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郑州商代遗址简介不少于150字

郑州商代遗址简介不少于150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03 更新时间:2024/1/26 1:11:00

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为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又称汤、成汤)所建的亳都;位于郑州市管城区和二七区一带,占地约2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6世纪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市区内最早的都城遗址。该遗址分宫城、内城和外城,出土大量青铜器,至今保存几段约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发现于1950年。1952年10月至1953年,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岗一带先后两次发掘,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商代遗迹和遗物,并命名为商代二里岗期文化。1955年秋在商代遗址中部的白家庄,发现商代夯土层。经沿着夯土的走向钻探调查,在今郑州老城及北关一带,发现了长方形的商代城垣,一般称为郑州商城。此后,河南省文物部门多次进行发掘。经考古发掘证明,该城早于安阳殷墟。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朝历史有多少年?

500余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扩展资料:

商朝历史大事介绍:

1、商汤灭夏

夏王朝末期国势日衰,江山开始摇摇欲坠。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

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商汤看到夏桀的腐败,决心消灭夏朝。

夏此时已是众叛亲离,而商汤领导有方,所以夏桀的军队很快被打败,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2、汤武革命

夏朝末年,商汤王经过11次战争,无敌于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氏的反叛,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

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称“商汤革命”。

3、盘庚迁殷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

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时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

叔侄之间、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就不得考虑迁都的问题。

自盘庚迁都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从此,政局稳定,诸侯来朝,商朝遂强盛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朝

商的年代无定说,中华民国初年史学家董作宾依历法推算,商朝立国的时间应为约前1555年至前104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商朝取代夏朝的时间为约前1600年,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为山东的东夷人建立。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

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有系统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献记载资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录,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于鸣条之战灭亡夏朝后建立的。

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于牧野之战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击败而亡。

扩展资料:

历史

商朝可以分为先商、早商、晚商三个阶段。成汤灭夏之前为先商,灭夏至盘庚迁殷之间为早商,迁殷之后为晚商。晚商时期又称“殷”。

较早的商部落首领称作“先公”,稍后的君王称作“先王”,但由于文献及甲骨文记录并不完全统一,因此史学界对“公”和“王”之间转变的分界线有分歧,有些根据传统“商灭夏”叙事认为成汤之前的商部落首领应称作“先公”,其后的君王称作“先王”。

而根据甲骨文记载,按周祭始于上甲作为分界线,其前的首领应称作“先公”,上甲以降多称作“先王”。甲骨文中最早的称为“王”的领袖是王亥

国号

《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呼商朝为“殷”,但如《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另有《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这三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

在目前出土的甲骨文资料中,“殷”单字的出现次数不是很多,而“大邑商”或“天邑商”则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从《史记殷本纪》“契封于商”的记载可知“商”是商族先公的初期居地,国号取于地名。其后迁至亳,国号亦可称作“亳”,迁至殷,自然也称作“殷”。多次的迁徒中始终以居驻商地和殷地的时间最久,势力最大,在周边方国部落中留下的印象最深,所以此二称变成这个国家的名称。“殷商”这个合称最早见于西周的《诗经》。

《荡》有“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大明》有“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大明》又有“燮伐大商”、“肆伐大商”,《文王》有“商之孙子”,《玄鸟》有“殷受命咸宜”,《殷武》有“挞彼殷武”,可见在周朝“商”、“殷”、“殷商”三称通用,之间并无差别。

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载“帝盘庚徙都殷,始改商曰殷”。尽管《帝王世纪》一书的总体可信度并不高,但史家便据此将盘庚迁殷前的时期称作“商”、盘庚迁殷后的时期称作“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朝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商朝有绸缎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没有。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有斜纹提花织物,汉朝政府组织织室规模大,唐朝吸收波斯图案风格,宋朝吸收写实风格,明清时期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高中历史是这么说的,本人刚参加过高考。

  • 商周时期的武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商,周时期主要是青铜冶炼,周是青铜的鼎盛时期,不过在东周已经出现了铁器,具体是哪个地方那个墓我记不住了,当时还上了CCTV1的新闻呢,只记得是出土了一把铁剑商代和两周的武器材质主要还是青铜,现在已经出土的有青铜的箭,剑,矛,斧(当时的“斧”样子铜器很像后来的武器“戈”),钺等等,但是商代仍然有石制武

  • 商朝的陶瓷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商代历史长(一般认为有六百多年百),文化面貌比较清楚,商代的陶器前后差别较大,陶瓷史家们往往把它分成三度个时期来介绍:商代早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较夏代为多。商代中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约占同期陶器总数的90%以上。商代内晚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另有少量

  • 各朝代历时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历史470年商朝历史554年,西周历史275年,东周历史514年,春秋历史295年,战国历史254年,秦朝历史15年,楚汉之争历史4年,西汉历史211年,新朝历史16年,东汉历史195年。三国:吴历史58年,魏历史45年,蜀汉历史42年。西晋历史52年,东晋历史103年。南朝(宋、齐、梁、陈)历

  • 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历史大约多长?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商周,年代大约从公元前17世纪开始到前221年,前后共约1400余年。商周考古通常分为商、西周、东周3个时期,而东周又可分为春秋、战国两期。这一分期既照顾到中国历史的传统,又便于探讨各个时期的考古学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商朝,周朝,元,汉,晋朝各有多少年历史?产生了多少位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商(公元前1766公元前1122)成汤-太乙-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乙-辛-沃甲-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庚-甲-廪辛-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纣王)商共有30个王,其中病死的28王,国亡后自焚而死的1王,可能是战死的1王.周分西周和东周西

  • 商朝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商代始年约为公元前1600年,武王伐纣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而清朝的结束是在公元1921年,加加减减的,差不多三千五百多年吧?3521年。

  • 商朝是如何灭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046年商朝被灭,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以取代亲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陈国。陈国在西周时期是十二诸侯之一,...陈姓得姓从商朝陈国算起,至今已有将近59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中国十大姓氏之一,总人口大约在5400多万,在广东、福建...

  • 历史上商朝覆灭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一:皇帝个人不理正事。纣王喜欢饮酒,他凿地为池,池中注酒,酒上行船。纣王同姬妾亲众在池上划船饮酒。据说,他在宫内竖起像树林一样的木桩,上面挂满熟肉,叫一些陪伴他的人光着身子在这“肉林”里疯打疯闹。饿了就吃,吃了就玩。据说,他还大兴土木,造了一座鹿台。地基三里见方,高逾百丈。他把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和美女

  • 商朝是怎样灭亡的?商纣是一个暴君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的灭亡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评价。史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据说,纣王喜欢饮酒,他凿地为池,池中注酒,酒上行船。纣王同姬妾亲众在池上划船饮酒。据说,他在宫内竖起像树林一样的木桩,上面挂满熟肉,叫一些陪伴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