,很多同志牺牲,起义总指挥蒋翊武远逃避祸。一个逃命的总指挥自然不配坐头把交椅。另外几个革命党领袖如孙武、张振武、吴兆麟等又分属不同革命团体,都不足以慑服对方。有能力、有威信的革命党领袖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不是在海外,就是在外地,远水解不了近渴。再加上起义的革命军人,基本上都是下级军官,连一个中层的军官都没有,难以服众。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武昌起义的几个主要革命党如文学社、共进会、日知会等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黎元洪。可见,黎元洪出任都督是众望所归。以黎元洪的名义发布的安民告示,使武汉三镇动荡不安的局势迅速的稳定下来,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黎元洪在武汉人民心目中享有的威望。这一切,都缘于黎元洪亲民、爱民的菩萨心肠。黎元洪的相貌雍容富贵、面目慈善,时人称他为“黎菩萨”。在湖北口音中“黎”和“泥”恰是一个音,因而黎元洪是名副其实的“泥菩萨”。但令人遗憾的,在以后的岁月中,像黎元洪这样菩萨心肠的政治家越来越少,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悲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人物传记之曹操限字800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155—220年)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谅(今安徽毫县)人。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官做到太尉,地位虽很高,但出身低微。曹操二十岁就开始做官。黄巾起义后,他参加镇压起义。董卓作乱后,他又招募五千人,组织一支队伍,参

  • 祖冲之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祖冲之,(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汉族人,字文远。祖籍河北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1]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生于刘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萧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父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学习家传的科学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现代文?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

  • 十大冷门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苏东坡传》2.《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胡雪岩3.《王阳明传》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知行合一4.《杜月笙传》5.《孔子传》中国历史上的大圣人6.《岳飞传》民族英雄岳飞7.《狄仁杰传》廉吏能臣狄仁杰8.《司马迁传》司马迁既是一名文学巨匠又是文化巨人。9.《张居正传》第六届矛

  • 人物传记40字文言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补下主簿.时姚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及吏部侍郎郑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

  • 历史上有能力的大小官吏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1.古代纪传体官定史书,如二十六史,包括从《史记》到《清史稿》,每一部的传中都是各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传记。2.野史,一些不被官方认定的私人修史,有不少人物传记,如《穆天子传》、《赵飞燕外传》,其中不乏正史不敢些的内容,但是也充斥着

  •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乐不思蜀历史人物是刘禅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自然是蜀汉后主刘禅,即阿斗。长期以来,世人一直以乐不思蜀来贬低刘禅,认为其不仅无能,而且没有骨气。但实际上,这正是刘禅的聪明之处。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极少有亡国之君能够善终,而刘禅正是靠着乐不思蜀才使对手降低了对自己的防范之心,从而得以善终。可以说,乐不思蜀是

  • 中国历史泰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当代历史领域泰斗有:邓广铭、箭伯赞、何炳棣、吴晗、郭沫若、范文澜、周谷城等……历史学家邓广的专著《中国史纲要》早在六十年代初,即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他致力于唐宋辽金史的探究,尤其是对宋史方面的研究已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宋史学界的一代宗师。其精于历史人物传记之作,《王安石》、《岳飞传》、《辛

  • 中国古代名人简练故事 急 急 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从小就爱读书,可是,他家世代都是农夫,生活贫困,哪有钱供他上学?匡衡只好常常向人借书来看。一天晚上,少年匡衡替财主砍完柴回家,照例想拿起书本学习。匡衡正在发愁时,忽然发现墙壁上有一条缝隙,把邻居的灯光透了过来。匡衡灵机一触,便用凿子偷偷把那小缝凿成一个小洞,自己就捧着书,倚着墙,利

  • 史记廉颇?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廉颇(前327年-前243年),字洪野,赢姓,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攻取阳晋,威震诸侯。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方式,让秦军三年无计可施。公元前251年燕军入侵,他在城大败燕军,令对方割五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