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常遇春和徐达谁厉害(常遇春和徐达的武力值孰强孰弱)

常遇春和徐达谁厉害(常遇春和徐达的武力值孰强孰弱)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85 更新时间:2024/1/21 3:41:07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其中以六国公最为尊贵,徐达爵封魏国公,位列第二,常茂爵封郑国公,位列第三。

朱元璋效仿汉高祖刘邦之故事,以文臣领衔功臣名录,故将李善长排至第一,实际在配享太庙时,徐达位列功臣第一位,常遇春第二位,由于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去世,朱元璋追赠他为开平王,荫封其长子常茂为郑国公。

徐达与常遇春,堪称大明帝国双璧。

01乡野匹夫的崛起之路

有的时候不得不相信天赋一说。刘邦从泗水亭长成为大汉高祖,从同乡带出来的小吏萧何曹参日后也成为大汉宰相,就连杀猪的樊哙都能成为大将军。

卫青,本是平阳公主府上养马的奴才,第一次独自领军出征就直捣匈奴圣地龙城,而外甥霍去病更厉害,领兵之前毫无实战经验,只有“纸上谈兵”,却能封狼居胥。

朱元璋,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却建立大明王朝,从乡里带出来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就连唯一的侄子朱文正,唯一的外甥李文忠都能指挥千军万马,半路投奔的山贼常遇春更是所向披靡!

天赋很重要,但是舞台同样重要。刘邦给了萧何、曹参舞台,汉武帝给了卫青、霍去病舞台,而徐达,常遇春的舞台是朱元璋给他们的。

徐达,和朱元璋是同乡,从小玩到大,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后回乡募兵,徐达第一个响应;常遇春,也是凤阳人,但和朱元璋不同县,因为生活不下去落草为寇,后来觉得盗贼没有出路,就投奔了正在攻打和州的朱元璋。

两人的起点并不比朱元璋高,但都是老天爷赏饭吃,在军事上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徐达小时候练过武,常遇春也是一身的力气,做盗贼时就因为力气大被盗贼头目当做心腹,冷兵器时代,作战勇猛就是军人升迁的最好凭仗。

攻打集庆(南京)时,朱元璋受阻于江中,常遇春带着敢死队改换小船,冒着箭雨抢滩,第一个跳上岸杀入元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为打下集庆立下头功,此战过后常遇春经常对朱元璋说,给他十万兵就能横扫天下,因此得了诨号“常十万”。

鄱阳湖大战中,徐达为先锋,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勇往直前,坐船起火了也不后退,全歼陈友谅先锋,朱元璋部队士气大盛,为最后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要想成为优秀的统帅,光有勇猛还远远不够。据考证徐达年轻时就看过《六韬》之类的兵书,后来行军途中也会看看兵法。

常遇春对兵书谋略总是不屑一顾,朱元璋屡屡用关羽吕蒙的例子劝说他,“克敌在勇,全胜在谋。

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在朱元璋的苦口婆心下,常遇春总算有点进步,偶尔也会看看兵法。

也正是徐达与常遇春的这点不同,在后来的平定张士诚、北伐元大都的关键战役中,朱元璋均是以徐达为正,常遇春为副。

两场战役在徐达的指挥和常遇春的冲锋陷阵下,打得井井有条,都是先剪除外围,围点打援,把最坚固的平江城和元大都放到最后。

在失去了外围的保护下,张士诚只得困兽犹斗,而元顺帝干脆弃了大都跑回草原。

02两家截然不同的命运

朱元璋对徐达、常遇春两人都不错,除了爵位封赏外,朱元璋也和他们联姻,而正是联姻,改变了徐常两家命运。

《山河月明》的热播,大家都知道徐达的女婿是朱棣,其实常遇春的女婿更厉害,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为太子妃,生下了嫡长孙朱雄英。

按照正常剧本,朱元璋百年之后,朱标继位,常氏成为皇后,朱标驾崩后,朱雄英继位,如此常家必定富贵一时。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无情。朱标与常氏生有长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和侧妃吕氏生有次子朱允炆,常氏在生朱允熥时由于产后并发症去世,洪武十五年嫡长孙朱雄英早逝。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朱标这一脉一下子塌了房,幸好朱元璋还是选择立朱标这一脉,是选择朱标次子朱允炆还是三子朱允熥呢?

