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有哪些相似性?

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有哪些相似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536 更新时间:2024/1/17 22:22:48

一、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有哪些相似性?

源远流长,越久越香醇

二、酒文化是怎样的呢?

酒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也是发挥得淋沥尽致

三、巍巍华夏,泱泱大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又有所不同,咱们中国各地的酒文化,以及酒桌文化是什么样的?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祖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行苇》中对此类多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也增加欢趣。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展于野,千里无鸡鸣。”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优无虑痛饮两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互敬互让,尊老爱幼,路不拾遗,无所争讼。国家的法度,公正无私,判刑合理,官吏爱民如子。老天爷体察善良的百姓,风调雨顺,仓廪满盈。他一边饮酒一边驰骋想象,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人间乐园,可说是开了“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先河。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醉意过后,回眸人间,一片混乱。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遥遥无期的目标,其难无异登天。于是深颓力不从心,悲从中来,这一杯酒,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

不想则已,愈想愈悲伤,愈想愈苦恼。“惟有杜康”,可以解忧。于是接着痛饮,想从醉中解脱。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有限与无限的矛盾,生命与死亡的矛盾,都融化在这杯酒中。他那悲凉慷慨的歌声,震憾千古,差不多引起后世酒徒的一致共呜,而以“杜康”为酒的代称,也就从他这时正式开始。

因为饮酒的人多,所以便出了许多著名的酒徒。杜甫的《八仙歌》就写了贺知章、李白、张旭等这些著名的“酒徒”。

世人往往把狂饮烂醉的人称为“酒鬼”,椰揄讥笑,贬之又贬。但唐诗中好象找不到“酒鬼”这个词,或称“酒徒”,或称“酒友”,或称“饮者”。杜甫则称他们为“仙”。“仙”与“鬼”虽然都是乌有之物,但“仙”、“鬼”之别,一在天上,一在地府,相差不是一个档次。狂醉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酒鬼”,李白便自称“酒中仙”。在当时,你不能经商赚钱,不能一举成名,都不会有人笑话你,若不能饮酒,则受到亲友的“奚落”。饮酒是做人的基本功,万万缺少不得。

唐代诗人虽然对魏晋文土的诗酒生涯不乏赞叹,不乏仰幕之情,但唐代的诗酒基调与魏晋不同,有着明显的分野。

魏晋文人,处在政治动荡的社会,朝不保夕,心中充满忧伤和恐惧,饮酒是为了消忧,逃避现实,无法谱出昂扬的情调。而唐代的诗人,生于政治较为开明之世,社会处在上升发展阶段,故有一股朝气,回荡于诗中。诗情豪迈,酒情热烈,如奏黄钟大吕,有宏亮激越之音。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同是以饮酒为乐,魏晋文人能唱得出这种声音吗?

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

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

卢殷《长安亲故》

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一杯热热烈烈的酒,不仅洗尽前人的哀愁和颓废的色彩,而且是开后世豪迈诗派的先声。我们清楚地看到,唐代对于魏晋文人的诗酒生涯,不是盲目模仿,亦步亦趋,而是让他们溶化在自己的酒色酒香之中,增添自身的韵味。

唐代的诗人,在歌唱前代酒星的同时,也树立当朝的酒星的形象。杜甫的《八仙歌》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这八颗酒星,有的闪过之后,随即陨灭,有的永驻天国,光耀万古。后者如李白即是。他是唐代诗人突出的代表,也是唐代酒徒的突出代表。他的诗酒生涯,令人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叹。

唐代的酒业到了鼎盛时期,唐代的诗歌创作也达到高峰。酒与诗,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一种什么关系?简而言之,相得益彰。

在唐代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不是封侯拜相,不是拥有金山银海,不是得道成仙,而是有诗与酒的享受。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苟鹤《白发吟》

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酒与诗是双美,缺一不可。只会端起杯来傻喝狂醉,那一点诗意也没有。当然酒与诗的“分工”又不同。“取兴或奇酒,放情不过诗。”(白居易《移家入新宅》)高高兴兴地饮酒,诗也就流出来了。酒象是魔术师手中那根棍子,它任意指挥,诗人的情思就随它而动。“酒肠堆曲蘖,诗思绕乾坤。”(杨乘《南徐春日怀古》)酒进入肠子以后,在里面七弯八拐,左飞右旋。“绕”着石头,石头会走路;“绕”着草木,草木会说话。山起舞,河歌唱,天地万物,全都灵气浮动,无不象醉了一般。诗就象打开的水龙头,哗哗啦啦地直往外流。“李白一斗诗百篇”。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酒气熏天,酒香遍地。酒像诗的触发剂,没有它的投入,诗的产生形成就无从谈起。你听,李白是这么说的: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梁园吟》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

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唬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容,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这不是李白一人如此,其他的诗人,差不多也是这样。他们一边作诗,一边饮酒;一边饮酒,一边作诗。酒渗到诗里去,诗融人酒中来,真是难分难解。“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段成式《哭李群玉》)人的一生就这么度过。当时的社会风气,不会作官,不会发财,没人取笑;而不会饮酒,不会作诗,则视为无能。许多人都以诗酒自豪,贫不为耻。当官的死了以后,骨埋山丘,尘随风去,再没人理会,而诗酒之徒,却为人津津乐道。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够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者一般认为,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药酒”,它自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当然,这时人类虽然从饮酒得到了养生的好处,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养生目的。

