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54 更新时间:2024/2/4 13:19:38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历史上战争爆发次数相当密集的一个时代。

一、邯郸之战

公元259年,战国后期,赵国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大败秦军。

长平之战以赵国惨败为结局,赵孝成王一度许割六城与秦议和。但是赵国利用战争间隙,重新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

当秦昭王得知赵国毁约后,不顾白起关于赵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

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

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坚决抗击秦军。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前往楚国陈说利害。

最终魏国出兵10万救赵,同时楚军也出动救赵。

秦军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这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国灭亡六国的进程因此受阻。

二、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前后耗时三年。秦国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因为这场惨败失去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兵力,直接从一流强国被打成弱国,在失去了争夺天下资格的同时,也失去了阻挡秦国东进统一六国的能力。

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三、桂陵马陵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而齐国则挟战胜之威,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四、长勺之战

春秋初期,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春,齐国发兵攻鲁,鲁国人曹刿自告奋勇,请随庄公出战。

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在长勺迎击齐军。两军列阵毕,鲁庄公欲先发制人,被曹刿劝止。

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冲击,均未奏效。齐军疲惫,士气沮丧。鲁军阵势稳固,斗志高昂。

曹刿见战场形势已呈现“彼竭我盈”的有利变化,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将士一鼓作气,击溃齐军。

五、即墨之战

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为首联军攻打齐国的一场战争,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

前283年,齐襄王死守莒城以抗燕军,并号召民众起来抵抗。齐国宗室田单在即墨率领全城军民抵抗,双方交战五年。前279年,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最后,田单用火牛计反击,最终将燕军赶出齐国。

六、襦葛之战

春秋初年,周王室衰弱,郑庄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秋,桓王调集陈、蔡、魏等国军队联合攻郑,战于襦葛(今河南长葛东北)。交战开始,郑军先从两翼发起进攻,陈军一触即溃,蔡、魏军纷纷败逃,周军左右两军阵脚大乱,中军更加孤立。随后,郑军从左右向周军中军实施钳形攻击,中军主力亦投入战斗。周中军三面受敌而大败。

桓王中箭受伤,急忙退军。从此,周王室威信扫地,大国纷争四起。

七、崤之战

春秋中期,秦国欲霸中原,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

晋国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

秦军重返崤山,疏于戒备。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最终全歼秦军。

八、河西之战

公元前419年,魏军在河西的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修筑城池,两军在少梁交战,魏军击败秦军,继续筑城备战。秦军则沿黄河修筑防御工事,阻止魏军向西扩张。

公元前413年,魏军开始向河西地区的秦军发动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今陕西省华县西南)地附近,大败秦军。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命太子击(魏击)率军攻克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驱其民而占其地。

到公元前408年,魏军攻克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南)、阳(又作合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两城邑,完全占领河西之地。

此后秦国多次进攻该地区,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公元前329年才完全收复该地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哪些著名的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1:北制之战(公元前718年)中原大国中首先崛起的郑国,积极向外扩张,出兵进攻临近的卫国。卫国急忙调遣属国南燕的军队抗击郑国的进攻。郑军北上,还未定出国门即遇到了南燕军队。郑庄公派祭足、原繁、泄驾率领三支军队从正面逼近燕军,吸引其注意力,另源公子曼伯、子元偷偷地迂回到燕军的侧后北制(今河南荣阳把水镇

  • 春秋时期哪个国最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期实际上是一部晋楚争霸的大片,其结果就是晋国胜出,然晋国内部出了问题,于是又出了续集,进入更加炫酷的战国时期,而且主角成了在春秋时期一直憋屈着的秦国。周平王东迁春秋始,各诸侯国纷纷势大,欲称霸天下。春秋先后出了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或吴王阖闾)、宋襄公(或越王勾践)。

  • 历史是类似的,你知道哪些类似的重复上演的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相争之初,项羽因为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结果让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并最终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打败,失去天下。而在古代南越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次与鸿门宴极为相似的事件。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派使者前往南越国,游说南越王和王太后归顺汉朝。南越王与王太后已经同意,但南越丞相吕嘉却从中作梗,于是王太后

  •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竞争激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伟大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数不胜数,著名的有:一、王侯:秦始皇、齐恒公、齐威王、秦穆公、秦孝公、楚庄王、魏文侯、燕昭王、越王勾践、吴王阖闾等。二、政治家:管仲、百里奚、晏子、李悝、商鞅、范

  • 春秋战国时期有那些名人及其作品或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代表作《道德经》。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他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

  • 春秋战国时代是怎么打仗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1.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之间打仗有浓厚的贵族礼仪,典型就是宋襄公那样打法,不会趁人之危,不杀老幼,礼待战俘,如同西欧的骑士风度,因为春秋时期的战斗人员大都是贵族士大夫阶级,战败的一方只要承认失败,一般没有生命危险,所以有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故事,逃跑五十步对方即不会再追杀了,跑一百步就是胆小的表现,夫差击溃

  • 春秋时期有哪些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期有108个国家.齐、晋、秦、楚、陈、吴、越、韩、赵、魏、宋、鲁、卫、郑、钜、邾、杞、杨、蔡、剡、任、藤、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荣、巴、蜀、单、州、胡、

  • 春秋起始时间是什么时候?如何进行断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说起春秋时代,其实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那么如果要断代,其实可以从东周来看。所谓东周,在历史上,是与西周区别而称的,这是因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此时他的国号仍是周,但是之前的周朝国都在洛邑之西,所以称呼周平王之前的周朝为西周,周平王之后的为东周。也就是说,东西

  • 及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期。1、经济: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2、政治:从平王东迁,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

  • 有人说春秋时期遍地是君子,具体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这种君子太多了,春申君,信陵君,孟偿君等多如牛毛,当时的人们注重德行修养和仁义道德,这群君子也养了许多门客,包括鸡鸣狗盗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