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有一位当代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人物,中国有六个月球环形山命名的人物,他的名字为其中之一。他对历史和人民的作用多过于帝王将相,尽管,在当时,他只是一个助教、县长、朝廷传官。他就是生活在宋齐交替之际的祖冲之。他乱世角落的一盏明灯。祖冲之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他精准地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六位。圆周率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例。一个固定点为中心,用一个固定的半径,绕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所以,圆圈的周长始终是和半径连在一起的,但是到底1米长的半径可以画出一个多少米周长的圆,没有十分准确答案。头脑发散一下,眼球虽是球形,大约可以目测点和线的位置长度,但目测出圆的周长差得远,所以,要求出圆的周长,就必须有算法。数学概念那么多,先人为什么一定要去算圆周率?源于建筑。为什么祖冲之要去算圆周率,因为他祖父是刘宋的大匠卿,就是住建部长。画建筑图纸时候,不可能每个图都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于是,就必须弄个简单的公式换算。祖冲之前不久的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算出了圆周率3.1428,但是这个数还是大了一些,在建筑的实际运用中,还是会有耗材浪费,在建筑大型建筑的时候,按照这个圆周率去设计圆形建筑的话,往往会到最后是个烂尾工程。于是,天才的祖冲之就为父亲分忧,力争使得圆周率精确,终于得到了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数据,这个数据已经相当豪华,比后来再重复这项工作的西方人早了800年。现在,我也是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国很多古建筑可靠的原因,理科基础好。在应用上,这个数值更是可以用于一切和圆有关的测量仪器上,比如漏斗、釜瓮。我们现在运算圆周率是轻松的,但是祖冲之要算出圆周率,那是有一个相当艰苦卓绝过程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代的算术是没有很大基础,都是自成系统的算法。尤其南北朝时期,没有阿拉伯数字、没有负数、没有无穷等基础的现代数学概念,也就是说没有牛顿那样有巨人肩膀上,很多数值都是在已有的简单符号基础上的推算,这个推算如果是布衣百姓去进行,了无生趣。那时的百姓,基础要用的天干地支都可能算不清楚,就是说,今天是什么日子,过了几天日子,今天是我在世界上的用第几天了,他们可能不知道,连生辰八字的查看和记录都需要仰仗专门人物或机构。发达的地方,可以有黄历在官府、大户,可以前去查一查时间,但是天下多变,官府混乱了,那完了,“不知今时是何世,无论魏晋”的事情就发生了,小老百姓要求算个生辰,定个吉时就只能求助于在街上算命(算命分摸骨、勘穴、算术等流派,这里是算术流派)算得准的老汉了。江湖术士在古代很大一部分是卖时间为生的,很多时候,他们故意说得模糊,将数学推算演变成了一种神秘学说。说多了,现在看看祖冲之算圆周率的有关情况吧。素材:一个是朝廷颁发的度量单位(以前度量单位是以皇帝意志为准,以长度为例,叫几个人走十步,取他们的平均值,然后赋予一个数据,大约几步等于一米,再以皇帝名义颁布,并在官府放一个尺子,让大家拿个绳子去量好,用于自己家用)。二个是有一根根寸长的方形或扁形小棍子(这些棍子是原始的算筹,那个时候还没算盘,也不会用笔计算公式、更不会用数字表达十进制的概念,只能用不同的算筹,表达不同的数字概念)。三个是有一根笔。四个是有一堆记录算的过程的纸。五个是加减乘除的符号供参考,九九乘法表为主要辅助。这就是祖冲之所有约莫可以准备的素材。凭借以上,要算出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那真正需要仔细反复运算,反复记载,其中思想只要一断片,那之前的工作就会像魏延误闯诸葛亮军帐一样,瞬间烛灭。所以,我说算这个运算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而祖冲之是一个沉得下心的人,是一个稳重睿智的思考者,是民科的典范人物。上面是祖冲之的最大贡献,但他是全才,是因为他不仅仅有这个贡献。祖冲之还纠正了历法,这个贡献在当时来说,甚至比圆周率的作用更大。南北朝是中华天文学的重大突破时期,本人对古代怎么看天文星相不很懂,只能以自己的理解思维做个解释。在知识并不像现在一样爆炸的中古,人们对世界的未知充满想象,屈原的《天问》就代表了古人对世界找不出答案的一系列幻想。