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从远古时的贝壳,演化到春秋战国时的青铜铁币,再变成重金属,再变成金银锭.在宋朝时曾经出现过纸币-绞子...但在清初又消失了,在民国初年,银圆替代锭,到了国民时期又出现了代金卷,最后在新中国时重新发放钞票。钱这个东西四千年前就有了。追溯其踪,钱字最早出现在《国语》中,在单穆公和周景王的对话里就提到了钱字。古人以“贝”为钱,因而,所有与钱有关的字几乎都是“贝”字旁。由此不难看出,古人造字都有一定的意义和目的。就拿钱这东西来说,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其作用之大,是令人叹为观止和发人深省的。它能使善良变成丑陋,使丑陋沦为魔鬼。因而有人形容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康殷的《文字源流浅说》、马叙伦的《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到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这些学者们都谈到了“金”字的起源和“戋”字的起源,因为钱字的繁体写法为“”。“钱”,即“铫也,古者田器”。
春秋战国分界线是什么
一般史学家认定,春秋战国以为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即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分水岭的标志。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参考资料:春秋战国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