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2、何应钦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
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
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1945年9月,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一个中国军人所能享有的最大荣耀!
3、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4、杨龙友
杨文骢(1596年1646年),字龙友,贵州人,明代画家。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
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杨文骢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生于贵筑,独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图,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间。
5、周渔璜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
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贵州历史上出了几位将军?
崇敬军人,宣传将军,介绍几位贵州著名的解放军将军,他们是:
△杨至成,贵州三穗人,侗族,开国上将。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廖锡龙,贵州思南人,解放军上将。1940年6月出生,1963年2月入党,1959年1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参加过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战功卓著,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历任陆军第十一军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是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杨成熙,贵州遵义人,解放军中将。1955年11月生,197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历任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副书记。201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贵州历史上出过一些将军,这里介绍几位。
杨至成(19031967),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人,侗族。1927年入党,开国上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3师任连指导员,工农革命军(后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1营4连连长,红4军军部副官长,红12军副官长,红军总兵站主任、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中革军委先谴工作团主任,军委采办处主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等职。
他主要负责部队军需供给工作,建立临时被服厂,赶制出4000多套军装,红四军第一次穿上统一的军装。后来又建立了枪械、弹药、被服、纺织、鞋袜、卫生材料等20余个工厂和后勤学校,保障红军的物资供应,特别是在红军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时提供了物资保障,他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长征、东征和西征。
抗战时期,曾任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延长、延川)卫戍司令员,抗大校务部部长等职。1938年6月,先后在共产国际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委,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等职。为部队进行辽沈、平津等战役提供物资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中军区和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7年2月3日在京病逝。
陈沂(19122002),贵州省遵义市新舟镇人。1931年12月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参加青年反帝同盟、左联外围组织,在河北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任北平分盟候补执委、组织干事。
抗战时期,1937年11月,在山西晋城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主任,北方局宣传部干事,冀鲁豫日报社长,大众日报社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华东局宣传部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宣传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政委、政委,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政文化部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7月26日在上海逝世。
贾若瑜(19152016),贵州省赤水市人。1936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6军团第16师司令部参谋,军团司令部参谋,军团教导团军事总教,二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干部指挥科科长。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抗大队长兼教员、第1校主任,第3支队支队长,军教科科长,胶东支校校长,山东纵队教导五旅参谋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军区参谋处处长,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警备五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胶东军区参谋长、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军区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教纂处处长,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副部长,军人俱乐部主任兼军事博物馆馆长,总政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16年8月13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