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楚汉相争的历史事实,一定要多阅读被称为世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从史记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人的传记中,可以深入的了解楚汉相争那一段波兰壮阔的历史,如巨鹿之战,背水一战,刘邦定三秦,垓下之战。
此外,还可以通过资治通鉴了解一下具体事件的时间顺序
韩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素有兵仙之称的韩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土哥认为:一般能称的上仙,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盖世英雄,不管哪方面都是老百姓只能顶礼膜拜、望其项背的大咖级的人物。总之不是凡人!
一、韩信是一个忍辱负重的,且能屈能伸的人
韩信未成名时,在街头碰到一个恶少,恶少看见韩信背着剑,就挡住韩信的去路对韩信说:要么砍我,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便从容的从恶少的胯下钻过去了,这个故事其实还有续集,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找到那个恶少,恶少吓的魂不附体,韩信一笑置之,还赏了他个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写照,凡人做不到。
二、韩信是一个感恩的人
还是在韩信未成名之前,韩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经常给韩信分点带来的饭吃,韩信非常感激,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老太太说: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还能指望上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非常惭愧。
但是,韩信后来衣锦还乡,找到这位当年的恩人,赏赐千金。一饭千金,是韩信知恩图报,有颗感恩心的表现。
三、韩信是一个熟读兵书,擅于排兵布阵的人
功高盖世那就是领兵,排兵布阵是韩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最光辉的一页。
韩信第一次从汉中出兵时,一面命令大将修栈道迷惑敌军,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军从陈仓小道杀出,出其不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的首次用兵。
但结果非常成功,韩信也取得了上到刘邦,下到军士的初步信任。这也是三十六计之一,很经典的一个兵家故事。
再有韩信率军攻打赵国,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军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跟破釜沉舟差不多,也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四、韩信是一个缺乏政治斗争的英雄
汉朝建立后韩信便被解除兵权,封为楚王。后来被奸人告发谋反,随后又被贬为淮阴侯,最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传奇的一生也就这样结束了。
自古多少英雄好汉,功臣良将死于政治,功高震主、卸磨杀驴这千古不变的铁律,埋葬了多少铮铮铁骨,冤屈了多少忠魂,留下了多少骂名,可是不知为什么,谁让君子永远斗不过小人呢?
背水一战和那个历史人物有关
汉将军韩信。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韩信呵“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背水:背向水,表示后无退路。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口,准备迎战。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中之鳖。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但是,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他把兵马集结在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而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逃。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