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940 更新时间:2023/12/24 4:43:19

老子学说: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天发道,道发自然”否定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2)提出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可以“以弱胜强”。3)政治上“无为而治”,反对使用权谋,威逼百姓,要以“无事取天下”。4)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孔子学说: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2、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3、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4、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墨子讲的德行的基本要求就是“兼爱”,即能够毫无区别地爱一切人,这是墨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总原则;“非攻”,即反对攻伐,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各国间极为突出的兼并问题而发表的主张。庄子主张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老庄一向被奉为道家先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体系,极大地丰富着传统文化。《老子》渊深旨微,《庄子》汪洋恣肆,后人于《老》或言其用兵之道,或言其“君人南面之术”;于《庄》或惊诧其立言诡异或向慕其飘然之风。但有一点是一致的:老庄不仅是我国养生学的开创者,而且也是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为其理论旨归。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旧有的宗教伦常不能维系人们的信念,保身全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老子的“贵以身为天下”,“长生久视之道”等对生命价值的重视与追求;庄子的“道之真以治身”,“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等都表现了老庄的“贵生”“贵身”思想,强调珍视生命的存在,人不要被“身外这物所役使”,他们很少真正地讲“齐家治平”的道理,讲的大多是“泯物我超利害”,养身长生的一套,归纳起来就是“静”与“虚”统领了老庄养生的全过程,“致虚极,守静笃”,以静待那不可测知的千变万化,和自然界保持默契与和谐,安于自然的安排,遵循自然的规律,忘却肢体形骸,“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呼我牛也谓牛,呼我马也谓马“,浑浑噩噩,无知无欲;“同与禽兽”,与天地同生;要虚其心,对生死、穷达这些事物形式的变化,不让它们扰乱内心的和谐;“塞其兑,闭其门”,不要受外物的引诱,休心息虑,不尚机巧,不玩弄智慧,绝圣弃智,不被五音所扰,不被五色所迷乱;虚静结合,达到“忘我”、“吾丧我”,即抛弃掉假我,保持“真”、“朴”的本性,就可以称为“真人”、“神人”了。正如老子所说:“弱其志”,“虚其心”,“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治人事天,莫若啬”。都是要求人们抛弃一切欲望和杂念;象婴孩一样朴实混沌,天真无邪,注重爱惜精神;象庄子所说:“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颈鸟伸”,“至人之呼吸以踵”,集中意念,调节呼吸,吮吸清新自然之气,象熊鸟类动物一样,“独与天地往来,不遗是非与世俗处”,这样就接近所谓的“道”,即合乎养生的规律,是“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中国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西周的第一个统治者是周武王,但他在位很短就病逝,国家的统治权转到他的弟弟周公手中。周公是个了不起的伟人,在他之前,“尊神、敬鬼”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周公制礼作乐,维系社会的平衡与团结,使世人关注的重心从鬼神转向人事。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春秋末年的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其学生达三千人之多。孔子推崇周公的礼乐,并提出以仁义治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最重要的哲学门派——儒家。儒家成为官学以后,其经典著作被广泛推广,其他哲学门派多潜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次,有的也融合在儒家思想当中。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将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献分别是《论语》和《孟子》。孝家:其代表性文献是无名氏之《孝经》。《孝经》的中心思想是“孝政”,即“以孝治天下”。过去,理论界有人认为《孝经》是一般讲究伦理孝道的著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哪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将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献分别是《论语》和《孟子》。孝家:其代表性文献是无名氏之《孝经》。《孝经》的中心思想是“孝政”,即“以孝治天下”。过去,理论界有人认为《孝经》是一般讲究伦理孝道的著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哪些重要流派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儒学,道家,法家以及兵家和墨家。诸子百家有很多很多,不过这几家是门生最多的。不过到秦汉以后基本就是儒、道、兵三分天下,宋代以后完完全全沦为儒家一门独大的情况。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独立发展的哲学类型之一。与其它类型的哲学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封建时代的哲学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历史悠久

  • 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意义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古代哲学,其实在另一个层面上也会给我们现代的生活,更多的启发,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或许也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也会给我们更多的现实,启迪这样通过古今结合。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创新的一些方法和渠道。

  • 古代中国主要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主要的哲学思想包括以下3个:1、上古哲学思想,指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中国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从殷代后期起,经历了殷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殷周之际是古代思想的起源时期;西周则学在官府;周室东迁前后,官学崩溃,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一阶段。2、周王东迁以后的思想,以至春秋邹鲁缙绅先生的《诗》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尚书洪范》记载的殷代贤人的言论,既保留了殷商信奉上帝的神学观念,同时又把水火木金土五行看成是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成分,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产生于殷周之

  • 古代哲学思想具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中国哲学思想始终以人与社会为研究中心,展开众多哲学范畴,因而明显表现出强调人文精神和个人的修德重行,追求宇宙、社会的和谐统一等特点。在认识论方面则注重于开掘人生智慧的直觉体认,忽视了知识论范畴的逻辑论证与科学实证。(一)人文精神第一位哲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作为儒家哲学体系的核心,追

  • 中国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什么明白哲学是什么就可以区别文学或历史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时间表上粗略地可以划分为:先秦诸子(儒、道、法、墨、名、阴阳的兴起)、两汉经学和谶纬(儒家正统的发展)、魏晋玄学(道家的再探索)、唐宋禅学(佛教思想开花结果)、宋明理学(佛儒道合一)、明朝王阳明心学(理学的新创造)。要了解这些学问,非

  • 中国古代系统思想的古代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在探索宇宙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朴素的宇宙观。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蕴含有系统思想的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易经》从自然界找出8种基本事物称为八卦(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看作为万物之源。《尚书·洪范》则把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这些学说都把

  • “气”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特别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概念,在各种典籍的不同阐述中有着各不相同的内涵。从根本上来讲,“气”体现的是关于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哲学范畴,具体说来,中国古代学者从以下几个意义上阐释“气”这一基本概念。首先,气是运行不息而且无形可见的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