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咬舌自尽真的能死吗(在古代咬舌自尽真的会存在吗)

咬舌自尽真的能死吗(在古代咬舌自尽真的会存在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78 更新时间:2024/1/24 11:02:17

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中,经有咬舌自尽的桥段。

从医学角度来说,没有任一种生物学机制支持这种传说存在任何成立的可能。

自己不可能有意识地咬断自己的舌头

咬舌自尽,意味着人有意识地咬断自己的舌头达到自杀的目的。

我们知道,生物之所以可以生存有很多自我保护的机制。

疼痛,就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信号上传到大脑皮质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但是,在这种信号传递到脑皮层之前,到达脊髓后脚感觉神经元就会与脊髓前脚运动元建立单突触反射,指令相关肌肉快速收缩来躲避这种伤害。

比如,手无意中触碰到热的东西,就会自动闪避以避免烧伤。

当然,骨骼肌之所以被称为随意肌,是因为它可以受意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收缩舒运动。

因此,有时候,尽管我们知道做某种动作存在甚至必然造成伤害,出于某种目的我们仍然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冒险”。

比如,特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的壮举。

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肌肉运动,疼痛躲避无意识反射之间就会形成相互抑制,“较量”的结果决定是否有自主动作和动作的“程度”。

再比如,运动员哪怕轻微受伤也会影响做高难度动作的能力,就是有意识运动和伤害躲避反射之间“平衡”的结果。

而试图通过咬舌来自杀,最能体现这两种力量之间的较量。

一个人即便下定再大的决心,也不可能“尽全力”来咬舌,也就几乎不可能把自己的舌头咬断。

相反,在某些不受意识控制的情况下,比如在从高处坠落过程中下巴磕到硬物上,就有可能咬断自己的舌头。

即使咬断舌头,人也不存在死亡风险

尽管自己不可能有意识的咬断自己的舌头,但如上所述,在不受意识控制的状况下,人是可能咬断自己舌头的。

另一方面,由于不受疼痛保护反射的抑制,一个人的咬合力要咬断另一个人的舌头到并非难事。

比如,我们就有时看到有人舌头被咬断的报道。

但是,无论是意外受伤还是受他人侵害,从来没有舌头被咬断致死的先例。

像上述新闻中,小舌头被咬导致“舌部缺损1/2”“味觉功能基本丧失”,说明很大部分舌头实实在在被完全咬断,却完全没有涉及死亡问题。

舌头被咬断,为什么根本不可能致死呢?

我们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有关舌头解剖的知识就非常容易地理解这一点。

有人说,咬舌自尽的原理是,舌头分布着大量神经,对疼痛非常敏感,咬舌导致的剧痛可以当场把人“疼死”。

但是,从医学上讲,人是不能被疼死的。

尽管剧烈的疼痛可以通过触发急性应激反应造成血管的剧烈收缩舒张变化,从而导致血压的剧烈波动。

最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休克,即所谓的“疼痛性休克”,或者单独导致一过性脑缺血造成短暂的意识障碍,即发生晕厥,就是人们常说的“疼晕过去”。

但是,这种晕厥持续时间很短,人很快就会“缓过来”,绝对没有“疼死”的可能。

更多人则认为,“咬舌自尽”的原理是,舌头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舌头被咬断会大量出血,幸而导致失血性休克,并最终导致死亡。

这不仅说明,咬舌不可能导致登时死亡;另一方面,舌头即使被咬断也绝对不存在造成足以致死的失血。

舌的解剖学特征足以说明这一点。

舌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首要的功能是负责搅拌和辅助吞咽食物,同时也可以辅助发声说话;相对而言,舌的味觉功能仅是分布于其表面粘膜味蕾的一种“附属”功能。

