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约公元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作家。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其出身仕宦世家,幼时聪慧,擅长音律歌词。青年时到京城参加科举,却迷恋于烟花之地,因未被录取,愤而做《鹤冲天》,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认为自己为青楼写词,也不失为“白衣卿相”。本来只是一时气话,谁知被宋仁宗得知,第二年科举时文章本已过关,宋仁宗却将他黜落,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听说,愤而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辗转于各地青楼,靠给妓女写词过活。51岁上,柳永得中进士,做了2年官,又干起老行当,死后妓女凑钱将其安葬,并每年上坟,成为千古佳话。柳永凭其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存词200多首,其对于都市繁华、男女艳情、羁旅之怀等体裁均有涉及。风格上,柳词清新婉约,细腻独到,与李清照、晏殊、李煜共同被称为婉约派四大旗帜。代表作有《雨霖铃》。柳永作为我国第一位专力于写词的作家,对于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改制、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并极大地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突破了晚唐至宋初以来词的狭隘,为苏轼词的“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奠定了基础。另外,柳永对于词的表现手法也多有贡献,并且开创了宋词中的俚俗派。
如何评价柳永?
打不死的“小强”,自是百变书生。
1、四次落第又何妨,花坊自有暖心人
柳永,宋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和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一样都有一个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心。可是,上天却和他开了玩笑,四次科考而不中。更被宋真宗赐旨花坊填词。朝廷少了一名干将,歌女们却多了一个懂他们的知心人。于是柳永在花间徜徉,他用文采,更用真诚谱写一曲又一曲男女平等的词,成就了多少名媛佳丽。更成就了自己。
2、小令已是昨夜花,词调且慢我来开
柳永更是一个文学改革家,自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是柳永另开蹊径,自编自写慢词并发扬光大,使慢词登上文学的舞台。同时他也是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人。《蝶恋花》、《卜算子》宋词之美让人向往。更添小市民的生活情趣。
3、不笑廉颇两鬓衰,半百入仕成名宦
在柳永痴迷填词谱曲慰藉此生时,宋仁宗想起了那些流落民间的治世之才,特开恩科。柳永终于在半百之年可以一展当年之雄心壮志。在任余杭时,他尽心尽力,深的其民爱戴,被称为“名宦”。
柳永,原名三变,莫不是天意?但无论如何,他是打不死的“小强”,更是风流不改其性的百变书生。
情深无人诉,壮志无处酬。
他是博学多才,妙解音律的“才子词人”;他是怪胆狂情,洒脱不羁的的“勾栏浪子”;他更是一生落拓,忍却浮名的“白衣卿相”。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受家学熏陶,心怀功名用世之志。然而世事诡谲,柳七虽然文采风流,却在科举上屡屡受挫,落拓不遇。五次科举,四次落第。第二次落榜时被皇上诏书批评“属辞浮糜”,便怒而写下那首鼎鼎大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何其快意恣狂,柳永不仅自封白衣卿相,还把功名戏为“浮名”。皇帝老儿自是怒不可遏,一句“且去填词”,便断送了柳七公的仕途之路。
于是自嘲“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便投身秦楼楚馆,瓦肆勾栏。
情深无人诉,便诉于红衣翠袖;壮志无处酬,便酬于勾栏瓦肆。
仕途无望的痛楚,在红香软玉中得到慰藉。他把世人所不屑的青楼女子引为知己,为她们写歌作词。又兼之不为主流社会所容的相同境遇,他对她们又怜又爱,以至红粉佳人亦把他视为知己。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深巷花开,他乘兴而来,小楼香浓,他纵酒恣歌。许多青楼女子因唱柳永词而红透京师,而何尝不是青楼女子最终成全了柳永?!让一个无法立足于仕途的落魄游魂,成长为一个在词坛熠熠生辉的文豪巨擘!
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第一次跳脱了花间词描写上流社会的桎梏,转而写真实的民间和卑微的底层,从市井民间开始,从妓女开始,从勾栏瓦肆开始,他将整个词界的传播交流第一次从文人中跳了出来,创造了“凡有井水处,必有柳词”的奇迹。
然而同为婉约派词人的李清照曾评价柳永“语出尘下”。甚至历代以来的词论家亦如是,在谈及柳永词的价值时,亦不忘批判一句“艳俗”。
细品柳永诗词,虽确有闺阁狎情,但亦不乏羁旅离别、怀家念乡之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阕《雨霖铃》,宦途失意与恋人离别相交织,歌不尽的哀婉离愁,叹不尽的失意惆怅。
柳永是多情之人,多情之人所作的多情之词,自是缠绵丰丽,音律谐婉,每次读及,便觉唇齿生香,让人迷醉: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情之一字,何其深也!
最爱的,还有他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整首词以景色铺陈为始,再悲慨去日苦多,及至相思遥寄,一气呵成,又气势悲壮,堪为柳永“不减唐人”的扛鼎之作!
世间自有公允,柳永词流传至今,便是对柳七公最大的褒扬肯定。
哪怕偏激如王国维,在对其为人与为词深恶痛绝的情况下,也要赞一句“长调词以周、柳、苏、辛为最......柳词《八声甘州》苏词《水调歌头》更是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
一个婉约词人,被赞以“格高千古”,何其伟哉!
他这一生,繁华与落寞交织,寂寞与凄凉相偎,俯首低眉是他,风流多情是他,疏狂放旷也是他。
他留给世人的,是一身的风流骨和不朽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