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故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故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38 更新时间:2024/1/20 4:09:32

与前秦秦王苻坚有关。讲的是前秦苻坚率军进攻东晋,后被东晋谢玄用计打败逃跑的故事。前秦逃跑兵士被风声、鹤声及草木吓的,以为东晋追兵到了,故此叫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纸上谈兵和草木皆兵的区别是什么?

诗曰:

三千年前一赵括,纸上谈兵惹大祸;

后世皆知莫空谈,实干兴邦能强国。

又曰:

兴兵小挫自慌乱,草木皆兵怎能战;

人生处处藏凶险,沉稳拼搏了无憾!

“草木皆兵”、“纸上谈兵”这两个成语虽然都带有“兵”字,但其意义确是截然不同的。先了解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典故和喻义,就能更充分的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

首先来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具记载:战国时候赵国名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他年轻时就学兵法,只要谈起兵书中的兵法、布阵等等这些事来,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括接替老将廉颇成为赵国大将军。后来,在赵国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由于他只知道照搬兵书里的战法,不知道随机应变,结果被秦军打的大败,四十万赵国降兵也被秦军坑杀了。

后人把这个事例用“纸上谈兵”来讥讽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空谈、不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就会跟赵括一样,结局悲惨。

有人说,人之所以会长了一张嘴、两只手,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习主席说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就是在教导和鼓励我们每个人少说空话,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然后再来说说“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期(公元383年),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晋国。谁料,他的先头部队在寿春一带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看看后面的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了!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接着,秦军和晋军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中箭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最后晋军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后人把这个战例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形容和讽刺那些胆小、多疑,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失败后的人,他们能把什么事情都想的非常可怕,做事也是畏手畏脚、疑神疑鬼,最后什么事也干不成!

因此,做人要不骄不躁,虚心听取意见;做事要满怀信心,坚定必胜的信念!遇到困难要沉着应对、临危不惧,就算是失败了只要能吸取经验教训,最后一定能够成功!

综上所述,在你了解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和典故之后,是不是就能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和教育意义了呢!

谢邀,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纸上谈兵与草木皆兵有什么区别呢?

由于本人学疏才浅,大道理不会讲。从字义上谈淡我的见解。

纸上谈兵是指理论一大套,头头是道,没什么实际意义。而且也不能用于实践。用现在的话说:空谈误国。

至于草木皆兵是指前怕狼,后怕虎。停滞不前,不求进取,害怕失败。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才能成功或胜利)。

因此这两种现象都不可处。这是我的理解。谢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六盘水出过什么名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说道六盘水的名人,还真有些尴尬,知道的并不多,就把晓得的给大家唠唠,欢迎补充。安健字舜卿(又名舜钦),彝族,贵州郎岱县(现为六枝特区)人。先世为水西土司,明奢香后裔,本人乃清末附生。他虽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但因愤疾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土司制度的黑暗腐朽,却能突破封建世俗的禁锢,家族势力的-,于二十余岁时

  • 先有徐州后有轩,唯有丰县不纪年,这句话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明在没有轩辕黄帝的时候已经有了徐州。丰县在没有纪年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意思是指历史更加悠久,徐州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丰县历史更加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丰县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 甄传是不是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甄传的主角甄是小说人物,现实并不存在,而人物传记的人物记载是现实真实存在的。可以参考百度百科关于人物传记的定义介绍: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中的“人物”都是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名人(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甚至艺术家等)。记载人物经历的作

  • 北魏为何会分裂成东西魏?隋皇室又是如何在此期间发家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强盛的北魏(386534),自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499515在位)时起,国势便开始有些走下坡路了。及至其幼子即位、妻胡太后秉国政,颓势便益发加剧了。515年正月,宣武帝驾崩,六岁的皇太子元诩嗣位,是为孝明帝。新君年幼,无法亲政,其生母胡太后遂走上前台,临朝称制,行使起皇帝的权力,执掌国政了。胡太

  • 清代有人因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丢了性命,你对清代的文字狱有何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满清在入关前,是一个游牧民族,处于奴隶社会,得到了天下后,是非常的不自信,所以,满清实行了杀戮政策,杀戮之后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这一政策,就是直接使满清与世界彻底脱轨,无法接触到西方世界工业变迁的洪流,使原本处于世界巅峰的国家逐渐沦为侵略者们眼中的一块肥肉。可以这样说,后来发生的打着各种旗号

  • 都说赵云赵子龙是常胜将军,不谈三国演义,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赵云赵子龙,数百年来一直是有口皆碑、最得人民大众喜爱的三国英雄,甚至相当程度上可以去掉「之一」。但凡有关三国的小说、戏曲、影视、游戏,赵云通常都被设定为剧情众多、能力超卓的重要人物。而随着21世纪网络的发展,知识的普及,大众需求也自然会跟着提高层次。因此,当一些读者发现真实历史《三国志》记载的赵云,

  •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到底有没有妻子?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有!因为柳永后来当了余杭县令!在以孝道做为最高伦理标准的社会里,男人不结婚只能是结不起婚,或法律上允许不结婚。否则一顶不孝的帽子落下来,谁都受不了!何况是官员!没有妻子就意味着“无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且依照宋朝的婚姻法,妾是不能成为妻的,否则要判刑三年。做为官员,可以有妻无妾,但不能有妾无妻

  • 作为武将的赵云,历史形象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虽然在演义中对赵云有极大的神话,但也并不意味着就是现代人认为的“保镖”、“没有战功”、“战绩平平”。只不过是演义侧重突出强化的是武力,而历史上赵云是以将领的品质才能而闻名。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赵云的评价是:“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陈寿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 胸有成竹的历史主角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典故】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

  • 成语 (破釜沉舟) 相关故事( ) 相关的人物(项 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破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战。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镬,渡江后凿沉舟只,只带三天干粮。最后于巨鹿大败秦军。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返顾。项羽【成语】:破釜沉舟【拼音】:pòfǔchénzhōu【zdic.net汉典网】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