从舌的截面图可见,我们从口腔看到的仅是舌体的很少一部分,舌的主体位于口腔底部。

我们即使尽最大努力,可以伸出口腔和牙弓之外的也仅仅是游离舌体的一部分。

因此,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根部咬断自己的舌头;即使被他人咬伤,也仅涉及游离舌体的一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供应舌头血管主要从走在口腔和舌的底部,供应可以被咬断的游离舌体血管是舌血管四个分支之一舌深动脉的终末段。即使完全离断,也不可能造成大量出血。

舌动脉是颈外动脉的一个分支,它由分出4个分支供应舌和口内其他组织血液循环。

其中,第一个分支是舌骨上动脉,主要供应附着于舌骨的肌肉;

第二个分支,舌背动脉供应舌根及其粘膜,以及腭舌弓、扁桃体、软腭和会厌;

第三个分支,舌深动脉供应舌下腺(分泌唾液)、部分舌肌、颊黏膜和牙龈黏膜;

第四个分支,舌深动脉 也是舌动脉“主干”的终末支,供应舌体。该动脉在游离舌体的下侧靠近舌系带前行走,最终可以达到舌尖。

舌动脉的直径约在2至5毫米之间,离颈外动脉越近直径越大,越远直径越小。

咬舌可以咬着的仅是舌深动脉的终末段,直径已经很小,相应的血流量也就有限,即使完全离断,出血量也相当有限。

加之,人体固有的多重止血机制,即使舌真的被咬断,也不可能造成持续大量失血。

首先,动脉壁具有坚韧和富有弹性的筋膜和平滑肌,具有很强的收缩能力。

动脉一旦断裂,断端会向组织深部收缩,同时断端也会显著收缩,达到完全闭锁的程度。

同时,血液本身具有包括血小板和凝血蛋白系统在内的完善的凝血机制,血管一旦破损,血液接触到血管外的“异物”都会快速触发凝血机制,迅速形成血凝块来堵塞血管破口。

我们知道,人类目前主要的健康威胁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而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动因素是血管内皮的损伤,也会造成血液胆固醇脂质和血小板的沉积,形成血凝块,导致血管腔阻塞。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血管内环境下,血管最为轻微的损害都可以触发凝血机制,可见这种凝血机制的反应灵敏而极其“负责任的”。

像血管被咬断(由于牙齿不是利器,是一种钝器,动脉一般不容易被完全咬断),更会触发高效的止血机制,从而避免持续大量失血。

综上所述可见:

第一,人在自主意识下,很难咬断自己的舌头;

第二,可以被咬着的是游离舌体的一部分,总体上是舌很少的部分;

第三,可以被咬着舌体的血管是舌动脉四个分支之一的终末段,血液流量不大,即使被咬断,出血量也有限;

第四,舌即使被咬断,完善而高效的凝血机制也可以帮助快速止血。

以上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咬舌自尽是完全不可能的。

就是如同“自主憋气把自己憋死”一样,人如果真能咬舌自尽,自杀就不会成为老大难问题,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所谓“求死不能”的困境了。

标签: 咬舌存在古代

更多文章

  • 被逼上梁山的是谁(分别介绍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是哪几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梁山,好汉,介绍,分别

    ,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其实没有多少人!那么问题来了,梁山108将中,真正被逼上梁山的人,究竟有多少呢?梁山寨主宋江,其实他算是主动上梁山的,他并非是被逼无奈的,就他做的那些事情,已经多次违背了朝廷法律,本来就应该受到惩罚。军师吴用,他可是打劫生辰纲的参与者,当时他们本就是良民,是他们主动去抢劫官府的东西

  • 清明节有哪些节日风俗(我国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俗,习俗,节日,传统,清明节,我国,哪些,什么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祭祀节日。清明节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这段时间,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下面分享一下清明节的节日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一、祭祖扫墓祭祖扫墓,这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很多种形式,扫墓是最早的一种习俗

  • 我国古代民族政权高句丽历史简介(历史高句丽是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句丽,历史,政权,简介,民族,国家,古代,我国,哪个