如西王母、神女、湘妃等角色和銮驾驱车、老虎鼓瑟、凤凰来仪等场景。大地,苍天就在眼前,古代也并不总是只有像屈原那样漫天想象的人,也有努力去寻求真知的人,至于解答成什么样子,那是智者见智。但是,这种人在每个时代总得要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本人自述己见,简单撩清中古以前,中华人认知自然世界的关键和脉络。一、日月。中国对日月的起源和作用不是很有争议,即他们是神仙的化身,他们是代表无上神的意志来照看人间的,日、月本身笨拙,经常受到乌云、雷电等的压迫,可能是一个低等的神仙,也可能是一个被大神驱使的动物,甚至是一个被神兽拖着走的大火轮子。同时,他们规律有常,给人间以光明,是善的化身。但总体来说,他们在人神之中的地位不高,从两小儿辩日事件就知道,华夏的人间拿日月和别的相比,根本没当回事,这和国外有所不同。二、星辰。星辰比日月重要,这是中华天文学的不同处,因为中国觉得,星辰比日月难懂,比较神秘,有时又有流星、彗星、星云等,古人对它的兴趣多于日月。在猜想之中,有时难免想当然地赋予星辰以人性的光辉,比如牛郎织女、银河鹊桥、七仙女星等。最受关注的当然是七大行星。记得小时候有课文叫《数星星的孩子》,古代的人在数星星的时候,他们发现,有几颗行星运动的幅度最大,且十分具有规律性,于是他们对这几个行星十分注意,并赋予了他各种寓意:金星=太白、启明、长庚;木星=岁星、太岁;水星=辰星;火星=荧惑;土星=镇星,等等。这些行星一般是按规律出现的,如果哪一天规律不准了,或者被一些东西给掩盖了,那就会有一些预言出现,尤其是对金星、火星异常时候的预言,出奇得多,这方面对占星有兴趣的朋友知道的更多,本人也就胡乱说个大概。三、宇宙观。南北朝时期天文的很大变化是,天文司对整个宇宙的看法由盖天说转到了浑天说。有人曾考证,盘古开天地这个传说的历史由来,最早应该在东晋时期,盘古这个神在主流的神话演绎里面是没有的,他是中途嫁接过来的神,与佛教、拜火教等创世主概念的传入十分有关系,这个盘古的神也真好成了浑天说蔓延开来的佐证。以前中国以为“天圆地方”,到了南北朝,虽然也还是“天圆地方”,不过地下面有东西了,被注入了气体、液体等元素,于是,有了这种解释,人们就是生活在了一个充满元气、能量等的多姿多彩的世界,整个世界犹如人本身的身体,由各类元素组成。那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中华,会慢慢接受浑天说的这个观点呢,这除了当初天官设计的浑天仪准确测试了日食、月食以外,还有就是,这种学说能将历法上的时间进行稍微准确的分割和解释。中国人测算时间,与太阳、月亮紧密相连的,并与周易很是相关。八卦图原就是一个时间推算图,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老华夏民族,最开始用竹竿计算太阳影子的变化,然后,这一带的人将影子的长度,定点同比例地一排排地刻在墙上面。日复一日。几十年后,有人再去回顾分析这些影子长度记录发现,由太阳造成的影子长度十分有规律,有时候长、有时候短。再进一步分析就是,影子长的时候,会是天气寒冷、河流结冰、树叶枯黄;影子短的时候,会是日照凶猛、黄河奔腾、鸟兽栖荫。于是,有脑子的人,就干脆把墙推倒,按照影子长短的循环周期,制作了一个八卦盘,将长短的记录缩写一下,并最后大致分为八大块,八条主线。再到后来,他们又发现,还可以用日影即是八卦的规律,指导农耕生产。于是,这就有了四个季节与人民生活生产的关系。而这四季按规律来算,大概可以分为360天左右(4×9)。在四季之中,有见识的人又围绕月亮的阴晴圆缺,继续认真地将24个月亮变化的关系镶入进了360天,月亮一个圆缺变化周期简称一月,并且由最有权力的人宣布,哪个时期的月亮是朔,开始了一年农耕精确到了每个月。依此类推,为了以文字记录的形式计算360天,历代又创造了天干地支。60天干地支反复倒腾和轮回,一年是天干地支共轮回6次。以天干地支轮回为基础,很多数据性的东西就一目了然了,很多时间的关系也就理清楚了,而很早主要负责管理、记载并理清这些数字与时间关系的,就是当地祭司,在村里面也可以叫做巫觋。但是,以上算法是理想状态下的算法,真正的地球、太阳,由于引力的影响,根本不可能360天准点轮回,于是,360天的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微调。而这个工作就是浑天说模型所解释的:天体运行还要受到水、气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它不会按时。而同样,按照浑天仪的演示和解释,很多的天文现象得到验证,一年的迟早问题也被解释通了。于是,中古又形成了一个兼顾太阳系行星运转的一个严密浑天计算体系,虽然不是很科学,但是,居然也在计算上无大纰漏,浑天仪的算法统治了中国后来的几千年。祖冲之就是在浑天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明历》,他认真统计并算出了每年太阳直射同一个点上面的时间差别,然后综合大数据,提出了391年144闰月的新闰法。