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人物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人物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70 更新时间:2024/1/25 14:19:14

屈原投江,匡衡凿壁,有哪些口口相传的富含爱国精神的故事?各位,看这题目,应该问的是中国古代有哪些爱国故事。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这种故事实在太多了。小编就选取几个比较经典的讲一下吧。先说第一个,《妇好》戎马易针黹,朱袖伐千军。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第二个是《谭嗣同》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谭嗣同,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据史料记载,谭嗣同曾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1、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2、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徐悲鸿在洋人面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他20岁成名,被法国犹太富翁看中,专邀他到“哈同花园”画像,在优厚的待遇面前,他断然拒绝,保持了“江南布衣”的本色;

在去法国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他受到外国学生的歧视,并被贬低为“成功的国家奴隶”的材料。徐悲鸿面临挑衅,公正地回应道德,并以优异的成绩交换了自己的谦逊和学术。征服了对手并表达了崇高的民族诚信;

回到中国后,徐悲鸿没有受到高级官员的诱惑,也没有屈服于政治压力,坚决拒绝成为蒋介石的肖像。他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以精湛的技艺为国家服务,为中华民族的荣耀而奋斗。傲慢是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一种人格,一种文化,一种知识与道德的结合,是一种非常高层次的人格境界。

3、郑成功收复台湾。

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占领我们的领土台湾,并施加极其野蛮残暴的统治。台湾人民勇敢地反对侵略者。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反清朝斗争的郑成功率领了350多艘战舰和25,000多名士兵,被台湾包围。

经过九个月的激烈战斗,荷兰总督被迫签署一份投降书,领导被击败的,肮脏的地面滚出台湾。台湾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4、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5年,南宋朝廷不再有士兵。这时,宋公皇帝在办公室,只有四岁。谢太后的皇帝有一种“悲伤的悲伤”,并呼吁世界四大党迅速提升“前王”。当时,文天祥担任滁州知府。他“担心”并立即采取行动。

在两三个月内,他组织了第一支近千人的“前王”队伍。经过几次曲折,他来到了临安。他决心抵抗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柴城是英雄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关天培抵制鸦片

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关于商末周初的著名人物,请对历史了解的朋友近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雷部二十四位天君正神名讳:知邓天君讳忠辛天君讳环张天君讳节古陶天君讳荣庞天君讳洪刘天君讳甫斋苟天君讳章毕天君讳环秦天君讳完主赵天君讳江董天君讳全袁天君讳角知李天君讳德

  • 夏商西周各国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建立时间谁也不知道,因为当时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通过古籍来推断,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主要人物有开国国王禹和最后一个王桀。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度,王位继承制度为世袭制。商朝建立时间也不祥,估计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朝主要人物有第一个王汤和最后一个王纣。政治制度也是奴隶制度,和夏朝相同。西

  • 商朝帝辛在位时厉害的人物角色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姜子牙后辅佐了西周王,当了丞相,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1-2]。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

  • 我国封建社会的朝代变迁(时间),每个朝代写出一个代表人物及代表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

  • 商朝从动荡走向稳定的转折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迁都于殷是商王朝由衰落走上中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商朝自仲丁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后发生了“九世之乱”,其王位的更迭无不是血腥和残酷的。盘庚继位后就着手改变这种状态,于是迁都于殷,缓和内部矛盾、改善政治和民生,使得商朝再度兴盛起来,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盘庚庙号为世祖。

  • 古代历史上十大王佐之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韬略鼻祖,百家宗师姜子牙姜子牙(姜太公),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

  • 历史上转折点有哪些转折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的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家天下”的开始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王嬴政大举修驰道,骊宫,长城,兵马俑1840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孙中山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1年)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

  • 李姓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李姓起源一、来源有六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

  • 李姓的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我们知道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

  • 李氏最早发源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