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学历史渗透德育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它具有依附性、蕴含性、渐进性、多样性、评判性等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世上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内部联系。不了解这一点就无从确定。(一)依附性。正如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一样,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政治”凭其科学理论说服人,文学依托人物、情节的描写感染人,历史则以事实为基础上的评价启迪人。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而,离开了它,历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也失去其教育性。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尽管历史科学博大精深,而德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说到底是一种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正因为如此,它才烛古照今、叙史载道,若脱离史实,“渗透”就成为空话。(二)蕴含性。又可以说是暗示性。它的育人功能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不可否认,它也可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但是,这毕竟不是主要形式。主要的是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那种“同学们要这样”、“同学们要那样”硬贴“标签”和口号式的教育或许气势磅礴,但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渗透”,也难收到渗透德育的功效。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但是,一旦领悟,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三)渐进性。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量不一定大,但一定有。这种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渐进性。它告诉我们,每一堂历史课教学,从渗透德育角度看,不能没有,同时也告诉我们,难以过多。纯粹讲述历史,就事论事,不承认或不屑于德育渗透,是不行的;但是,借题发挥、喧宾夺主乃至空洞说教也是不可取的。渐进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忌讳的是一曝十寒,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锲而不舍像滴水穿石。.利用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渗透历史是由历史人物创造的,然而历史也是一幅由一个个历史事件所串联成的优美的画卷。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而著名的历史事件也能深深的吸引并最终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之心。女娲造人、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秦灭六国、长平之战、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垓下之围、匈奴西迁、昭君出塞、三国鼎立、三顾茅庐、黄袍加身、蒙古西征、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等等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一定能让学生在聆听中洗涤灵魂。二、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内容(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天下为公的爱国奉献精神、勤劳俭朴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暴的自强不息精神等道德内容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节约标兵”雷锋等等。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之才做出应有贡献。(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我们应该牢记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各阶层的爱国志士,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极好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而这一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三)、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可尊可敬的优秀人物。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他们的名言、名句、名联,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但历史史实中既有正义的、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凛然大义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导青少年的正面事例;也有背信弃义为人们所唾骂的,懦弱的民族败类,对此我们可以提醒我们的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并引以为戒。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对待历史人物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更是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极其事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充分利用课堂、历史教材及地方史来对中学生进行渗透德育(一)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比较法的教学,要求学生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明清以来中国三百多年的科技落后状况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增强学生为祖国振兴而发奋读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在讲述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时候,要求学生归纳近百年来中国各阶级的救国道路及其结果,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走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认清中国的国情。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利用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生的自我教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学科成为了所谓的“副科”,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演小品,围绕着德育教育的主题,素材都由学生自己寻找,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看课外书、找资料,自编自导,讲故事、演小品,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自我教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方向盘的作用,切不可放手不管。(三)充分利用历史的资料、信息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历史的依据,这些历史的见证更真实、更直观地描述着历史的原貌,起着更深刻的教育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物、书籍、图片、新闻资料等这些历史信息,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一些历史文物、古迹、博物馆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四)充分利用地方史的教材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事、物,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认为可信,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如抗金顺昌大捷、阜阳四.九暴动等。历史与现实、祖国与家乡融合在一起,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着学生,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利用地方史教材是加强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五)组织积极有趣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德育的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历史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来临时,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功能,同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形成可以面向全年级或全校学生开展,可以举办图片展览,使学生形象直观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所需图片可由学生自行收集。(2)播放录像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多次组织学生,播放有关历史文献片和电影,使学生直观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例如在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时,对中华的石窟艺术,可以播录像片,把石窟艺术的雄奇,精美展观在学生面前仿佛使他们融入到艺术的海洋里,还播放了《七七事变》、《长征》、《南京大屠杀》以及抗日战争的影片。这样的形式学生深受喜爱。(3)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教师要求学生在仔细研读教材和课外书籍的基础上,对某个重要历史人物的一生重大活动进行专题探讨,然后以撰写人物小传的形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并对其功过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写秦始皇、曹操、陈独秀、拿破仑等的小传。(4)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并撰写读书报告。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历史著作、人物传记、一本教材或一篇文章,组织学生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包括介绍所读书籍或文章内容、作者观点的读后感(5)历史故事报告会或演讲会、历史成语故事会等。可以分组,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感到为集体争荣誉。这项活动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深受中学学生的喜爱,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历史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故事素材,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这种教学效果很好。(6)结合纪念重大节日,开展德育教育。通过这些纪念活动,组织专题报告和历史图片展,生动再现这些历史情景,如有勿忘国耻“九一八”,中国共产党诞生,香港回归,辛亥革命等,特别是关于抗日战争史实,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更能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社会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有很多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这些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至于进行思想教育,那就更加明显,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在全部历史课程的每个课时以至每个环节之中。要实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创新和尝试,但是一定要构建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只有将渗透德育教育置于历史规律之中,这种教育才是有说服力的。作为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将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目的。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更有效地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更多文章
有哪些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推荐看一下《史记》本纪、世家两部分。会有不少的收获。那些多事影响比较大的,而且是人物传记,阅读人群也比较广泛,希望可以达到你的要求。《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
关于杨志的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
关于赵云的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赵子龙(公元?公元229)名赵云、字子龙,亦称赵子龙;一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城南)人,一说邢台临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另有当代“中国武术散打王”(85公斤级)赵子龙。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坂坡恶战
中国历史人物查询系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系免费使用的关系型资料库,截至2020年5月为止,该资料库共收录约470,000人的传记资料,这些人物主要出自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该资料库除可作为人物传记的一种参考资料外,亦冀可敷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之用。1、《伍子胥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伍子胥,春
历史上最长寿的人彭祖?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彭祖,中国古代养生学奠基人,大彭氏国创始人,华夏最长寿老人,传说寿高八百。屈原写进楚辞,司马迁记入《史记》,孔子表示钦佩,真有其人,但后被神化。二、黄帝后人彭祖为黄帝八世孙:黄帝一昌意一颛顼一称一卷章一重黎一吴回一陆终。其父陆终,汉族,其母鬼方女,少数民族。兄弟六人,彭祖居三。生于今陕西华县一带。在
退休的讲话稿5分钟2020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付出——是一种享受;忙碌——是一种快乐!在今后,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我将继续为栾城的事业和家乡的发展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忙碌,在忙碌中寻找更多的快乐!坚决做到:思想不退休,政治不褪色;精神不滑坡,前进不间歇。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退休的讲话稿,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退休的讲话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两位历史人物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
历史泰斗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当代历史领域泰斗有:邓广铭、箭伯赞、何炳棣、吴晗、郭沫若、范文澜、周谷城等……历史学家邓广的专著《中国史纲要》早在六十年代初,即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他致力于唐宋辽金史的探究,尤其是对宋史方面的研究已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宋史学界的一代宗师。其精于历史人物传记之作,《王安石》、《岳飞传》、《辛
四面楚歌乐不思蜀七步之才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项羽。项羽被刘邦帅韩信等一帮子人围困在垓下,入夜汉军唱起楚歌,楚军以为楚地尽失,军心涣散,无心再战。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蜀后主刘禅。刘禅投降魏国后被带到魏国国都,司马昭问他还想念蜀国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曹植。曹丕称帝后不放心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诗一首,
急须800字左右的文化名人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后来不断的挤出时间,所以他永远有用不完的实验时间。从而变成了科学家。(2)、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艺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3)、巴尔扎克用如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