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找到这段历史了!~
宋帝的遗骸被发现
704年后的1983年,奇迹出现了,宋帝的陵墓居然被人发现在深圳市南山区的赤湾附近。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派员认真勘查后,把陵墓修葺扩建为占地共1500多平方米的宋帝陵园,并在陵园内塑立陆秀夫背负少帝蹈海殉国的石雕和史碑,还在墓前矗立2米多高的“大宋祥庆少帝之墓”的墓碑。据深圳市政府重修扩建碑记记载:“一九八三年春,我国开发南海油田,赤湾为后勤基地,是时披荆斩棘,宋祥兴帝(即宋帝)陵墓赖以发现公布,扩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于宋帝的遗骸是如何在深圳被发现的,当地民间有如下奇异的传说:南宋末年,深圳蛇口赤湾海边有一座破旧的天后庙,庙中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宋元崖海大战后数天,正在颂经的老僧人突感心血来潮,坐卧不宁,压抑不住便信步走向海滩,举目遥望海面,发现了一群嘎嘎而鸣的海鸥贴水低飞而来,群鸥下面有一物体随波逐渐漂至岸边。老僧趋前仔细一看,那物体竟是一具小童浮尸。浮尸身穿滚花龙袍,眉清目秀,面如冠玉。老僧想起日前听到宋帝投海殉国的传闻,于是认定这浮尸必是南宋皇帝赵无疑。他连忙把浮尸移上岸,脱下袈裟盖在少帝尸身上。群鸥见少帝遗体已有僧人照料,遂低飞三匝,飘然离去。老少两僧人合力将少帝遗骸移往庙内,并择日郑重其事地将少帝葬于天后庙侧的小南山向阳之处。自此,老少两僧日夜轮班守护墓旁,诵经超度。
现在,人们前来祭陵时,见到墓旁的一大一小两棵榕树,认为这是一老一少两位僧人的化身,所以也都在树前上香致祭,以多谢两僧墓葬少帝和守陵之功。
关于宋帝陵墓的发现,民间还有以下传奇性的传说:当时在赤湾开发南油后期基地时,13部推土机一起开动,要铲平陵墓所在地的一处荒山野坡。殊料推土机以排山倒海之势铲到陵墓之处时,竟然同时死火,几经检修,只能后退,无法再前行,令人诧异万分。有一司机下车察看,在凸起的一个小山包的乱石中寻获一墓碑,请考古人员检视之,才知道这里正是宋少帝皇陵故址。
至于宋帝是否浮尸至深圳,并在深圳赤湾安葬、树碑、建陵等还是一宗历史疑案,有待考证,但遗落于新会和散居于国内及海外的宋皇赵氏后裔,每年均有人前往拜祭,纪念先祖。
深圳大鹏古城的历史沿革
明初建立了“卫”、“所”的军事制度。“卫”、“所”是最基本的军事编制单位,最初一卫编制5600人,每卫设前、后、左、中、右五个千户所,千户所一般是1120人的编制。公元1377年,明朝政府在东莞县城南设立了南海卫,后来盗匪和倭寇横行,朝廷增设了大鹏千户所,修筑了大鹏所城,城墙长约1200米,城外东南西三面环绕着深3米、宽5米的护城河。大鹏所城从海路与东莞守御千户所一起扼守珠江口,战略地势险要,是外敌入侵岭南重镇广州的必经之地,有省会门户之称。因为年代久远,古城里许多东西都会自然腐蚀。有人住进去,其实是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当古城开始出现腐蚀的征兆,人们就会及时发现,及时保护。而如果不住人,古城就会慢慢地腐蚀,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