(一)酒之性能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博物志》有一段记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认为,这表明“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养生的一大进步。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酒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3.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

(二)药酒常用制备方法

药酒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及酿制法。

1.冷浸法: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14日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2.热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3~7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滤清,灌装即得。此法称为悬浸法。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立即取出,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闭,浸渍30天,收取澄清液,与药渣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得。

3.渗漉法: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型或圆锥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

4.酿制法:即以药材为酿酒原料,加曲酿造药酒。如《千金翼方》记载的白术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酿造。不过,由于此法制作难度较大,步骤繁复,现在一般家庭较少选用。

(三)注意事项

1.饮量适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2.饮酒时间: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3.饮酒温度: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4,辨证选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

5.坚持饮用: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貌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貌只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四)常用药酒

长生固本酒、养生酒、读书丸浸酒、五精酒、十全大补酒、百益长春酒、大补药酒、状元红酒、参茸酒、仙灵脾酒、枸杞酒、周公百岁酒、何首乌回春酒、五加皮酒、黄精酒、菊花酒、参苓白术酒、茯苓酒、首乌金樱酒、定志酒、养荣酒。

中国古今餐桌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人们总是以为,家居讲的只是装饰、家具等家居的元素而已。其实,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生活,家居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的改变缘于生活态度与观念的转变,体现国人素质。同样,餐桌上的礼仪也能体现出个人的素质与品位。而且中国人一定要对中国人繁杂的餐桌礼仪了解一二,才能不愧对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才不至于贻笑大方。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叉,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面试时问你说说家里情况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考官提问“谈谈你的家庭情况”,一般基于以下考虑:1、增近心理距离,缓解候选人紧张情绪,是引代性、启发性、开放性话题。2、通过了解父母职业、家庭成员构成等情况初步判断你的成长环境,做基本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推测。3、对你所回答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追问,了解父母的价值观以及你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你对父母

  • 自然期刊历史前百科学家(自然科学史杂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残留化石,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Institute)过后按照化石重现史前巨蟒图。估计这条蟒蛇足有一辆巴士的长度约13米,并能吞下鳄鱼。这种巨型动物在6000万年前生活在当地热带雨林地区。科学家估计这种蛇的重量可达730公斤至2.03吨史前动物

  • 历史上没有女皇吗百度百科(史上有几位女皇)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烈焰,唐家三少所著现代魔法类奇幻小说《酒神》中的女主角。原地心世界统治者,被称为“烈焰女皇”。本体为应运而生的地火红莲,为拯救姬动暴露了自己的神级实力,为神界所不容,死于神界执法者之手。后在善良之神、邪恶之神两大神王的赌约中重生为“东木圣女”陈思璇,历经磨难,再次成神后传承善良之神神位,成为斗罗神界

  • 历史上最全的百科书是(最有名的百科全书)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可以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很到位香港铜锣湾的书最全。铜锣湾位于香港岛的中心北岸之西,是中国香港的主要商业及娱乐场所集中地。铜锣湾区内有多家大型百货公司及大型商场,包括崇光百货、时代广场、利舞台广场以及世贸中心。铜锣湾购物区亦是全世界租金最贵的地段。铜锣湾区内有众多书店,书籍种类齐全。《苏

  • 百科揭秘中国历史人物(百科揭秘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吴德隆,1928年生,浙江东阳人。1953年毕业于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工艺美术系、美术教育系主任,是“中国设计国美之路”上的27位名师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负责发起筹建浙江省水彩水粉画研究会,任第一、第二届会长,并任浙江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多

  • 威信县人文历史百科全书(威信县人文历史百科全书电子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我想弄明白什么是“人文”,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如人文科学,人文景观。人文历史侧重于历史。重点讲人类的某种社会现象的兴起,昌盛,衰败的历史过程。历史人文则侧重于人文。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是什么样子的。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宝鸡宝鸡,古称陈仓,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

  • 中国历史空难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空难百科全书电子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从1982年至今共发生以下重大空难事故:1982年4月26日下午中国民航266号客机在广西恭城县上空失事。1982年12月24日,一架伊尔-18B在从长沙飞往广州时,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失火,机上人员:旅客58人,机组人员11人,其中旅客25人罹难。1983年9月14日,一架三叉戟型号飞机在桂林奇峰岭

  • 鬼谷子讲历史秒懂百科全集(鬼谷子讲历史秒懂百科全集视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害怕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

  • 程姓的历史人物百度百科(程姓的历史和现状)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姓厉。姓厉的名人,经济学家厉以宁。原来感觉不是什么稀有的姓氏,因为小时候在老家姓厉的人挺多的。我爸还以为厉姓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姓。因为在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就有这么多姓厉的同胞。。。。。。然后出了省,从来就没见到同姓的同胞。自我介绍就是我姓厉,厉害的厉,如果觉得太狂躁了,就是“不是那么很厉害的厉”先给大

  • 小学生奇趣大百科历史时空(小学生趣味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主题曲:《奇趣特工队》歌词:勇敢的凯奇,坚强不向困难低头,迅捷闪电猫,无畏地搜救和追踪,嘟嘟公主萌萌的触手,用超能力来战斗,机器人艾尔就是力大无穷,当城镇遇到危机,轮到我们出动,整装待发勇往直前我们向前冲,勇敢的心在扑通扑通,不畏前方是怎样狂风,请和我一起走,打败邪恶的阴谋,哪怕前方是困难重重,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