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梁镛解答。
中国夏朝之前确实是公天下,帝位实行禅让制,五帝各自有自己的血脉传人,而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有五十六个民族血统,也是源自于此,甚至有的民族是五帝血脉之外的传承,之所以说是一家人,这个家,其实是大家的意思,正如现代,我们华人也可以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天下华人是一家。
为什么古梁镛认为夏之前的禅让制是可信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很多翔实的文献中,共同推论出这件事的确切性。
下面详细分析。
《竹书纪年》中关于“禅让制”的文献记载《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历来是人们研究远古文化的重要参考,但是随着《竹书纪年》的出土,这部用竹简记载的古文献,在远古文化方面,推翻了以《史记》为主流文献记载的权威地位,最为重要的是,随着甲骨文陆续出土和破译,《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大部分内容和甲骨文都能对应,这也从侧面形成《竹书纪年》权威性的重要依据。
我们都知道,在《史记》中,司马迁也记载了尧舜禹禅让的故事,那么《竹书纪年》中有没有相同的记载呢?
《竹书纪年》记载尧舜禅让事件:
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东沈璧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其书言当禅舜。遂让舜。这件事记载了帝尧将帝位禅让给舜的故事,帝尧通过祭祀活动告诉上天,舜为人公正、正义,有大,可以做他的接班人,并把这张祭言藏在东面的序(部落),两年后的二月,帝尧率群臣来到洛,举行祭祀活动,祭祀结束后,有元龟(龟的一个品种)驼着一本书出来(这种书大概率是刻在一块贝壳、龟壳等等硬物上面的甲骨文。)这个元龟的龟壳上面也有字,尧率领群臣来到法坛,经过祭司解读,龟壳上面的文字是说帝位应该禅让给舜,因此帝尧决定了下来,将来吧帝位禅让给舜。
《竹书纪年》记载舜禹禅让事件:
舜乃磬堵持衡而笑曰:“明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亦乃见于钟石笙管乎。”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也。舜觉得禹人品好,能力强,可以继承帝位,为百姓谋福利,因此他非常开心,将禹推荐给上天,让禹行使帝王的工作(权利)。
禹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这段话讲述了大禹治水成功后,天赐玄圭(神秘的石圭),宣布大禹治水成功,同时这也预示着夏道要兴旺了(夏王朝开始萌芽),天象也给予了启示,草木丰茂,青龙现身于山野,祝融之神降于崇山(祝融为火神,古梁镛认为崇山发生了火灾。)于是舜将帝位禅让给了禹。
通过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来,禅让制确实是存在的,禅让制的主题思想就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对于五帝血脉传承是一家人这件事,其实也非常好理解,虽然远古禅让制时期,很多事情是非常甚至绝对公平公正的,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些事情却是有阶级存在的,比如帝、祭祀、群臣等等,毫无疑问,最底层的可能是俘虏,也可能是奴隶(我个人倾向于俘虏,但是也认为奴隶可能存在。)
很明显,优秀的人总是喜欢和优秀的人交往,优秀人士的子女他们的资源要远多于普通人,因此五帝血脉互相姻亲,这也是非常合理的情况,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全部是五帝的血脉,因为在远古时期也有很多部落,部落中除了五帝血脉的人还有更多其它家族血脉的人,只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帝血脉越来越被尊敬,传承者也越来越多,这点我们可以从百家姓各个姓氏的起源方面加以论证,比如神农氏的后人有焦姓、雷姓、方姓等等,而著名的轩辕皇帝86大姓也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所以说,古代确实有公天下禅让制,而五帝血脉传承确实也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