通过360天再加几个闰月的算法,太阳的直射又定点回归了原来的位置,然后,他定义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这个发现,对当时中华历法是一次准确的勘误,尽管不很精确,但已经是一次重大的历法改革。可惜的是,当时这个历法并没有被采用,是他儿子祖后面争取才被采纳的。祖也相当优秀,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天文、算术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首个提出了球体的等积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个原理发现比西方数学家早了1100多年,现在在微积分领域,经常见到这个原理的运用。但十分可惜的是,自从总明观在南齐被撤销后,太学只专攻其余三家学说,南方像致力于算术、阴阳的人才凋零,有天分的人也改行了,颜之推有说,“算术,江南此学殊少,唯范阳祖精之”。中华科学历史的发展进程又一次进入了超级缓慢的隧洞车道。祖冲之的全才还体现在机械制造方面。祖冲之改造了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特有发明,据说黄帝时期就有,只是在历史变迁中间忘了师徒传承,没有保留原技术;而祖冲之凭借上古残篇记载,重新设计、装卸,又大概恢复了指南车的本来面目。祖冲之将水碓和水磨结合,发明了水碓磨。这东西被祖冲之发明出来之后,农民可以利用自然水利,反复做功,磨面粉可以多次磨,舂米也可以在小区域内实现,这对农业发展十分有好处,而之前发明改良这个的杜预,已是几百年前。祖冲之设计了千里船、木牛流马。这两个现在看不见实物,千里船应是水轮驱动的船,这个的发明对南朝水上作战有帮助,也可以实现粮食的快速调度运输;木牛流马则是古代有轨木车,这个发明现在也没有了图纸。祖冲之制造了欹器。这个现在有类似的实物,大概是一个定时器,也是一个警醒人做人的器具,不再探究。祖冲之在文学上还有成就,和地震学家张衡一样。祖冲之的传记就是被安排在传记《文学》里面。其实,只要祖冲之学过汉字,懂得韵律,凭他在实践中的心得,随便编排一些文字,都比腹中空空的文学大家都有底蕴。他搞建筑,要接触建筑工人、江湖历史;他搞历法,要接触农民、天地江河;他搞工具,要接触农田水利、实地战争;他搞稀奇古怪的研究,要接触传说的鬼怪故事等等,这些人生阅历,够他写出讲不完的故事,他的文学造诣,在当时估计可以秒杀大片孤芳自赏的人群。现在对祖冲之之所以全才做个总结。一是政治经济大环境的推动。封建社会,农耕民族比游牧民族在推动历史发展上更具有创造力,往往游牧民族灭亡一个农耕封建王朝,历史学家都认为,这是历史的退步,不仅是扼杀了一个先进的封建制度,而更有可能的扼杀像祖冲之这样的人才,使得农耕文明的延续断层。比如我们历史上的耕田利器、引水装置、测震装置、风雨预报、笔墨纸砚、纺织机器、布帛衣物甚至铁器、煤炭的发现推都是在农耕社会才会出现的杰作。最厉害的游牧民族——蒙古也不过在中西方之间起到了文化传播作用,在推进人民科技进步、民生发展成就上几乎为零,加上他们的屠杀,他们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就可以说为负数了。祖冲之生活的南朝,其土地是一个需要推进农业的新土地,以前的刀耕火种的野蛮种植方式要改变,南方依山傍水的种植优势需要利用,但,这需要理论系统性的指导,也需要一些实际的发明,所以才有祖冲之等人去致力于研究这些东西。二是领导力,南朝重视教育。这是老生常谈,在文中反复说过,宋齐初期最高领导,注重发展农业、注重往北扩张领土,所以,需要新武器和粮草运输,所以他们才重视教育,培养专项人才。祖冲之就是专项人才。由于祖冲之父亲是朝廷建筑师,他的少年聪慧早被外人所知,刘宋孝武帝在祖冲之20多岁时候,就派他到当时总明观任职。这就是萧道成的那个学堂,只不过萧道成是学生,他是老师。祖冲之在这里兼了文史、阴阳先生,同时还在浩瀚的书海之中学习天文历法、算术建筑等,当时刘宋刘昱热衷于木工,祖冲之也出了力气的,萧道成则对他的木牛流马、千里船、指南车等战争用具十分感兴趣,在战场上也运用了这些东西。所以,在萧道成当了皇帝之后,他更加重视教育,对这些教育学府的扩大予以了专款专用的项目资金,于是乎,祖冲之有了身份、有了钱财、有了天下人的赞许,全才就这样呼之欲出。有了当初南朝学术的重视和自由,才有祖冲之这样的人才横空出世,这也算是历史的幸运。
更多文章
论述《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无论是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一座丰碑.在史学方面,它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此前的中国史学,《尚书》是纪言体,《春秋》是纪事体,《左传》是编年体,《国语》和《战国策》是国别体.《史记》之后,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就成为了我国的主流和正宗.这不能不归功于《史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有个叫孔融的让梨。有个叫的司马光的砸缸。有个叫玄奘的西行。汉献帝刘协生于乱世,在诸侯割据的时候当上皇帝,一生中重要的事:刺杀曹操,可惜没成功;开仓赈灾;回到洛阳。他对社会的贡献就是被董卓劫去后,毅然决然回到洛阳,使当时混乱的局面得到改善,中央政府得以管理地级。我最欣赏的就是他十几岁就可以把个个人的心