依照嫡庶之分,应当立朱允熥,但是朱元璋考虑到侧妃吕氏已经扶正,朱允炆也升格为嫡子,其次最重要的是朱允熥的外婆是蓝玉的亲姐姐!

没错,常遇春娶了蓝玉的姐姐,朱元璋担心蓝玉成为外戚后,势力更加庞大,难以掌控,于是选择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常家外甥再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如果仅仅是这样,常家只是没有非常显贵,却也是国公一脉,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徐家和常家命运有了天壤之别。

建文元年,靖难之役爆发,徐家的女婿朱棣抢了皇位,徐家的女儿成了皇后,徐家的外甥成了皇太子,此外朱棣还赐给了徐家四子徐增寿定国公的爵位。

徐家一门两国公,自朱高炽开始,明朝皇帝身上都流淌着徐家的血脉。

反观常家,洪武年间郑国公常茂因为在军中无状,被朱元璋削爵流放,不过朱元璋还是感念常遇春的功劳,把国公爵位给了次子常升,由郑国公改为开国公。

本来靖难之役谁胜了对常家没有很大影响,只要是朱家做皇帝,就不能磨灭常遇春的功劳,但是朱允炆派开国公常升跟随魏国公徐辉祖前往长江阻击朱棣,战败后被削爵流放云南。

朱棣对徐常两家的态度还是不同的。徐辉祖不同意朱棣称帝,被朱棣削爵软禁,徐辉祖去世后,朱棣以“中山王不可无后”为名,恢复了徐家“魏国公”的爵位。

由徐辉祖的长子继承,但是对于常家,常升被削爵流放后,朱棣却没有以“开平王不可无后”去延续“郑国公”的爵位,常家国公爵位由此断绝。

对于老丈人徐达,朱棣还下令此后每任皇帝必须在正旦、清明等重要节日里遣使祭祀,常遇春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徐家一门两国公传承到了明末,自朱棣开始朱家皇帝都对徐家宠爱有加,常家却由此没落,直到弘治年间,明孝宗感念常遇春的功劳,才命人遍寻常家后人。

接到京城授予了世袭锦衣卫千户的职位,嘉靖继位后,加封常家后人为侯爵。不过让徐达脸上无光的是,明朝灭亡时在南京的魏国公徐文爵投降了清朝。

而常家族丁数千人却在抵御敌军为大明尽忠。

03结言

徐达和常遇春,出自乡野的绝世名将,在元末舞台上大放异彩,为大明建国立下不世功勋,朱元璋也给予了两家高贵的礼遇,无奈造化弄人,朱标的去世和朱棣的崛起。

直接改变了两家的命运走势,有明一朝徐家辉煌无比,而常家稍显落魄,好在骨子里“开平王”的基因没有变,最后在史书上留下“为国尽忠”浓墨重彩的一笔。

标签: 常遇春徐达武力厉害

更多文章

  • 永乐帝朱棣是谁生的(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永乐帝,马皇后,儿子,到底

    关于朱棣这个人,很多人知道他都是跟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或者是迁都北京有关,对他的印象也不算是那么坏,毕竟文治武功那么厉害在哪儿摆着。朱棣的历史评价很复杂,咱们先放到一边,今天来谈一个非常八卦的问题,那就是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的儿子。这个问题虽然八卦,跟秦始皇的身世之谜,有的一拼,但不一样的

  • 王昌龄代表作有哪十首诗(王昌龄最著名的诗有哪几首)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昌龄,代表作,著名

