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人物传记之曹操限字800字

人物传记之曹操限字800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10 更新时间:2024/2/3 1:20:15

曹操(155—220年)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谅(今安徽毫县)人。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官做到太尉,地位虽很高,但出身低微。曹操二十岁就开始做官。黄巾起义后,他参加镇压起义。董卓作乱后,他又招募五千人,组织一支队伍,参加各地豪强讨伐董卓的联军。后来,黄巾军余部又重新发动起义,曹操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部),打败起义军,收编了青州的黄巾军三十余万,作为自己的队伍。就这样,他获得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当时,各地军阀纷纷倔起,割据称雄。曹操为了从政治上取得优越地位,便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昌,控制在自己手中。汉献帝名义上虽是皇帝,实际上不过是傀儡。曹操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名正言顺”地同各地的割据势力展开了斗争。他陆续出兵消灭了吕布、袁术、张绣等割据势力,在有名的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中,又以少胜多,歼灭了袁绍的主力,以后又平定了袁绍的儿子袁谭等人,统一了北方。公元208年,曹操进位为丞相。他企图统一南方,率领大军南下,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得大败,退回北方去了。后来,他又被封为魏王。他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曹五称帝,迫尊他为魏武帝。曹操统治北方期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很多建树。他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的中下层人物。他重视农业生产,利用收编的青州军,又招募流亡农民,屯田垦种,并兴修水利。他还抑制豪强兼并,整顿社会风俗。这些措施,对于久经战乱的中原地区是非常必要的,使当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曹操还大力提倡文学,当时中原地区最有声望的文学家,大多是曹操的幕僚。汉末著名女诗人蔡淡(蔡文姬)流落南匈奴,曹操特地派人用金银财物把她赎回。曹操自己对文学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戎马生涯中手不释卷,登高必赋。他的文章质朴刚健,简约明快。他的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如历来传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就洋溢着积极的进取精神。曹操还精通兵法,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曾著有《孙子略解》。另外,还著有《兵书要略》、《兵法》、《兵书接要》,可惜多已散失了。曹操是一个有多方面成就的历史人物。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但他的主要事业是统一北方。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他是起了积极作用的。鲁迅曾经对他作过很好的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嗟攘怪菥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d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曹操的故事】曹操的正室妻子卞氏,原本是倡家,即汉代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后唐代演变成娼妓的代名词,但汉代只是指艺人),后来与曹操成婚,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曹丕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曹睿继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出身虽差,人品极好,做人非常地低调,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祖冲之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祖冲之,(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汉族人,字文远。祖籍河北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1]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生于刘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萧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父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学习家传的科学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现代文?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

  • 十大冷门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苏东坡传》2.《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胡雪岩3.《王阳明传》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知行合一4.《杜月笙传》5.《孔子传》中国历史上的大圣人6.《岳飞传》民族英雄岳飞7.《狄仁杰传》廉吏能臣狄仁杰8.《司马迁传》司马迁既是一名文学巨匠又是文化巨人。9.《张居正传》第六届矛

  • 人物传记40字文言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补下主簿.时姚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及吏部侍郎郑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

  • 历史上有能力的大小官吏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1.古代纪传体官定史书,如二十六史,包括从《史记》到《清史稿》,每一部的传中都是各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传记。2.野史,一些不被官方认定的私人修史,有不少人物传记,如《穆天子传》、《赵飞燕外传》,其中不乏正史不敢些的内容,但是也充斥着

  •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乐不思蜀历史人物是刘禅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自然是蜀汉后主刘禅,即阿斗。长期以来,世人一直以乐不思蜀来贬低刘禅,认为其不仅无能,而且没有骨气。但实际上,这正是刘禅的聪明之处。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极少有亡国之君能够善终,而刘禅正是靠着乐不思蜀才使对手降低了对自己的防范之心,从而得以善终。可以说,乐不思蜀是

  • 中国历史泰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当代历史领域泰斗有:邓广铭、箭伯赞、何炳棣、吴晗、郭沫若、范文澜、周谷城等……历史学家邓广的专著《中国史纲要》早在六十年代初,即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他致力于唐宋辽金史的探究,尤其是对宋史方面的研究已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宋史学界的一代宗师。其精于历史人物传记之作,《王安石》、《岳飞传》、《辛

  • 中国古代名人简练故事 急 急 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从小就爱读书,可是,他家世代都是农夫,生活贫困,哪有钱供他上学?匡衡只好常常向人借书来看。一天晚上,少年匡衡替财主砍完柴回家,照例想拿起书本学习。匡衡正在发愁时,忽然发现墙壁上有一条缝隙,把邻居的灯光透了过来。匡衡灵机一触,便用凿子偷偷把那小缝凿成一个小洞,自己就捧着书,倚着墙,利

  • 史记廉颇?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廉颇(前327年-前243年),字洪野,赢姓,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攻取阳晋,威震诸侯。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方式,让秦军三年无计可施。公元前251年燕军入侵,他在城大败燕军,令对方割五城求

  • 妈妈的传记20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妈妈,中等个头,圆脸,戴着一副度数很高的眼镜,不了解她的人经常会误认为她是个教师,有次妈妈去学校开家长会,很多学生见了她,向她敬礼称呼她为“老师”,这让她开心了好多天。妈妈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她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依山傍水,风景怡人。七十年代初的农村生活是穷困的,姥姥家有五个孩子,妈妈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