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①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恩格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②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古诗中的哲学
古诗与哲学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2、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矛盾具有特殊性:一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一是另具风貌的秋江晚景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是统一的。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5、梅雪争春不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分析矛盾时,既要看其共同点,又要看各自的特点6、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联系的观点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矛盾的普遍性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0、古歌新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可因循守旧古诗与哲学20:0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诗中嘲讽了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文章毫无用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那种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清)梁启超此诗说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罗隐香州长径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唐)陆龟蒙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唐)自居易这组诗包含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只停留在现象上,认识就会流于肤浅和片面。前两首说明,吴王夫差穷奢极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国,把吴亡归罪或归功于西施的认识,是片面肤浅、有失公允的。第三首说明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伪,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唐)于贲此诗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受实践制约的道理。
体味古诗中的哲学我不会做诗,但我喜欢读诗和品诗,我觉得品诗也能从中受益,因为有的古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渗透在历代思想家、文学家的作品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的隧道,至今仍然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我国古代诗歌简洁凝炼,意味深长,。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朴实无华的诗句,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还揭示了一个“不破不立”的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无不受主客观的制约,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高瞻远瞩,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如果我们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从主客观的不同角度去评价人,就能全面的解读一个人,如果能从不同的途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从中找出最佳捷径。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其中两句“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富有哲理。梅花虽然不如雪花那样洁白,而雪花则缺少梅花那种扑鼻的芳香,却深刻说明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的矛盾,人们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杜甫的诗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明办事要抓住重点,寻找到突破口,使问题迎刃而解。解决矛盾要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好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像这样蕴含哲学思想的诗句还有很多。读诗要读诗的思想和精髓,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体味诗的意境。诗中有辩证法,诗中有的思想就是诗的灵魂,有思想的诗才能给人以启发,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才能使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在诗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在诗中陶醉自己的心灵。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国古代的诗人们,正是创造世界的劳动者,他们用诗讴歌历史和再现历史,他们把辩证法的观点和立场融进了诗里,给我们后人以启迪。读诗时,沉浸在诗的意境里是一种享受,在诗中体味诗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更是一种赏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