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田忌和孙膑,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典故了。
“围魏救赵”自然是出自孙膑之手,公元前354年,魏国终于忍不住派遣大将庞涓率领魏国精锐之师,北上奇迹袭击赵国的邯郸城,想一下解决赵国对自己的威胁,赵国抵挡不住,赶快求救于齐国。
齐威王看在赵国割让几座城池的分上,派遣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救援赵国。
田忌想直接进兵赵国,在邯郸城外和魏军决一雌雄,孙膑却建议大军应该直捣大梁城迫使庞涓回师救援,邯郸之围可解,这时邯郸因迟迟等不到援军已经开城投降魏军。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哪些故事?
孙子传:即吴宫教战的典故,讲述的是当年吴王读了孙子的兵书后,决心考验一下他是否真的如书中一样会带兵。孙武问可否用妇女练兵,皇上同意后,他令两名宠妃当队长,选108位宫女操练。孙武先向其讲解号令规则,确认其听清楚后便开始操练,结果第一次一片混乱。孙武称没有讲明乃为将我的过错,于是再次反复重申,结果第二次操练还是一塌糊涂,此时他说已经讲明还不规范,就是队长的过错了,于是不顾皇上求情以军将职权决意要杀二位妃子,从宫女中选出两名队长,再次操练便全体合格了。
孙膑传:讲述的是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夺回邯郸的故事,当时赵国的都城邯郸被魏国庞涓攻占,孙膑作为军师建议将领田忌不要正面攻夺,而是直至魏国都城大梁,杀他个措手不及,使其率兵回救,便能一举夺回邯郸。果然不出其所料,庞涓不能两头顾,遂前去救大梁使邯郸还于赵国手中。
吴起传:讲述的是他历仕过鲁、魏、楚三个国家,分别立下战功,尤其是在魏楚时期,一度使其国力昌盛、国富兵强。在魏时,吴起创下七十余战不败的战绩,夺秦国领土,建魏王大业;仕楚时,吴起主持吴起变法,壮大了国力,也成为商鞅变法的先例。
《孙子吴起列传》是司马迁将不同年代、经历、国家的三位军事人物串联在一起,形象地刻画其军事才干,使历史典故栩栩如生呈现在后人眼前。
二十五史故事在线阅读围魏救赵?
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郸(今河北邯郸)部队而使赵国得
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水浒传》第六四回:“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此是必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