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秦始皇为什么要进行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秦始皇为什么要进行焚书坑儒)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84 更新时间:2024/1/27 2:07:57

焚书坑儒,看着字面意思,就是针对读书人,不仅把读书人的书烧了,还把读书人给杀了,光看这四个字,自然就会得出,秦始皇痛恨读书人,从而要灭绝文化,灭绝读书人的恐怖印象。

但是,焚书和坑儒是两个独立的事件,本身并无联系。

“焚书坑儒”一词最早出现在《古文尚书》的序,目前学者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古文尚书》和它的序都是东晋人假冒汉代学者孔安国伪作的,这篇序文中作者这样写着: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难道解散”

这段文字中,首次出现了“焚书坑儒”,也是首次出现了“坑儒”这个词,由于这四个字琅琅上口,结果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但是实际上,“焚书”和“坑儒”分别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和三十五年。

我们先来看看“焚书”

焚书时间爱你起始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在秦始皇寿宴上的发言引起的,请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就是因为这段话,某些人觉得秦始皇在”焚书”,我们不去讨论这段话中的种种不合理,就看看这段话吧

李斯说的“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意思已经很明显:

1、烧的知识非秦国的史书,这个事情发生的背景是六国都灭了8年了,还有人在鼓吹分封制

2、博士仍然可以收藏和使用

3、收藏禁书,三十日不烧,只是去“黥为城旦”,就是脸上刺字去做苦力,比起后朝的文字狱不知道仁慈了多少

4、焚书的举措仅限于咸阳,《史记》中没有明确写,但是

2002年5月出土于湖南龙山的里耶秦简,数量达三万六千多枚,记载的是秦始皇二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的事情,内容包括了法令、文书、官方档案和往来信件,但是如此庞大的秦简中,却只字未提焚书的内容

由于我们讨论的是“焚书坑儒”,所以就不再对李斯的话做过多的解读

我们再来看看“坑儒”,我们还是先看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原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

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个叫卢生的术士,向皇帝进言,这么这么着,可以得到不死药,于是皇帝就这么这么着了,长生不死药呢?

肯定没有啊,此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侯生和卢生到处说秦始皇的坏话,然后跑了,皇帝之了,于是大怒,我好生待你们这些术士,但是你们却不知好歹,于是派人去一一审查,这些术士相互告发,一共460人,全部坑杀于咸阳

这就是“坑儒”的全部后果,但是大家仔细阅读原文,坑的是读书人吗?坑的是江湖术士!

我们再来看看,太史公自己的记载,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所写: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连太史公自己都写了是坑术士,而不是坑儒,那么坑儒又从哪里来的呢?

唐代人章竭有一首诗《焚书坑》

以上就是”焚书坑儒“的真相,看到这里了,大家还觉得秦始皇是暴君吗?至少我觉得不是

更多文章

  • 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是哪个工程(水利工程的鼻祖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鼻祖,水利工程,世界,哪个,什么

    岷江发源于阿坝州松潘县境内,对整个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岷江水患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带领民众修建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当岷江穿越崇山峻岭,出阿坝州后在都江堰渠首分流为内外二江,内江再次分流后,成为都江堰灌区的主要水源,外

  • 金蝉子的身世和来历(金蝉子的前世和后世到底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金蝉子,身世,后世,来历,前世,到底

    在西游这个魅力四射的世界上,没有最远的距离!就是属于一种师徒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寻常的历史!在西游记小说里面,师徒五人的来历都各不相同!他们,都有着一种不同凡响的历史!在神话玄幻中,无奇不有的天地间旋转着神力仙气缭绕!在天上人间仙境里面,他们都是享受天界的待遇!都是有着神仙佛的,一

  • 江夏镇血案的历史真相(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事件始末)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江夏镇,血案,血洗,始末,年羹尧,真相,事件,历史

    《雍正王朝》这部剧之所以会被这么追捧,在于它将史实和艺术完美结合起来,许多对清朝历史不懂的爱好者,可以直接通过对雍正王朝的观看了解出大概,例如年羹尧血洗江夏镇这一段,就是真实历史的反映。这段戏的出现,奠定年羹尧官途由盛转衰的开始,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如果年羹尧没有做过这件事,或许就不会有之后被雍正处死

  • 秦朝被谁灭的(历史上谁灭了秦国建立了什么国)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一战破大秦,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进咸阳城,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二是贪图享乐 不理政事。秦朝是被赵高和胡亥灭的,赵高发动沙丘之变后,扶持胡亥登基,秦二世手里灭亡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总觉得天下还有些人蠢蠢欲

  • 匈奴是现在的哪里人(以前的匈奴是现在什么地方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匈奴,地方,哪里人,以前,现在,什么

    中国历朝历代的外患中,最让皇帝头疼的一定是匈奴,他们从零散部落发展成为联合族群之后,就开始侵犯和威胁中原。之后还直接导致西周灭亡,但战国时期因为诸侯国没有心思管他,他是屡屡过线,最终才惹得秦始皇不耐烦,让蒙恬下血本率领30万军队北击,又筑起了5000余里的长城,给逐出了河西走廊。但还没完,被逐出去虽

  • 戚夫人活了多少岁(历史上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活了多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夫人,彘活,成人,历史,多久,多少

    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虽然让自己的儿子汉惠帝继承了皇位,但是惠帝宅心仁厚,因此朝廷大权实际上是落在了吕后的手中。但是吕后这个人却没有儿子身上的善心,反而性格非常残暴,善于工于心计,对待起自己看不惯的人更是心狠手辣毫不吝惜,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就死在了她的手上。在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之后,

  • 我国古代汉朝首都在哪(汉朝首都是在洛阳还是长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首都,洛阳,长安,汉朝,古代,我国,还是

    秦末之际,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邦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与群雄逐鹿中原,诛秦灭楚,兼并天下。刘邦登基称帝,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后来,刘邦在齐国人娄敬的建议下,迁都长安。娄敬,又称为刘敬,齐国人。汉五年,天下初定,刘邦定都洛阳。娄敬穿着羊皮衣,见齐人虞将军说:“臣希望拜见陛下,有事进言。”虞将军见娄敬

  • 宋庆玲的故事简介(宋美玲与宋庆玲截然不同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庆玲,宋美玲,简介,结局,截然不同,故事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美女,我们便能想到闭月羞花的貂蝉,宛若神女的甄宓,以及为人称道的江东二乔,大乔嫁给孙坚,小乔嫁给周瑜,一时之间,传为佳话。其实,在民国时期也有这样一段故事,只是结局略显不同。如果说民国最风光的几个女性,那一定非宋氏姐妹莫属。因为从历史来看,她们中的其中两个都曾是总统夫人,但是后来

  • 雍正在位多少年(历史上雍正是在多少岁的时候登基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登基,雍正,历史,时候,多少,正在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以后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13年,主要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新政,还有进行强力反腐,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今天可以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皇帝。雍正帝在位13年,放眼中国历史,不能算长,但也不算短暂。诸如对比清朝之前的明朝,明朝就有两位在

  • 常遇春和徐达谁厉害(常遇春和徐达的武力值孰强孰弱)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常遇春,徐达,武力,厉害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其中以六国公最为尊贵,徐达爵封魏国公,位列第二,常茂爵封郑国公,位列第三。朱元璋效仿汉高祖刘邦之故事,以文臣领衔功臣名录,故将李善长排至第一,实际在配享太庙时,徐达位列功臣第一位,常遇春第二位,由于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去世,朱元璋追赠他为开平王,荫封其长子常茂为郑国公。徐达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