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顾茅庐、四面楚歌、乐不思蜀、七步之才、指鹿为马有关的历史人物

三顾茅庐、四面楚歌、乐不思蜀、七步之才、指鹿为马有关的历史人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54 更新时间:2024/2/3 2:08:15

三顾茅庐中为:诸葛亮刘备,四面楚歌项羽,乐不思:刘禅,七步之才:曹植,指鹿为马:赵高秦二世胡亥

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

乐不思蜀,关于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谁?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发生于蜀汉灭亡之后,主要的人物有刘禅、S正和司马昭。原文如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S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S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这段话的大意是:有一天,司马昭询问刘禅说:“你是不是很想念蜀地?”刘禅回答道:“在这里非常快乐,一点不不想。”事后,大臣西征偷偷提醒刘禅说:“如果下次司马昭再问这个问题,您应该哭着告诉他,先人都在蜀地长眠,自己朝思暮想,每天都在惦记。”不过多久,司马昭果然再度问起了这个问题。刘禅便按照S正的嘱咐回答。没想到司马昭却认为刘禅这句话非常像S正的语气。刘禅大惊失色,对司马昭表示:“您说的没错,就是S正教我这么说的。”司马昭哈哈大笑,从此不再提防刘禅。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从刘禅“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中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也就是“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忆苦思甜是其反义词。随着这句成语的流传,世人都记住了一个名为刘禅的无能昏君,还有戏言称之为扶不起来的阿斗。我们常常能从类似《三国演义》的名著或者影视作品中了解到有关于刘禅的各种荒唐事,乐不思蜀只是其中一件最为被后人所知的一个典故。然而刘禅真的就是一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昏君、无能之辈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两段史料。首先是出自《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中的一段记载,是刘备写给后主刘禅的遗诏之一,里面这样记载:“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另外,在《与杜微书》中,诸葛亮曾经这样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从这两段记载可以看出,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射援都对刘禅这位后辈的态度也十分明了,认为他是有能力有资格做一国之君的,是一个擅长洞察人心、才情能力丝毫不弱的君王。除了这两段记载之外,我们从《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放心将蜀汉交给诸葛亮管理,全力支持诸葛亮北伐,君臣之间并不间隙,这在当时而言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既然如此,为何刘禅会在司马昭面前留下“乐不思蜀”这样一句被后人讥讽了千余年的这句话呢?其实刘禅的这个做法与当年父亲刘备的做法完全一致。在“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也曾故意装作害怕打雷闪电一样,使得曹操轻视小看不把他看作征战天下的对手。刘禅也只是像其父亲一样,察觉到了司马昭对自己的不信任。深知一旦自己展露出一丝一毫的心机,都会招致杀身之祸。为此他选择了“乐不思蜀”,选择了“出卖”蜀国忠臣S正,为此换得喘息之机。刘禅的灵机一动,终于骗过了司马昭,自己也得以安享晚年。不过,刘禅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这句话竟然被后人误解了一千多年,甚至因此背上了昏庸、无能的骂名

乐不思蜀说的是刘禅呀,刘备的儿子阿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400字关于迈克尔杰克逊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天下有很多很多有名的人,可那些我都非常的陌生,根本就不懂得那些。可是要说一个人,那我可是他的超级粉丝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我小的时候就受我妈妈的影响,听了很多首迈克尔杰克逊唱的歌,原来妈妈也是他的粉丝。那是我还小,还不知道他是外国人,只知道听了他的歌后会令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歌里,知道整首歌结束。现在我长

  • 第一部人物传记史书?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书中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纪传体纪传体,是亚洲史书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载记和史论等的

  • 四面楚歌的时期和主要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被刘邦围堵在垓下,士兵们缺少食物,军心涣散。到了晚上,刘邦的汉军在四周唱起了楚地的民歌,令项羽十分吃惊:“楚军已经投降了妈?为什么有这么多楚人?”于是他带领剩余的将士冲出包围,一路跑至乌江畔,在前有江水,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走投无路,只能拔剑自刎。四面楚歌的时期

  • 要五个人物传记,急求!!!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孙叔敖,楚之令尹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

  • 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完璧归赵:蔺相如介绍: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王所得,秦昭王听说以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完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

  • 读一部名人传记写800字感悟,包括:生平、主要贡献、社会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名人传》读后感读了《名人传》使我在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多崇高的精神,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他的人生就像一场残暴的战争。在他很小时,他的父亲就逼他练钢琴,让他展示自己的音乐天分。他的父亲使用暴力促使他学习各种乐器。在他慢慢长大时,恶运在一次的降临在贝多芬的身上,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他从此失去了最爱的母亲。他

  • 背水一战的历史名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是韩信。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赵括,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是韩信背水一战故事:楚汉

  • 任何人。最近想读人物传记或历史类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不好看不要好评。。《莫失莫忘》秋微C.《李宗仁回忆录》徐州会战就是李宗仁指挥的徐州是江苏省最古老的城市,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 赵佶的为政举措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宋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被罢相,韩忠彦升任

  • 脱颖而出、图穷匕见、指鹿为马、入木三分涉及的有关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毛遂、荆轲、赵高、王羲之。这些典故都是由故事里提炼出来的。毛遂是战国时赵国人。他是平原君门下食客。公元前258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选门下食客有勇力文武俱备者二十人偕往,得十九人,缺一人,毛遂自荐请从。故有脱颖而出之说。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战国时期著名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