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何谓“时疫”?古代皇宫是如何处理时疫的?

何谓“时疫”?古代皇宫是如何处理时疫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80 更新时间:2024/2/25 19:34:44

现代医学有时候面对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也会显得比较难以处理,如果没有特效药的话,只能采用最原始的隔离办法。在古代,无论是医疗条件还是环境肯定都是不如现代的,那古人在面对时疫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预防方法呢?如果时疫发生在皇宫内,恐怕会更加棘手,皇帝的家肯定是预防的重中之重,所以今天就来介绍下古代皇宫是如何处理时疫等问题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何谓“时疫”?

“疫”“疠”“瘟疫”等在古代都是指流行性的传染病,清代吴有性的《瘟疫论》便对此有专门研究,认为瘟疫是因疫毒疠气从口鼻传入所致,有强烈传染性。时疫的感染者会表现出许多症状,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而且病情蔓延扩散极快,“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

关于时疫的记载在古代并不少见,据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夏秋三季,直隶南部地区发生严重旱灾,并伴有疫病。四月以后,京师内外疫疾流行,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居民死者枕藉”。时人认为这次流行病中以喉症和瘟疫二种为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京津地区再次爆发疫病。这次疫病以霍乱为主,起病急,传染性强,数日内,京师每天死人不计其数。在邻近的天津杨柳青村,每天少则死去十余人,多则二三十人。

而近代一次波及甚广、影响重大的疫情就是1910年在东北爆发的鼠疫。1910年11月,在哈尔滨突发鼠疫,随后疫情迅速扩散至整个东北,前后持续6个多月时间,造成数万人死亡。幸而在医生伍连德等的努力下,对病菌进行了研究,并采取了有效防控措施,包括及时对死者尸体进行焚烧、佩戴口罩、采取隔离措施等,最终成功控制了东三省的疫情。

由此可见,在古代“时疫”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爆发性的流行病,也包括一些季节性、区域性的流行病,像鼠疫、天花、霍乱等都属于时疫范畴。

2、宫中也闹“时疫”?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宫中闹了一回影响不小的时疫,它突然发生于华妃所居的翊坤宫,从染病的小太监一下子扩散开,弄得宫中上至皇帝妃嫔、下到宫女太监,人心惶惶。那么这样的情形是不是真的在宫廷中发生过呢?

紫禁城当然禁卫森严,寻常人等不得进入,但高高的宫墙却并不能挡住疾病的传播。在清宫中最令人害怕,甚至夺走过两位帝王性命的传染病就是“天花”,民间也称出痘。

清入关前,满人蒙古人对于“天花”就非常恐惧,为了避痘,皇太极曾离开宫中前往盛京城外天宁寺。

入主中原后,“天花”仍是一种令人色变的传染病。

查《清宫医案》记载,顺治八年曾有过这样谕旨:“近日痘诊甚多,朕避处净地。”虽然他们小心翼翼,但顺治帝和后来的同治帝还是年纪轻轻便因感染天花而离世。而康熙能被立为皇帝据说也与儿时曾感染过天花,因而具有了终身的免疫力有关。虽然,体质强健的康熙得以存活下来,但天花也在他脸上留下了永久的痘印。

3、清宫的防疫措施有哪些?

在剧中时疫的爆发虽然让后宫惊得花容失色,不过镇静下来的华妃迅速嘱咐下人将感染者的衣服用品一并焚毁,后来又与皇后一起在后妃所居的东西六宫开始防疫措施,包括洒扫地面、清洁宫苑、每日三次在宫中焚艾,让宫人制作香囊挂在身上宫中等,并减少各宫走动。

细心观众还会注意到,照料感染时疫的沈眉庄的宫人戴上了面纱防止传染。而染病身亡的宫人尸体被迅速抬走。

太医院则在救治方面下大工夫,遍翻医书典籍,寻找治病良方。温太医在照顾沈眉庄病情时,日夜辛劳琢磨出了一个良方,虽然后来被太医院江慎等窃取,冒功上报皇帝,但方子确实管用,救回了沈眉庄一命。

太医在解释药方的原理时指出,人体感染疾病,是正气不足,邪气入侵的缘故,而脾胃是正气根本,因此需从调理饮食入手,来扶正祛邪。对于传染性疾病,则要注意宫廷卫生清洁,及时阻断传染。这些认识从今天来看都是有根据的。

查宫廷医案,清代嘉庆帝三阿哥曾患瘟疹请太医医治,其症状表现为“头眩身痛,口渴咽疼,痰涎咳嗽,小便黄赤”,太医据此用疏解透表汤,配方为荆穗一钱五分防风一钱五分元参二钱牛蒡二钱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苏叶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炒栀一钱五分橘红二钱连翘二钱去心薄荷一钱五分甘草八分生引用淡竹叶一钱灯芯一子。三阿哥病情前后反复,十多日才缓和,太医请脉后认为其脉息和缓,诸症俱好,又考虑服药太多伤正气,就建议“用粥饮以养胃气,缓缓调理”。