    在写文章的时候,我提到“高句丽,简称高丽”,于是很多人就反驳我说:高句丽不是高丽,高丽是韩国的。今天我就专门写下这篇文章,来说说高句丽和高丽到底是什么关系。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的扶余族建立的边疆政权,存在时间是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9年,一共有700多年的历史。高句丽最初在松花江上游一带,在魏晋南北

  • 一箭双雕是什么意思(成语一箭双雕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意思,故事,什么,主要

    “一箭双雕”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做了一件事,收到了两个成果,有一举两得的含义。从字面的意思看,它源于古代的射箭的技艺。“射”为古人的“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之一,有精湛的射箭的技艺,相当于拥有了一项足以立身的本领。我国古代的每个朝代,都有著名的神射手。而“一箭双雕”的典故,则出

  • 史湘云和贾宝玉的关系(红楼梦中史湘云与贾宝有什么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史湘云,贾宝玉,联系,关系,什么,红楼梦

    前几天我还写了一篇文,有人分析说,贾府败落,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我认为,宝钗不可能嫁给贾雨村?有人回复“有什么不可能,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同样,贾府败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史湘云嫁给了贾宝玉,原因就是他们俩各有一个金麒麟。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是“确凿的证据” ?贾

  • 中国古代浑天仪是谁发明的(浑天仪的发明人和相关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浑天仪,发明人,资料,相关,中国,古代

    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兴起,很多年轻人都非常喜欢占星,实际上在我国古代也同样有着极为玄妙的占星和天文学系统,而浑天仪就是其中的一个天文观测仪器,上面甚至还有着赤道、黄道等详细的天体标志。 浑天仪其实是浑象和浑仪的统称,整个仪器都是在古时候“浑天说”的概念下出现的,当时人们认为天就像蛋壳,而地面则如

  • 春节为什么叫春节呢(关于中国春节的来历以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含义,来历,春节,中国,关于,为什么,以及

    中国的春节一般都是在公历的1、2月份的时候,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还都处于冬季,有的地方甚至还是冰冻的季节,那么,为什么明明是处于冬季的农历新年,却被叫做“春节”呢?其实,春节在现代射虎的意义出现的非常晚,是在民国初年才出现的。旦字,是表示太阳刚刚升起的意思,从地平线升起,所以就是早晨的意思。正

  • 黄粱美梦的典故寓意比喻什么(黄粱美梦这一成语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黄粱美梦,典故,寓意,成语,出自,比喻,哪里,什么

    “黄粱美梦”梦见了什么?“黄梁一梦”的典故出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讲的是唐朝时有个进京赶考的卢生,在离邯郸不远的一家旅店投宿,遇到了一位道土——吕翁。二人攀谈起来,卢生愁苦于他的穷困,觉得自己必须通过考试改变命运,脱离没钱没势的生活。吕翁听后笑而不语,只从衣囊中取出青瓷枕递给他,说:“枕着这个睡

  • 历史上的潘金莲的真实身份(潘金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潘金莲,身份,历史,真实,什么样,一个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潘金莲是一个人尽可夫的DF,为了与奸夫西门庆能够长久的鱼水之欢,将自己的丈夫毒死。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首先,我们要正视小说和历史的差距,现在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写小说,所以小说的内容不能当真。其实历史上的潘金莲是河北清河县,知州大人的千金小姐,漂亮贤惠、知书达理,妥妥的一个大家闺

  • 伟大的女性人物的事迹(世界上的杰出女性代表人物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女性,人物,事迹,介绍,杰出,代表,世界,伟大

    长久以来,女性的所作所为总是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可事实证明,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不少伟大的贡献都来源于女性。在过去的时代,她们在那些原本被认为属于男性的工作领域,凭借其智慧和决心创造了令人惊讶的成就。这一次,小编整理了人类历史上的7位令人钦佩的女性,因为其发明和发现改变了世界。1、英奇·雷曼:发现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