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的“春秋”与史书《春秋》,真的是同一个春秋吗?

历史上的“春秋”与史书《春秋》,真的是同一个春秋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31 更新时间:2024/2/4 13:21:02

《春秋》是书名,“春秋”是时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不完全一样。

作为史书的《春秋》史载:“春秋”一词是周代各诸侯国国史的通称。

《国语楚语》载:“教之春秋”。

《国语晋语》载:“羊舌习于春秋”。可见,当时各国均以“春秋”为名作史,但是经过战国、秦汉之际的社会大动荡,特别是焚书坑儒和项羽焚秦宫两次对先秦文化典籍造成的重大浩劫,很多史籍都不幸亡佚,其他国家的“春秋”都失传了,仅有鲁国《春秋》最终因保存在墙壁中得以逃避战火,而存世流传下来。

《春秋》为什么称之为“春秋”呢?先秦时期,人们较为重视春、秋两季,春季代表着一年之始,多称为“王正月”,而“秋,禾谷熟也”,乃是收获季。春、秋二字常连用,故常以春秋代表时令,以示重要。

《春秋》记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共242年鲁国历史的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对当时的鲁史《春秋》详加考订,并作为教材供学生们学习。

《春秋》以鲁史为原始材料,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兼记周室其他诸侯的重要事件,其内容“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让后人可以以时间为线,审视历史发展,纵览历史大事。

《春秋》记事严谨,遣词造句十分考究,对人物的褒与贬、对事件的对与错,用词极其严谨,但敢于秉笔直书,是“良史”的发端。相传孔子为了“为尊者讳”,用“微言大义”让“乱臣贼子惧”,以此达到赞、劝、惩等目的,传达孔子一门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后世,“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也成了中国历史记述中特殊的一种风格,是中国历代史学、史家一个重要文化传统。

作为历史时代的“春秋时期”正因为《春秋》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后人就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叙事史书《春秋》的年限,大致就是春秋时代的年限。

但是东周开始时间是公元前770年,距离《春秋》的上限公元前722年,尚有48年。《春秋》下限的公元前481年距离《资治通鉴》开篇三家分晋的公元前403年,尚有78年。因此“春秋时期”的分期主要有几种说法:

吕思勉《先秦史》、钱穆《国史大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均以《春秋》一书记载的历史年限为“春秋时期”。按重大历史事件分期,“春秋时期”的起止,从公元前722年到晋国智氏灭亡的公元前453年。按《左传》分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73年。顾颉刚在编辑《春秋史讲义》是依据的就是这一分期,但也顺带谈到了晋国三家灭智氏。郭沫若将“春秋时期”上限定于周室东迁的公元前770年,下限到《史记六国年表》的开始时限,即公元前475年。综合以上几种史家的主流分析,我认为,从上限来看,自公元前770年周室东迁后,王室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进入了“政由方伯”的时代,列国争霸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至下限来看,到公元前473年晋国赵氏、魏氏、韩氏三家联合灭亡智氏,古老的晋国事实上已经被瓜分,在当时的列国争霸局面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八大诸侯的局面(齐、楚、赵、魏、韩、秦、燕,以及当时仍然存在的越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以这一历史事件为分界点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是合理的。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3年,应是“春秋时期”一个较为科学的划分方法。《春秋》记载的事件和时间起止,只是“春秋时期”的主体部分,并不是全部。这样的分期,应能更好的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发展。

另外多说一点,资治通鉴以周室正式策命三家为诸侯的公元前403年为开篇,实际上为了阐述司马光保守政治思想的需要,借此事件阐述其周室自坏礼制,造成礼崩乐坏、天下纷争的观点。

《春秋》的历史地位《春秋》在汉代,地位较高,设有专门研习、讲授的博士,被儒家列入“四书五经”,奉为经典。历代学者对《春秋》注释考证的文章书籍瀚如烟海,《四库全书》中收入《春秋》相关书籍115部。在历史上,《春秋》及其注释考证已经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春秋学。尤以清人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为集大成者。

《春秋》记载较为可信,后世根据《春秋》记载的天象,结合天文学研究,证明基本上是真实的。作为旁证,也就证明《春秋》史实大体可信。另一方面,由于近代以来,先秦时候青铜器和竹简相继被考古挖掘,很多史实可以和《春秋》记载相互印证,也证实了《春秋》是一部信史。当然,《春秋》仍是不完备,甚至有缺漏的,但这并不影响《春秋》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春秋》文字记载较为简单,全书一万八千余字。对于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寥寥数语,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特别是如不借助其他参考资料,后世之人很难全面了解事情真相。因此为《春秋》做传,就显得尤为必要。

