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怎么回事?

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53 更新时间:2023/12/18 22:09:24

这个问题,老梁有过研究!

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真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甚至于从某种程度来讲他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以来也是对朱棣评价褒贬不一,首先老梁这里并不否认,他是真的有所功绩,文治武功,皆有所建树,可是他的残忍和残暴亦是让人触目惊心,甚至比他的老子朱元璋还要可怕很多很多,这里面且听老梁一一为大家分析:

永乐大帝的崛起之路

朱棣十一岁被朱元璋封为燕,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北京并不安宁,虽然元朝的残余势力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面,可是其势力任然不可小觑,北京可以说是算是一个重要的藩镇了。当时的朱元璋的本意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巩固明朝的政权,可是却不曾会想到,最后就是这个四皇子,用了自己的兵权军权,夺得了皇帝的位子!

话说朱棣在北京期间,在众位忠臣猛将的培养之下,再加上经常抵御外敌作战,这个燕王在炮火的洗礼之下迅速的就成为了一位优秀的铁血军事家。而他的藩镇也是渐渐的成为了最强的一方势力,令人忌惮。话说朱元璋死后,这朱棣是彻底就没有了怕意(这辈子估计他就最怕他老爸了),皇太孙朱允即位,号建文,史称建文帝。在众位大臣的建议下,建文帝开始削藩,可是到了朱棣的头上时,朱棣会怕自己这个侄子?当即杀掉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靖难,起兵谋反!

而因为朱元璋之前的大杀老臣老将,本来是为了朱允铺路,可惜却偏偏成全了朱棣,因为现在提拔的一些年轻将领又怎么会是朱棣的对手?再加上几次战略性的失误,朱棣直捣黄龙,直取南京,建文4年,朱允被迫退位,朱棣即位,改年号永乐,史称永乐大帝!可见朱棣的手段,可以说真的不愧是是老朱的子嗣!

清除建文余党

朱棣上位之后,采用了铁血手段清理朝政!“瓜蔓抄、杀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有的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这就是传说中的杀十族。其手段残忍,可见一斑!1402年,他夺了自己亲侄子的皇位,进而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死沙场;建文帝皇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他一次性枉杀1万4千多人。他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死;仅方孝儒一家,灭“十族”就杀掉873人!对于建文忠臣的妻女,朱棣竟把她们送进妓院、军营,让人轮奸。有被摧残至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

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中提到:景清剥皮,铁铉油炸,他的两个女儿则发付教坊,叫她们做婊子。时手段之残忍,罄竹难书,无数大臣被凌迟活剐,无数家奴全部牵连致死,无数女眷被送进教坊做妓女,惨遭轮奸。真的,这段历史,手段之残忍,不忍直视!

活剐3000宫女

似乎每一个皇帝,都对谋反忤逆这样的词无比敏感,特别是朱棣这样谋反而夺得皇位的君主,就更是如此了。当时朱棣的皇后死后,就一直宠信一位权贤妃,这是一位朝鲜选来的美女,美艳殊丽,能歌善舞,且善,聪慧过人,最受朱棣宠爱。朱棣不管走哪都给她带着,可惜,永乐八年,权氏随朱棣率兵北征,死于归途,害得朱棣为宠妃直接就掉了几滴眼泪(不敢相信吧),而这个时候有个宫女揭发说权氏是被吕妃串通太监和银匠用砒霜毒死的。

这个时候的朱棣根本就不加调查,直接处死太监和银匠,而吕妃更是生生被朱棣用铁烙了一个月,生生折磨致死,他的妃子竟就是这么死在了他是手上。接下来这个诬陷和告密的宫女也是遭到报应了,她是一位朝鲜商贾的女儿,史书称其为“贾吕”。

永乐十八年,朱棣准备立为皇后的宠妃王氏不知为何暴死(也算是对朱棣的报应了),而恰于此时,皇宫内又有人告发贾吕、鱼氏与宦者“”(宫女和宦者结为夫妻一样的伴侣,实际上没有实质上的性行为,仅仅是相互慰悦、相互照顾而已,宫内称为“菜户”或“对食”)。明朝后期的皇帝对此类事,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明熹宗甚至还亲自将宦官与宫女结为对食的。

