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被刘邦围堵在垓下,士兵们缺少食物,军心涣散。
到了晚上,刘邦的汉军在四周唱起了楚地的民歌,令项羽十分吃惊:“楚军已经投降了妈?为什么有这么多楚人?”
于是他带领剩余的将士冲出包围,一路跑至乌江畔,在前有江水,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走投无路,只能拔剑自刎。
四面楚歌的时期是汉朝,主人公是项羽。当年,刘邦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一齐唱楚歌,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天不成全他,只好自刎身亡。比喻陷入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四面楚歌主人公?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这个故事实在是太经典了,即使流传了一千多年,现在还在用这个成语,它用来形容人到了孤立无援的困境,生死一线。
四面楚歌的最早出处,根据《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是司马迁对垓下之战的描写,四面皆楚歌实际意思就是四面都响起了楚国的民歌,这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最后一战,刘邦的军队把项羽的军队层层围困住,并利用心理战术,让士兵唱起了楚国的民歌,想要动摇项羽的军心,这招果然奏效,不仅动摇了楚军的军心,更严重打击了项羽的斗志,项羽在听到楚歌后,连夜带领只剩800多人的军队逃到了乌江边,在属下劝他过江时,项羽觉得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一代枭雄就此陨命,可叹可叹,后世就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人已经到了绝境,形势十分危急,也因为有西楚霸王项羽的亲身事迹,四面楚歌具有了史诗的意义,成为了经典的成语。
作为成王败寇的失败一方项羽,他总是容易引起大家的感叹,宋朝的李清照还曾写诗咏过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关项羽历史故事?
与项羽有关的典故有四面楚歌、鸿门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破釜沉舟等。四面楚歌讲的是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的军队四面围住,刘邦的军队在晚上高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使得项羽和楚军思乡心切,又以为楚地已被刘邦占领,更是军心涣散。
鸿门宴讲的是:刘邦攻破了秦国都城咸阳,听信手下的建议守住函谷关,不放诸侯进来,以图称王,项羽听闻刘邦已入咸阳十分恼火,就攻破了函谷关,到达戏水之西。范增劝告项羽尽快攻打刘邦,刘邦得项羽的叔父项伯连夜报信,得知此事,刘邦与张良商定后,第二日早晨到鸿门向项羽请罪,称自己无入主之心,令项羽犹豫不定是否杀刘邦。范增便命项庄舞剑为宴饮助兴,实则借机刺杀刘邦,得项伯掩护,最后刘邦在张良掩护下,逃回军营。
霸王别姬讲的是:项羽兵败刘邦,四面楚歌,慷慨悲歌道:“我力能拔山豪气盖世,可如今天时不利我,骓马不奔驰,虞姬啊虞姬,我该怎样安置你啊!”项羽一遍编唱着,边唱边流泪,虞姬和道:“汉军已攻占了楚地,如今四面楚歌,大王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已经消磨殆尽,我为何还要苟且偷生呢!”唱摆便饮剑楚帐。
乌江自刎讲的是:项羽带八百多人骑兵于深夜自刘邦军队得重围中冲出,向南跑去,渡过淮河便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到达阴陵时迷了路,问路农夫被告知向左走,被乌江阻拦,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劝项羽快快渡江,在江东再起河山,项羽却道:“我带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如今无一人归还,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江东父老怜爱我,不说什么,我心中难道没有愧疚吗?”将跟随自己东征西讨得乌骓马赠与乌江亭长,自刎于乌江前。
破釜沉舟讲的是: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各路起义军,屯兵20万于巨鹿围困赵国,楚怀王派宋义为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到后却一直按兵不动,项羽斩首宋义,率所有军队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下令把船凿穿沉河,把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统统烧毁,以示有进无退。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大破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