介绍家乡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
祖冲之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429年,祖冲之出生在建康(今南京)。祖冲之的祖籍是河北范阳,西晋末年迁居到江南。南朝刘宋王朝时,祖冲之做过徐州刺史刘子鸾的从事,后来又担任他府中的公府参军,刘子鸾被杀后,祖冲之被调到娄县去做了县令。刘宋孝武帝时,祖冲之曾在华林学省学习,在这里,他进行了很多科学研究。南齐发生内乱时,祖冲之在给齐明帝
霍金的事迹300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霍金是一个懂的感恩生活和乐观不屈的人。霍金从小就拥有对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在大学时代(当时还没患病),他就意识到,肯定会有一套能够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并陶醉于对其的思索之中,把之当做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极强的使命感。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也消沉过一段时间,极度失望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
关于近现代团结和奉献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维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纪德国杰出化学家。他们两人的性格迥异,李比希激烈,爽朗,风风火,像一团烈火;维勒平和、沉稳、文文静静,像一盆冷水。但两个感情很好,亲密无间。他们密切配合,致力于科学研究。共同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作出了贡献,同是有机化学的创始者。李比希在自传中写道:“我的最好运气,就是有位志同道
珍惜时间,奋发向上的名人故事两百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鲁迅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
越王勾践项羽赵括是什么书籍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目录: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商汤灭夏武丁和傅说文王访贤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齐桓公重用管仲曹刿智败齐军一鸣惊人孙武练兵勾践卧薪尝胆孔子周游列国商鞅变法胡服骑射完璧归赵屈原投江纸上谈兵的赵括毛遂自荐荆轲刺秦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孟姜女哭长城指鹿为马项羽破釜沉
有什么好看的创业励志书推荐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我党的发展历程绝对是当今世界最好的创业励志书籍。)另外,如中国近代史。世界各国的历史等。也很有必要研读一下。人类历史都是由各种斗争为要素构成的。为了生存发展,同各种威胁、危险进行了各种有艺术、有技术、有成效的斗争。非常的励志!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活着等这些书籍也很不错。这些都是大师
四面楚歌历史人物 四面楚歌历史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四面楚歌历史人物是项羽。2、当年项羽被刘邦的人围困在垓下,汉军的将领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那边的军心,故意让士兵们唱楚人的歌。项羽等人在听到楚歌之后,心中不禁又悲又惊,完全丧失了心中的斗志。3、项羽被韩信率领的汉军团团围住,被困在了垓下,他们眼下面临的是弹尽粮绝的绝境,再加上汉军的十面埋伏,楚军几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