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简述孟子的哲学思想

简述孟子的哲学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18 更新时间:2024/2/28 6:40:19

孟子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顶峰,其观点至今都有指导意义。具体如下:1.孟子认为政治上之高位,必以有德者居之。他不反对政治上的等级秩序。2.孟子反对封建皇权世袭制,倡导舜禹式的禅让制,认为最高权力必须要遴选年轻的圣人来接班。3.孟子认为天意不可知,民意可知之。只有民意所归,才能把天下交给他来治理,而且认为是天要把天下交给这样的人来治理。这就是民意是天意!民意所归就是天意所归!他的经济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他认为应该摆脱土地国君和贵族私有的农奴制,土地为国家所有,人民受土地于国家而自由耕种,上缴赋税给国家,由国家给国君卿大夫之禄以代其耕。以上就是孟子的外理论:王道-德高者居于高位,王政-传位于德高者,仁政-土地国有制。孟子给这种外王理论提供了一种心理支撑机制,他认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这种不忍人之心其实就涉及到人性问题,也是性善论的发端。更是孟子的仁比孔子仁的观点更进步的地方。不忍人之心就是每个人天生都富有同情心、怜悯心、慈悲心、分享心。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感受和欲望推己及人的话,这就是一种推恩行为,为王者若能这样可以保四海升平,普通人如果不能推恩,连自己的老婆都保不住。他认为能做到“举斯心加诸彼”并且运用到政治中来就是所谓的“仁政”,也就是忠恕。孔子讲忠恕多限于个人修养,孟子讲忠恕更多的运用到了政治社会领域。所以孔孟讲忠恕,孔讲内圣,孟讲外王。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其原意不是说人生来就是善良的,而是说人性中有善良的一面,这种善包含仁义礼智四个方面。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这四个方面扩而充之,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这是对孔子礼的概念的补充。而且他提到了一个概念,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向善的主动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讲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人有理性。他们的区别在于孟子的仁义礼智需要社会教育来完成。而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在于只要有群居性社会生活就会有理性的产生。孟子认为人性善中有仁义礼智这四端都是上天赋予的,他把这些归结于人的自然属性,这也是孟子哲学思想最纠结的地方,也是他无法说清的地方。孟子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此话应该是说,知道人的心思就可以知道其仁义礼智的水平,知道了仁义礼智的水平就可以知道其天性是什么。《孟子.尽心上》中讲“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意思是君子所经过的地方百姓得到教化,而他所弘扬的的精神得到留存,于上于下可以与天地(的德行)相类似。意思是说,上合天道,下配地德。孟子哲学中的浩然之气,就是个人在最高思想境界中的精神状态。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意思是培养浩然之气,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要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孟子认为要想培养浩然之气一定要坚持正义(公平、公正、平等、民主、自由),遵循各种规律才能培养起来。如果能达到塞乎天地之间的精神状态就可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综合孟子哲学思想,他比孔子更具有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他对人性做了一些探讨,对精神境界的培养也做了探讨,对统治阶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看到了统治者对社会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制约作用。所以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王道、王政!这对今天的政党政治也具有指导意义。可惜统治者更愿意鼓吹孔子的内圣思想,而忽视孟子的外王思想。现在广为流传的成功学观点和国学化也是孔子内圣思想的延伸和传播。并不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

  • 程朱理学思想的核心是 ( ...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D程颢与其弟程颐号称“二程”,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朱熹南宋理学家。他们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两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也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

  • 中国明代以后政治思想的发展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1906年,清政府设立考察政治馆,次年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此后,进行了一些预备立宪活动。一、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二、制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于1908年宣布立宪以九年为期。大纲的精义有: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君主独揽统治权;臣民按照法

  • 政治哲学的概念产生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政治哲学就其内容而言,十分古老,古代许多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和学说都含有政治哲学的意义。但就其概念而言,则迟至20世纪上半叶才逐渐流行于学术界,并具有学科与方法论的双重特征。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偶尔也有政治哲学之说,但只是传统学科分化的沿袭,如同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史学称为历史哲学、伦理学称为道德哲学

  •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道之性”与“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关系及学说。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是关于宇宙万物客观存在终极性、普遍性(道之性)与普遍行为规律(道之生),以及“人类的行为原则和目的”与“自然的行为原则和目的”相统一(天人合一)的学说。即,中国哲学解释回答了“第一哲学命题”以及“人类的行为和目

  • 季梁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季梁的哲学思想资料,仅见于《左传·桓公六年》所载季梁与随侯关于民神关系的一段对话。针对随侯重神轻民的思想,季梁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里,“民为神主”的思想,是季梁哲学思想的精髓。中国进入夏商奴隶社会以后,就逐步出现以上帝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天命神权论,并成为夏商奴隶主阶

  • 汉字的哲学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题目太大了,可以写一篇专著了。古代的汉字学,古人称之为小学,和孔子的《大学》相对,古人认为经天纬地、经世济用才是大的学问,文字之学是末流,故称小学。这小学包括说文、训诂两部分。说文即解字。训、申也,诂、直也,训诂合起来就是解释校正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这训诂也包含了对于文字沿革的研究。现代汉字学

  •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老实说西方建筑理论也就是建筑理论的全部(中国建筑历史多于理论,多关心建造的定式而非如何建造的思考),全部都是哲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结构主义,那些个名词,,也全部都是哲学名词。。。。哲学对建筑设计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中国的古典建筑平面就受“君臣、父子、夫妻”的尊卑想法影响,现

  • 汉字体现了古代文字怎样的哲学观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古老神奇的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最为典型的一个例证。若以全息理论的眼光来考察汉字系统,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诸多特点都能在汉字系统中找到对应之点,即阴阳、五行、中和等等的思想观念在汉字系统中都有足够的表现。汉字系统中处处隐匿有中国古人独特而睿智的思维印记。但是,这需要进行破译才能使其显露真实

  • 如何理解《周易》中《经》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经》的哲学思想?这叫什么话嘛。现通行的《周易》即《易经》,《经》即《易经》也就是《周易》。司马迁《史记》及托名孔子《易传》皆称《易》。《周易》之“周”字,是后来加上去的。《易经》之“经”字,是奉为儒家经典之故,也是后来加上去的。所以,《经》即《易经》即《周易》。《易经》包括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