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96 更新时间:2024/1/24 9:36:50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它的有条件性。任矛盾的统一体,以及穿其中的同一性的存在,受着特定条件的限制,只有当某种特定条件具备时,矛盾双方才具有同一性,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这种特定条件消失时,矛盾双方就失去同一性,即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故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体现着事物的稳定性、住性,而事物的稳定性、常住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故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条件性是指矛盾斗争既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所限制,同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新条件。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事物的变动性,而事物的变动性则是无条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要贯彻下去的。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故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决不能把斗争性的无条件性误认为矛盾的斗争性不与任何条件相联系,而是指事物运动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都是矛盾斗争引起的,事物运动、发展的绝对性根源于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绝对性。

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或者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没有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就是所谓的“相反”才能“相成”。所以,同一性必然离不开斗争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其二,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也不是乱斗的,斗争只有在统一体内部才有斗争,离开统一性就不会有斗争。斗争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的形式、规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约。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它们联结起来;真理与谬误由人的认识把它们联系起来,并存在于人类认识的始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扩展资料:

矛盾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它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如一元对多元、两种或多种不同体系的事物等。

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贯通有多种表现方式,主要的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或相互渗透。概而言之,同一性有两个含义:一是共居,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一个统一体中,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相互否定、相互离异的趋势。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的关系或属性。(2)要把辩证法的矛盾同形式逻辑的矛盾严格区别开来。形式逻辑的矛盾是在思维中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律而造成的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状态,是应当排除的。辩证法讲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本性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3)辩证矛盾是客观的、现实的矛盾。矛盾的客观性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的客观性;二是指矛盾的性质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等具体情况也是客观的。3.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有如表现: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方,它自己也将不会存在。“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比如,一块磁铁总有南北两极,这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要想得到只有南极而没有北极或者只有北极而没有南极的单磁极是不可能的。如果把它的一极磁性消除了,那么它的另一极磁性也将同时消失。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说的正是矛盾的统一性问题。正因为是冤家,是对立面,它们才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生物进化中的遗传与变异、认识中的真理与谬误等等,都是这种矛盾双方同一性的表现。我国古代哲学名著《老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意思是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音与声,前与后,所有这些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着的,没有甲方就没有乙方,反之亦然。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这是矛盾同一性的更重要的一层含义。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例如吸引中有排斥,排斥中有吸引;化合中有分解,分解中有化合;同化中有异化,异化中有同化;遗传中有变异,变异中有遗传;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绝对真理中有相对真理,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理等等。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一种表现,是矛盾双方在分子、因素或部分上的相互包含、相互交叉。它是从相互依存形式上的相互联结进到内容上的相互联结,因而它是比相互依存更前进一步的同一性状态和阶段。第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你能变成我,我能变成你。事物的转化总是着自己的他者、即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也表明对立面之间有互相贯通的性质,有内在的同一性。比如,鸡蛋转化为小鸡而不能转化为石头;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成功转化为失败,失败转化为成功,如此等等。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联结达到极端或顶点的状态,是矛盾双方在相互渗透中准备起来的整体性的变化。矛盾双方转化后形成新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又在新统一体的基础上继续相互依存,因此它又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形式。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术语来表达,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离异、互相分化、互相批评等等,这些都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从不同侧面表现着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的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表现为: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例如上与下、左与右、强与弱、大与小、多与少等等。矛盾双方的对立与斗争正是在它们存在这种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展开的,矛盾双方的分离首先体现在本质差别之中。(这点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差异就是对立。)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即“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排除、相互冲突、相互反对等都是这个意思。存在着本质差异的矛盾双方朝各自相反的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进一步相互分离、相互抗争的态势。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克服,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矛盾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的进一步发展是相互克服,矛盾双方都力图剥夺对方的存在,其结果导致了事物的发展、飞跃。克服是矛盾斗争的最高阶段的表现,是矛盾双方相互分离达到极端、顶点的状态。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它的有条件性。因为,任何矛盾的统一体,以及贯穿其中的同一性的存在,受着特定条件的限制,只有当某种特定条件具备时,矛盾双方才具有同一性,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这种特定条件消失时,矛盾双方就失去同一性,就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所以,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体现着事物的稳定性、常住性,而事物的稳定性、常住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所以,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条件性是指矛盾斗争既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所限制,同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新条件。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事物的变动性,而事物的变动性则是无条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要贯彻下去的。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所以,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是,决不能把斗争性的无条件性误认为矛盾的斗争性不与任何条件相联系,而是指事物运动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都是矛盾斗争引起的,事物运动、发展的绝对性根源于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或者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没有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就是所谓的“相反”才能“相成”。所以,同一性必然离不开斗争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其二,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也不是乱斗的,斗争只有在统一体内部才有斗争,离开统一性就不会有斗争。斗争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的形式、规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约。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它们联结起来;真理与谬误由人的认识把它们联系起来,并存在于人类认识的始终。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求体现高中哲学原理的成语和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体现了事物是联系的无风不起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规律是客观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量变引起质变这首古诗反映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

  • 怎样理解矛盾在哲学中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嗯,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个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反之,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

  • “矛盾”在哲学上怎样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矛盾就是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单来说就是对立统一.事物与事物间以及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关系。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蕴含着人生哲理的名句是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

  • 古代诸子的哲学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哲学思想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认为一切由道生出。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认识论老

  • 的古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白居易的古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若回答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也可)(2)陈与义的诗:大意是,“静”是运动中的“静”,并不是“不动”;“动”中存在相对静止,动中有静,

  • 体现哲学道理的唐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远近高低各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不识庐山真面目。【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哲理】人

  • 哲学中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请具体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矛盾是马克思基于辩证法提出的一个范畴,其实就是他的本体论。他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普遍联系,永恒运动,对立统一)来解释世界,发现任何事物都具有内部的对立统一性,由此他想象这个对立统一就是宇宙的根本大法,就是世界的本质,他把这个对立统一叫做矛盾。他的意思就是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为什么呢,因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

  • 列举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观点: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副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界,儒学一直占统治地位,但它缺乏对自然真理的探究精神,就连它的创始人孔子也回避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儒学从公元前后成为官方哲学之后,中国古代的唯物理论哲学发展受到相当影响,致使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的人为数不多.王充大约生于公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