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文明,哪怕朝代多次变迁,为何没有中断,我觉得主要分以下几方面:
第一:种族,中国人都是以黄种人为主,物以群居人以类聚,同一个种族,各方面的融合与传承比较容易,国外很多大战都是种族之战,如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相互歧视,很容易导致文化断流。
第二:历史传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炎黄子孙等理念的从古至今灌输,哪怕朝代更换,大家尊重的与接受还是相同的文化,让文化可以延续,最主要的就是汉文化的影响,像元朝与清朝,虽然不是汉人建的朝代,但是都融入了汉文化,尤其在清朝,尊重汉俗,汉人入官,满汉一家等,让汉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当然,历史上两晋后的五胡乱华差点就断送了汉文化。
第三:宗教文化的包容,很多国家文明会断,就是宗教信仰不一样导致几百上千年的战争,当年的犹太人被杀就与宗教信仰有关,而中国的宗教信仰包融很强,很多都是一山不容二虎,但中国很多名山都是道佛共存,很多皇帝在位是推行佛教,但也不反对道教,这种共存的方式使文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使的各民族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我要说的就是这三点,欢迎大家补充。
为什么有的人不承认夏朝这段历史?关于夏朝国都的位置,现在有认定结果吗?
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二重证据法”,即考古成果和文献并重。
这在中国上古史学研究中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然而欧美学者则往往只认可一重证据考古实证。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掘,证实了殷商的存在。
然而不同于商朝有实实在在的龟甲兽骨青铜器铭文等考古发现,我国关于夏朝的记载多是文献资料。
因此,(读不懂,或者说不爱读中国古籍的)欧美历史学者基本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从严谨的角度来说,夏朝以及其都城确实还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但根据二里头遗址范围以及都城规模来看,“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上古三代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地区,其代表的王朝,若不是史书记载的夏朝,那是其他王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