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诗经》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
世界天文学家普遍承认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可信程度最高,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因历史久远,缺乏精确的文字记录,因此难以精确地断代,而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历史时钟,可以帮助确定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古代西方一次日食中止一场战争,西洋最有名的故事记载是在西元前585年。米提斯与利比亚两族打仗,打到一半时忽然间太阳消失不见了,两族族人害怕灾祸的到来,终于达成美好的结果--两族讲和通婚。
中国就是最早的日食记录国家,大约是公元前2137年,比国外日食记录要早得多。
我国最早的日食记录,见于《尚书·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瞎)奏鼓,啬夫驰,遮人走……。”这是当时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描写了当时还没有认识日食自然规律的人们,惊慌失措,鸣鼓奔走的情况。据考证,这次日食大概发生于夏代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137年。
另外,在《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一诗中,也描述了发生于公元前776年(周幽王六年夏历十月一日)的日食,实际是日环食。具体描述如下: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会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长,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翻译如下:
十月之交这一天,本是朔月夜黑暗,又逢日食遮日光,太阳中空不好看。
昨夜晚上少亮光,今日白天亦昏暗,当此天下众黎民,太阳中空真悲哀。
日月接连报凶兆,运行常规不遵照,只因天下无善政,奸佞当政阻贤良。
月亮圆缺为常事,习以为常心不慌,现在日食又出现,可能不是好现象。
顺带一提,国外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发生在巴比伦的一次日全食,时间大约是公元前763,比我国最早的日食记录要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