不知道为什么朱棣又暴怒了,贾吕、鱼氏惧祸,上吊自杀。但是朱棣并不罢休,又兴株连之法,拘捕与贾吕亲近的宫婢,亲自审讯,看贾吕等人是否还有其他阴谋。有宫女实在忍受不了酷刑,竟诬服称后宫有人要谋害皇帝。

这一口供,激起朱棣嗜杀本性。于是,接连有更多的人被抓,更多人的屈打成招。百连千扯,自承“谋逆”的宫婢侍女,竟然达近三千人之多。然后朱棣是下令将这些从全国选来的美丽的宫女全部处以剐刑。所谓剐刑,即是凌迟处死。此刑主要用来处死“谋大逆”、“谋反”等政治犯。更加恐怖的是行刑时朱棣亲临刑场监刑,经常还亲自操刀,残杀宫女。

《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大肆屠杀宫女之际,适有宫殿被雷电击毁,宫女们暗喜,以为朱棣会因害怕上天惩罚而停止屠杀,但朱棣“不以为戒,恣行诛戮,无异平日”。公元1424年,终于朱棣第五次出兵大漠,北征回师途中病死。大内以30余宫女生殉朱棣(活人殉葬),她们吃完饭以后,被带上殿堂,哭声震殿阁。殿堂内置有小木床,使宫女立在床上,梁上结有绳套,把她们的头放在圈套中,然后撤掉小床,使她们吊死。

“永乐大帝”无改一生嗜杀气度,就算是死了也要祸害别人。朱棣自古以来众人评价褒贬不一,不过他的残暴是真的公认的,对此,你又怎么看呢?

论人文历史那些事,且听老梁为你一一道来。认认真真的原创,不搬运,不剽窃,喜欢文史类的朋友们关注我,一切去看看更有趣的世界吧!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图片来源于网络)手机码点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点赞和关注,谢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人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不世人杰,伟大人物: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毛泽东主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总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邓小平同志;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 草木皆兵时代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

  • 《世界名人传记》写一篇介绍文3000字以上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有名人传《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也是其经典作品,包括《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

  • 初出茅庐诸葛亮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初出茅庐的故事】东汉末年,隐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很有才学,号称“卧龙”。刘备曾三次拜访他,请求他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终于出来做了他的军师,并得到了他的高度信任有一次,曹操带兵十万,向新野进军进攻刘备。面对曹操的进攻,诸葛亮建议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歼灭。但是诸葛亮又考虑到自己

  • 秦商鞅小传记500字(生平,重大事件,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仅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22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但23年后,当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时,秦国已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这对君臣的相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时代。如果没有他们,140年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是什么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

  • 人物传记读书报告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人物传记,在中国经典书籍《二十四史》里《列传》就是上下五千年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简称为“传”。在西方,历史人物传记也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人们阅读人物传记,总有一些感慨油然而生,就想表达出来,即所谓的读书报告。那么,人物传记的读书报告该如何写呢?有一些这方面的建议:1.以时间为顺序,把你认为该人物的人

  • 约法三章主要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约法三章的主要人物是刘邦。约法三章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木纪》,约法三章是1杀人者死,2伤人者刑,3及盗抵罪。刘邦宣布约法三章深得百姓拥护,最后取得天下。“约法三章”完整内容,即“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意思是告咸阳父老先亲,下列三章是法令,一是杀人的人是死罪,二是伤人

  • 三国演义张宝人物小传?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还真的比较难,这个角色实属酱油,虽然名号震天响“地公将军”,但是实际能力不高,在各种游戏里也是大众脸。虽然会一点法术,但是竟然能被刘备这样的人给,可见其功力还是不深厚。张宝,张角之弟,张梁之兄,同兄弟一起发动黄巾起义,于阳城与朱军对抗。后刘备兄弟率军前来,帮助朱与张宝交战,张宝使用妖术,一度获胜

  • “胸有成竹”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胸有成竹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原指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成语故事: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