《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有《公羊传》、《梁传》、《左氏传》、《邹氏传》、《夹氏传》。汉代以后,《邹氏传》、《夹氏传》相继失传。《公羊传》、《梁传》、《左氏传》也被称之为《春秋三传》。《公羊传》的作者相传是公羊高;《谷梁传》的作者相传是谷梁;《左氏传》的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公羊传》、《梁传》是以语录、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春秋》微言大义的义理,重在挖掘字面背后的含义,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和“礼义仁智信”的观念,与政治配合较为密切,因此最初受到汉代统治者的重视。

《左氏传》是以历史资料解释《春秋》经文,并弥补《春秋》叙事不详的缺点,补充了很多重要的史料,它取材的范围和描写的细致,都远比《春秋》丰富的多,尤其是很多史料我们在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了,因此《左氏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左氏传》在文学上成就也很高,叙事生动、精于谋篇,记叙了很多传世经典的外交辞令和战争经过,在《古文观止》中,取材《左氏传》的古文就有三十余篇,是先秦时代范文的主体,后世很多历史学家、文学家无不从《左氏传》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从《春秋》看“春秋时期”《春秋》,从鲁隐公开始,记载了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时期的史实,大体与“春秋时期”历史相吻合。

春秋伊始,郑国以三代周王室卿士之故,先为小霸。不久,齐国崛起,齐桓九合诸侯,称霸。与此同时,楚国日益强盛,逐渐北上,宋襄公争霸未成。随即,晋文公霸中原,秦穆公霸西戎,随后形成晋楚两大强国百年争霸局面。后期,弭兵之会后,晋楚大体保持和平,随后,吴越相继崛起,吴越争霸与吴越楚之战交替进行,成为春秋争霸的晚声。

在《春秋》中,基本可以看清这一春秋五霸、列国争霸历史的源流和演变。《春秋》较为全面的记叙了各国政权在不断的内部斗争和外部争霸中的历史更迭和发展进程,尤其以历史重心的形式对鲁、晋、齐、卫、宋、楚等春秋大国的叙事用比较多,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国被灭,大小战事四百八十余次,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勾勒出一幅主要的春秋史图。

《春秋》也用笔墨描绘了“春秋时期”列国疆域、都邑、城池、山川、爵姓、存灭的主要情况,记载了时令、闰朔、更替,触及官职、宗族、大夫、刑法、征战、外交、内政、社会、生产、赋税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春秋时期的“百科全书”,《春秋》也成为了解“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线索。

希望我的回答你可以满意。喜欢请点击关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谁知道在春秋时期都发生了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春秋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及简介汇总。如果有不足,希望大家在文章下方评论,我会积极改正并且适合采取你们的建议。1.前627年,甲午,周襄王二十六年,鲁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兰元年,秦穆公三十三年,晋襄公元年,楚成王四十五年。①赤狄乘晋丧及秦、晋之战,兴师伐齐。鲁伐邾,取訾娄(今山东邹县西南)。

  • 《春秋》记载了哪些重要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53年/公元前403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前半段时期。鲁国史官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并按春、夏、秋、冬四季分类,于是这部编年史被名为“春秋”。后世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春秋

  • 春秋战国的历史大事件有哪些 麻烦理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

  • 春秋战国时期为啥没有太监乱政的事件?而后却层出不穷?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咋没有呢?竖刁、、夙沙卫、惠樯伊戾、竖头须、寺人披不都是吗?寺人披看名字就是宦官了,寺人就是宦官的一种称呼,这几个都是先秦有名的乱政的宦官了从宦官出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们一生的命运跟天子绑定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必然站在天子这一边,参与斗争,也就是你说的乱政。其实呢,宦官哪来什么乱政

  • 历史上春秋时期有哪些国家,较强大的国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期,一般是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之间!主要是周平王,在公元前770年,将国都迁到了洛邑。从此,各个诸侯国开始各自为政,出现了互相争夺土地人口的战争。据统计,当时的诸侯国,大约有一百四十多个。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代国等等。比较

  • 《春秋》记载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 谁有春秋战国的大事年表啊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公元前597年晋楚之

  • 我要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全部是晏子的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_________

  • 秦朝末期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末年的赵军是原来的赵国贵族的后裔推举赵国宗室成立的反秦力量,和项梁、项羽等人推举楚怀王的后代熊心为楚王的性质一样,那样项梁等人所率领的军队就是楚军。此外,还有齐军等各国军队。

  • 介绍一下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