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商鞅最后到底谋反了吗?

商鞅最后到底谋反了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48 更新时间:2024/2/29 12:06:59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他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公元前359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施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尸身车裂,全家被杀。被处以五马分尸的刑罚。

商鞅是一个变法派人物,那么当时秦国内部有保守派,秦国的当时的太子的两个老师就是,那么商鞅用刑罚给他的两个老师治了罪,

而且很重,那两个人是太子的死党,自然会告诉太子,而且会哭诉商鞅的不好,那么商鞅就和太子结下了仇恨,那么秦孝公死了,太子继位,自然会清算旧党,那么商鞅自然是跑不了的。

然后,就发生了。商鞅跑到了他的封地,企图起兵,但是被秦君击败,商鞅身死。大概就是这样的。商鞅最后是谋反,但是是被逼的,他不谋反也是死,谋反也是死。虽然,商鞅最后被杀了,但是商鞅的变法给了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因为变法后秦国经济大幅增长。商鞅的变法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爱慕][爱慕][爱慕][爱慕](图来自网络,侵删。[爱慕][爱慕])

商鞅在变法里主要提出有军功就可以封官,这是之前没有的,所以是一种变革。在当时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爱慕][爱慕][爱慕][爱慕]

而且商鞅农业上的变法是废除了井田制,这也是一个变革。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商鞅的变法成功了,但是商鞅本人却死了,这是很不幸的。不过,也很难避免,因为商鞅的变法触怒了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所以在秦孝公死后对商鞅进行了反攻倒算,所以导致商鞅的被逼迫而起兵,起兵必然是失败的,因为一个封地怎么与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去对抗呢,所以这就是商鞅的结局,但是不能抹杀商鞅对于秦国的贡献之大,因为他是变法的主要提出者与实行者,谢谢大家的阅读。

[爱慕][爱慕][爱慕][爱慕]

按现在摆着的史料来看,商鞅反叛是实,《史记》白纸黑字记载着“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出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商君最后是反叛被灭杀的。

但商鞅决无谋反之心,因为谋反是有预谋的,《史记》和《战国策》等史料看出,商鞅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无奈才奋起一击的,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就是这个道理,这不禁让人想起秦丞相李斯和汉武帝废太子刘据的结局,这三人的命运何其的相似。

图为战国栎阳城遗址,此为当年商鞅变法地。秦丞相李斯,为秦服务一辈子,最后被赵高陷害,被迫承认谋反,被杀死,刘据,太子当得好好的,父亲母爱的,结果汉武帝晚年弄了个巫蛊案,刘据被诬陷,因反抗奸人的抓捕被当成谋反,最后自杀。

记录商鞅变法后耕作景象的石刻。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孝公死后,商鞅的靠山没了,上位的秦惠王受人所指,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只能逃跑,在四处无门的情况下,只能回到自己封地,起兵作最后一搏,因力量悬殊失败被杀。

图为陕西商洛市商鞅广场,此地为当年商鞅封地,有商鞅封邑遗址。商鞅最后的日子就是狼狈而逃,住店家不收,逃它国被驱逐,只能回到自己商邑,如果商鞅是有预谋的谋反,在惠王下令逮捕时,何不直接回封地率军叛乱,而是匆忙往东逃亡呢,这是用脚指头都能想通的问题,所以《战国策》的记载并没采纳谋反一说,而是“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商鞅原名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前390年-前338年),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政治家、统帅,法家法派代表人物。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

  • 历史上,七十岁的赵云为何还如此英勇?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赵云,武将也。年轻时驰骋沙场,三国鼎立后,卫戌区司令,大内侍卫总兵官,相当于现在中央警卫团团长。生活好,差事闲,平时练练武,健健身,太医院时常体检,身体能不好吗?身体好能不英勇吗?你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吧?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英勇一辈子。历史中的赵云就是一个贴身侍卫,一声没打过啥大战,唯一的大战就败了

  • 祖冲之是哪个朝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那么,祖冲之是哪个朝代的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祖冲之是哪个朝代的?(429年4月20日D500年),字文远,范阳蓟县人,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数学成就--他写的一书,被收入著名的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

  • 商鞅到秦国之前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卫国人,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商鞅本名公孙鞅,也叫卫鞅,后来在秦国被封为商君,因而又叫商鞅。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贡献,是在秦国实行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商鞅从小就喜欢“刑名之学”,到了青年时期,他已经成为一个有学问有才干的人了。离魏相秦舌战群臣最初,商鞅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孙挫

  • 商鞅的称谓,生活时代和历史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因变法有功,赐地卫,又名卫鞅,还有公孙鞅,三个名字这要在秦国变法,实行开阡陌,废井田,奖励耕织,二十等爵制,连坐法等诸多措施,卫秦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

  • 希望大家推荐一些中国古代历史名臣最好是名相为主人公的书籍,传记,小说(无营养类谢绝)。最好是白话文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书我不清楚,人我倒是知道点汉:诸葛亮(其他的貌似存在感不强)唐:房玄龄、裴炎、姚崇、张九龄、狄仁杰宋:赵普、范仲淹元:耶律楚材、脱脱明:李善长、三杨(具体名字有点忘了)、杨廷和、徐阶、高拱、张居正、孙承宗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当时我感触不深。今有

  • 金华通济桥详细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俗称金华大桥,位于金华市西南隅。它是金华的胜景之一,横跨婺江之上,是连结金华南北两区的纽带,是通向兰溪、衢州的要道。通济桥白天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入夜灯光桥影,江波荡漾。夜景之美,令人驻足忘返。通济桥位于八一路南端,横跨婺江南北。原为浮桥,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建成十一孔石墩木梁桥,上覆桥屋

  • 商鞅是哪个朝代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卫国(今河南洛阳一带)人,原名卫鞅或公孙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自幼喜好刑名之学,公元前361年去到秦国,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历任左庶长、大良造等职,执掌秦国军政大权达一、二十年之久。秦孝公曾以于(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封他,号为

  • 孙子、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趣,相信很多人都会把这个三个名字弄混,有的以为是三个人,有的以为是同一个人。在汉代墓葬群被发掘之前,我们只是从有限的资料中了解孙子、孙武和孙膑,但发掘了古墓后他们三个的关系才大白天下。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历史的人来说,真的很感谢考古工作者们为我理清他们的关系。1972年4月,我国考古人员在一

  • 求两个名人追求理想终获成功的故事1000字到20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1,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