    他被称为“七绝圣手”,在整个唐代,只有李白可与他的七绝诗相提并论。他与孟浩然、高适、王维、李白、岑参等结交,留下一段段友谊的佳话。他是王昌龄。他能写昂扬的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也能写缠绵的闺怨诗,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他还能写难忘的友情诗,如“洛阳亲友如相问

  •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的故事内容(悬梁刺股的故事概括及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悬梁,启示,梁刺股,孙敬苏,概括,内容,故事

    “悬梁刺股”成语典故里的两个家伙分别是孙敬和苏秦。“悬梁”孙敬出自《汉书》,“刺骨”苏秦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孙敬是汉朝人,苏秦是战国人,两人都是刻苦用功的好榜样,并且都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所以后来人们就将这两位成功人士的事迹组合到一起,成为典故和成语,警醒人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下足了功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故事中隐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剑意,沛公,项庄舞,隐含,故事

    鸿门宴的故事还要从头说起。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秦大业,各地纷纷起兵反秦。这其中就有项羽的叔叔项梁、刘邦。项梁起兵后找到已故楚怀王的孙子雄心,立为楚怀王,号召天下共同反秦。刘邦起兵初期势单力薄,也投靠了楚怀王。项梁战败身亡后,项羽继续在楚怀王麾下效力。在灭秦

  • 女作家冰心的原名叫什么(中国现代作家冰心的原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原名,冰心,女作家,中国,现代,什么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许多时候家庭矛盾都无法避免,中国目前最多的矛盾基本来源于家庭。众所周知,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建起家庭,由于年龄、思想、性格等众多因素,每个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不尽相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并不一致。很多时候,家庭矛盾只是较为平常的因某件事物而争吵,然而也有导致妻离子散、割

  • 人彘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的戚夫人为何会被做成人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人彘,意思,夫人,历史,做成,为何,什么

    人彘是什么意思呢?人彘在历史上是一种惨绝人寰的酷刑,这个酷刑最开始用在一个貌美如花的妇人身上。汉高祖的妻子吕雉最后成为手握重权的太后,然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探秘志小编来和大家一起看看戚夫人彘复原图以及人彘究竟是什么吧!一、人彘是什么意思人彘是什么意思,人彘其实是

  • 阴谋论背后的共济会是什么组织(美国共济联盟是什么组织)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共济会,组织,阴谋,联盟,美国,背后,什么

    一说共济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如果队长讲的是光明会的话,你可能不会太陌生,因为著名的光明会卡牌预言了太多的事。什么911事件,墨西哥漏油事件等等,但是讲到这里的时候,各位不要把光明会和共济会混为一谈,因为这俩严格上讲并不是同一个组织。共济会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就是共济会是大脑,光明会是

  • 百团大战歼灭多少日军(日军在百团大战之后有多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日军,歼灭,之后,多少,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华北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战役,本身计划参战20个团,最终有105个团共同参加,因此被称之为“百团大战”。这一战我军共和日军进行了1824次战斗,累计击毙敌军20645人,可是华北日军司令部却声称在百团大战中日军仅战死2010人,战伤3359人,这比八路军公布

  • 宋朝陈抟老祖简介(关于陈抟老祖心相篇的名言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祖心,陈抟老,老祖,名言,名句,简介,宋朝,关于

    陈抟老祖,本名陈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喜欢听小说的人,一般都知道。他是五代末宋初的一位道家隐士,在少年时期就无心于功名,发心出世隐居,相传活了一百多岁,他对道家学问非常精通,对《周易》和相学研究得也非常透彻。他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心相篇》,文字不长,一共1304个字,117句,却把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二月二有哪些传统习俗和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俗,二龙,习俗,传统,讲究,抬头,二月,哪些

    农历二月二,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龙抬头,又称青龙节、春龙节或者春耕节、农事节等,“龙抬头”预示是春暖花开,阳气生发,雨水始落,春耕开始,蛰虫出现,万物复苏。“龙抬头”源于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人们将这天作为一个好日子。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