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变迁:
1秦及秦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地。
2夏姓南迁始于汉代。
3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
4夏姓大举南迁是在魏晋之际,经过长期繁衍,夏姓的分布中心,移到了江南地区。在江南形成了夏姓历史上最大的望族会稽夏氏郡望。
5宋代时发展到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山西等地。
历史上有多少以“夏”为国号的政权?
搜到这几个。
启建立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国号“大夏”。
618年,窦建德定都于乐寿,国号大夏。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363年,明玉珍在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大夏”。
历史上有夏迎春这个人吗?
夏迎春
春秋时,齐国美女,齐宣王嫔妃,与钟无盐同时代人,因其貌美,颇得齐宣王宠幸,后世人揣测,于是流传“有事钟无盐,无事夏迎春”之说法。实则并不可信,齐宣王整体评价还是比较开明的君主,夏迎春与钟无盐关系也很不错。
先说说钟离春其人。历史上有名的四大丑女兼才女,她便是其中之一。
钟离春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的《辩通传》。她是齐国无盐县人,姓钟,所以又称她为钟无盐,她德才兼备、却容颜丑陋,年四十未嫁,许多古书里动不动就说“貌比无盐”,跟“貌如西子”呼应。丑到何种程度?书载她额头、双眼均下凹,上下比例失调,肚皮长大,鼻孔向上翻翘,脖子上长了一个比男人还要大的喉结,头颅硕大,又没有几根头发,皮肤黑得像漆。(如此奇特的长相甚至让有的人猜测钟离春的祖先很可能是从南洋或印度来经商的马来人或达罗毗涂黑人)。钟离春虽然长了一副让人吃惊的模样,但她志向远大。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离春为拯救国民,冒死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条,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其谏议为宣王所采纳,立为王后,从此国大治。而中国也留下两句成语“丑胜无盐”和“自荐枕席”。关于钟离春的成功进谏对比孟子在齐宣王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这就很有必要研究其个中原因了。
至于夏迎春应为后世戏剧中添加。意说齐宣王在立钟离春为后之后,同时也宠美貌的夏迎春。齐宣王在国家有难之时,宠幸貌丑之后钟无盐;平安时则宠幸貌美之妃夏迎春,于是便有了民间戏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之说。(“艳”应为“盐”音误所致)
关于历史上的齐宣王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君王,也是有待考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