传统医学中重视对病人的整体调养,尤其注重饮食调理。清朝太医王士雄倡导节饮食,忌厚味,戒醇酒,禁蛮补,以清平淡者而食之,对于病人的调养恢复,他也主张食疗的方法。

应该说人类的文明史始终伴随着与疾病的抗争,不论古今中外,面对疾病的预防、认知和治疗,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疾病、守护健康。

【作者简介】张宁芳,文史爱好者,现居上海。毕业于某大学历史学系,近现代史方向,对于近代人物、文化有浓厚兴趣。于各类报纸杂志发表作品十余篇。

标签: 历史文化

更多文章

  • 小赤佬是哪里的方言,关于小赤佬的来历有四种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

    小赤佬是上海方言,大家可能在一些影视剧当中有过耳闻。因为小赤佬读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很多朋友也是再问,这三个字在方言中究竟是什么意思?提前说明,小赤佬并不是什么好话,而是一个贬义词,多数情况下类似于小兔崽子的意思。其实小赤佬还有一段历史典故,据说发生在明朝时期,不过关于小赤佬的来历大致有四种说法,下面

  • 万水千山总是情,顺口溜下一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

    说到《万水千山总是情》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话了,其实这是一首歌曲了,老一辈的人应该都是听过的,但是现在人对这句话又有新的理解了,那就是有人喜欢自己编一些这个万水千山总是情的下一句,什么这个顺口溜啊,什么这个下一句怎么对啊,都是有这个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具体的情

  • 昆仑神木真的存在与世间吗?昆仑神木有什么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

    看过小说《鬼吹灯》里面的《精绝女王》这一篇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精绝女王死后墓葬的棺椁就是用昆仑神木做成的棺材,棺材上海供养着尸香魔芋。据说昆仑神木属于极阴之物,可以让尸体万年不腐,这也是在历史上秦始皇为了永生想要找的昆仑神木。然而昆仑神木仅仅只是大家从小说和传说中看到过,那么昆仑神木真的存在与世间吗?

  • 麒麟神兽是什么动物,麒麟与貔貅的区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

    说到麒麟神兽其实大家也应该还是知道这个东西的,就是上古时期那个非常神秘的神兽吧,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好像麒麟和麒麟神兽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这话怎么说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看看吧!其实麒麟神兽就是麒麟了,麒麟(qílín):中国传统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

  • 京剧的角儿有多少种,京剧的生、旦、净、末、丑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惯,有“生、旦、净、末、丑”的五大行当.演员面部化妆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

  • 古人吃什么肉为主?古人生活里都吃什么肉?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汉人都是以牛羊肉为高大上的肉类,吃牛吃羊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这种饮食习惯直到今天仍影响着肉菜市场的物价。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樊哙冲入大帐,要救刘邦。项羽见来了一位莽撞人,饶有兴趣地说道:“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ldqu

  • 上海为什么简称沪,上海简称“沪”的来历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

    我们都知道伤害的简称叫“沪”,但是你知道“沪”的来历还有意思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的封邑就在上海,而在之后的历史岁月中,上海形成了独有的海派文化。好像上海这个地方特别能接受西方的新奇玩意,也让上海早早的成为了一座外国人非常喜欢的城市。直到今天,

  • 苗疆的蛊术到底是什么,到底恐怖到了什么程度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

    说起蛊术可能很多人只是听说过类似于诅咒一样的东西,但是并没有深层的了解过。蛊术最早出自于苗疆一代,是苗族人一种非常古老邪术。对于蛊术而言,评价众说纷纭,心思正经的人使用蛊术的话会去造福人类,但是如果心思不正的人使用蛊术则会去害人,而且被害人会非常的惨,所以在很多人眼里蛊术都是让人毛骨悚然的。今天我们

  • 肉孜节是什么意思,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肉孜节是什么节日,小编也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在了解了这个节日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节日还是非常有故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肉孜节是什么意思,还有这个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有想知道相关内容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肉孜节其实就是伊斯兰教里经常说的&ldquo

  • 破马张飞到底是什么意思,破马张飞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

    说到张飞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清楚这个人,真的是武力值爆表啊,而且还有一件事情张飞好像不仅仅是武力值的问题,而是有一个事情是张飞好像有被说成是什么“破马张飞”,那么这个破马张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是什么由来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一.按文人墨客的意思出处是宋朝民间小说《隋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