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春秋战国从公元前770年到秦统一的公元前221年,跨度550年,要比一比谁对“社会”贡献大还真不好说。
有人说是孔子。孔子的思想学说当时并未完全被统治者接纳,起的作用有限,所以我不认为孔子对当时社会贡献大。至于孟子,其情况与孔子类似,他也比不过孔子。
有人说是李斯,他在秦的统一事业上贡献大。秦国统一,应该把账算在公元前221年之后,而且这功绩是算在秦始皇头上还是算在李斯等人头上还很难说,而且李斯是有功还里有过也很难说。至于说秦国的郡县制并不是始于秦始皇,秦晋两国春秋时就有了。
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对平定战乱其功不小,而齐桓公的功绩比晋文公要高。齐桓公称霸又赖管仲辅佐,这贡献是算在齐桓公身上呢还是算在管仲身上呢?
春秋出现了一些贤君贤大夫,多只是对自己的诸侯国有影响,不再赘述。
战国纷争,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真找不出春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影响力大的国君,更找不到影响整个“天下”的贤臣。而且纷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怎么也不能说是贡献。直到战国后期,秦国才强盛起来,直到始皇统一。秦始皇的统一也是秦国几代人努力的结果,说他是始皇或者是李斯的功劳也不确切。
春秋战国时期谁对社会贡献大无法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