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扭曲过去的历史人物议论文

关于扭曲过去的历史人物议论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607 更新时间:2023/12/13 0:22:07

虽然曹操是有野心,但是他也有远大的志向一统天下。读了《被误解的中国历史》我知道了他们是被误解了

关于李白夹叙夹议的作文?

我眼中的李白,是矛盾的集合体,他是将儒仙侠三者合以为气的第一人,他有那种天上地下独来独往的气概,又有用世济时,汲汲于功名的壮志。这种矛盾并没有困惑他的心志,而是勾勒出李白的棱角分明,狂放豪迈的真性情。

我眼中的李白,特例独行,淡泊名利。曾几何时,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昂首挺胸走进皇宫,在他的眼里没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有的只是一展才华,报效国家的豪情。然而事与愿违,不可一世的李白怎能卑屈地作个“御用文人”?“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只有李白这般狂放的人吐得出这样的诗句,也只有他,能举起诗歌的火炬。他骄傲,因此不会向任何人卑躬屈膝,因而在他的笔下,无数的“若垂天之云”的诗篇留于后世也,千古不朽。

我眼中的李白,对酒当歌,享受人生。他的狂放,他的才气,终遭人妒;但即使仕途受挫,即使孤独寂寞,即使怀才不遇,他也仍可以高唱“天生我才毕有用”,仍可以“举杯邀明月”,也仍可以“一醉累月轻王侯”。酒的清冽张显了李白的狂放,李白的豪迈给酒添了几分魅力。失意时借酒消愁,得意的时候饮酒助兴,酒陪伴李白走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无论何时何地,李白都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固然有愁苦,他固然有寂寞,可他从没放弃过,他知道人生短暂,转眼就“青丝如雪”。一去不复返,面对无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矛盾,他懂得享受人生,懂得抓住生命中每一个瞬间。

我眼中的李白,追求理想,向往自由。他眼中的长江,不仅仅是滔滔江水,而且有“白波九道流雪山”的气势;他眼中的天姥山,可以“势拔五岳掩赤城”;他眼中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的内心世界,他追求没有阻隔的大地,他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山水,将豪气赋予景物,一吞一吐道出他崇高的理想,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真实,真挚。

他是空中的一轮明月,月光所及的地方都有他浪漫的气息,他并没有陨落,他只是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寻觅了另一个世界继续发光发亮。

李白的作文篇2

在历史长河中,一些杰出人物纷纷涌现,他们吸引来了很多人的向往与喜爱。当然,好奇心特强的我也不例外。想知道我崇拜的是何许人吗?告诉你吧,他就是李白。

也许有人说,如今大红大紫的艺人才是人气指数最高的!你为何会喜欢过去的名人呢?真是没品味。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在我心中,是个积极用心的好榜样。他从小就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努力进取,始终坚信: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他终于创作出了不朽的诗篇,千古传诵。

李白在我心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山压不倒,风吹不掉,他的积极乐观的精神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我崇拜李白,崇拜他的每一首诗,崇拜他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豪迈奔放;崇拜他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悠远意境;崇拜他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

我想这就是我崇拜他的理由吧!

李白的作文篇3

人们说:“真情流露的人是可爱的,更是令人钦佩的。”是啊!真性情自风流。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他的诗豪放而清新,奔放而雄壮,但其中又蕴含着一种飘逸,自由。“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一生作诗无数,而我则更喜欢他醉酒后作的诗。因为酒后的诗更奔、更放、自由。

李白作的诗有许多方面的内容: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有抒发朋友离别之悲伤,有为祖国的迂腐无能之痛心,有宣扬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之消极……其中的无以报国,为国君的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的悲伤诗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所以他选择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远离官场。

他不贪荣华富贵,不贪高权,只想远离那黑暗的官场,与那真实,纯洁与壮美的大自然相依相偎,但恰恰是因为这一颗心,才酝酿出许多千古名句。看:李白吟诵着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陶醉了!被那浩荡、曲折的长江折服了,被那雄伟、壮美的庐山给震撼,被那青山,被那孤帆给深深感染……

李白可谓相识满天下,有杜甫贺知章孟浩然白居易等。他们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畅怀大饮、作诗。当然也留下了许多与朋友相见的快乐,离别的悲伤的诗句:“五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白是沙漠中的绿杨,是人们心中的太阳,而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如风般的传奇,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朵,一本意味深长的书。是他教育我做人要清白,是他告诉我真性情自风流,是他给我以文字的享受和大自然的熏陶。

他我心中的圣人李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巨基是茂名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古巨基(英文:LeoKu,1972年8月18日香港出生,祖籍广东茂名高州,中国香港的著名艺人、粤语及华语流行曲歌手、演员、主持人、漫画家及设计师他是现今大中华乐坛少数常用假音技巧的实力派流行男歌手,亦是统领香港流行音乐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乐坛天王。古巨基是2005年度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是茂名人,据了

  • 史记中的商鞅在该书中各归入哪种体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在《史记》中的传记归入“列传”体例,名为《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是史记卷六十八,列传第八。在这篇列传里,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然而,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孝公当政,已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室衰微,

  • 我收藏的最全的一本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一共165个人的人物传记,大家说这本三国志全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不全,全书共有300个人物传记,165个是不够的。《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东晋〈汉晋春秋〉以刘备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

  • 请问史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篇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史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篇人物传记,其中之一要数《项羽本纪》(这篇很传神,而且能为汉朝的“敌人”立“纪”就很大胆了)。另一篇就不好说了,《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淮阴侯列传》等篇目水平都不相伯仲,所以不能强行作出选择。有《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

  •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出自《上下五千年》中的一个历史故事吗??快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真实的历史故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出自《上下五千年》中的一个历史故事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是林则徐的学生.写了本海阁图致。就是写如何爱国图强的魏源是林则徐的学生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准许禁烟了销完烟

  • 三国志中有哪些人物的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在《三国志》中,周瑜的外貌描写作者陈寿只有一句话“瑜长壮有姿貌。”用现在的话描述就是“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三国志原文是这样描述的:“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1、刘备白帝城托孤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

  • 史记每章回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卷二夏本纪第二夏朝的王,包括大禹、启,一直到夏桀卷三殷本纪第三商朝的王,从成汤到纣王卷四周本纪第四西周到东周的周天子和大事,包括春秋战国卷五秦本纪第五秦始皇之前的历代秦王和大事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生平,顺便提了下胡亥和孺子婴卷七项羽本

  • 中考想写关于柳永的作文,从哪几方面写?如何引入自己真实的感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文中要用“他”不要写“柳永”,可以在某些地方适当地用些借代“柳七”或“柳屯田”开头写景,含蓄地写出他的介绍,再点题中间(重点),依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借用各种他的诗词(最好多用课内的,加些自己分析与感悟),在写的过程中,每段首或尾点题(当然了以段落长短而定)结尾,点题,用华丽的意义深刻的语句深化主题(

  • 默多克传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选择关于默多克的传记,一方面是因为他既是最会赚钱的商人、又是职业新闻人,他一次又一次演绎着媒体神奇,即使在中国这个媒体要受到严密管制的地方,也会受到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方主流媒体对默多克评价毁誉参半,抨击主要是默多克对商业利益无止境的追求,比如著名的“窃听门事件”。到底默多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 围魏救赵的是谁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田忌和孙膑,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