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清廉勤政思想,对当今中国由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老子的哲学思想代表了人类哲学的童年时代。黑格尔读完《道德经》后曾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支配这个时代的是我们在东方世界中所发现的所谓精神与自然的统一。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第49章)。一个品德高尚的领导者不应以个人的私心为出发点,而应以人民群众的意志、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在老子看来,有崇高道德修养的人不会去刻意追求财富。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认为,有道德修养的人通常不做那些不该做、不可做、不欲做或不屑做的事情。
老子的廉政思想乃至当前的道廉文化,丰富了当代廉政文化的科学内涵,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宣传老子文化及其廉政思想,有利于引导党员干部正确理解、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注重人自身的和谐宁静、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谐调发展。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