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什么意思(这句名言出自《书剑恩仇录》)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什么意思(这句名言出自《书剑恩仇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35 更新时间:2024/2/3 7:36:28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的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其实里面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中华传统化。

从字面上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聪明到了极点,就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如果用情太深,那么这份感情就不会持续长久。”

其实这句话并非出自任古籍,而是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但原文也并非这八个字,而是略有出入。

《书剑恩仇录》中,乾隆皇帝送给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一块玉佩,上面用篆书刻着十六个字,即“情深不寿,强极必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字面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如果用情太深,则这份感情不会长久,如果过于突出,就会受到屈辱,所以谦逊的君子,总是像玉一样温润沉稳。”

接下来我就解释一下这是什么道理。先说表面原因

为什么说“慧极”就“必伤”呢?因为一个人过于聪明,就会对世事看得明白、通透,必然费心劳神,最后必然伤到自己。《天龙八部》里最聪明的人是鸠摩智,但其下场却是武功尽失,《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也是聪明至极,结果被砍掉了一只胳膊。

为什么说“情深”就“不寿”呢?因为,如果你对一段感情投入过深,就会失去理性,随之而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

在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一个人是不可能长时间保持这种高度感情输出的,时间一长自然会衰退,所以一般难以维持太久。

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对贾宝玉投入了所有的感情,但到最后却香消玉陨了。

为什么说“强极”就“必辱”呢?因为一个人如果过于突出,过于强势,那么当周围的人无法忍受的时候,就一定会反抗,或者打击他,让这个人受到屈辱。比如你的老板可能很优秀,但也很强势,对员工管理过于严格,当员工的忍受程度达到临界点时就会爆发,比如骂老板一顿等等。

其实,“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必辱”,都是表达了一个意思,类似的语句在古籍中其实有很多,比如《道德经》里有“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这样的句子。《吕氏春秋》中写道,“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周易》中说,“否极泰来”,《淮南子》中说“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以上所有这些词句,其实表达的意思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做人做事都要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事情就会走反面。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好的不可能一直都好,坏的也不可能一直坏下去。幸运到了极点,接下来就会倒霉;聪明到了极点,就会显得愚笨;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总之,万事万物都不能走极端,而是要“中庸”。

但是,中庸之道绝不是让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有人抬杠,说既然“慧极必伤”,那么就笨一点好了,那样就不会伤到自己了。既然“情深不寿”,那我对感情就不要投入太多了,免得将来分手难过。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你距离那个临界点还很远,远远谈不到过不过度的问题。

比如两个人打架,如果一方是学过几十年杀人技的,往往反而是不肯还手的那一个,因为他一旦动手就会过度,打架变成了杀人,自己就要犯罪。这个人的做法就是中庸之道。

而如果你身体瘦弱,胆子又小,觉得打不过对方,所以选择了忍让,这不是中庸之道,这叫懦弱。

如果你打不过对方,但你寸步不让,结果被对方打了一顿,这也不是中庸之道,这叫看不清形势。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前提是你能拿得起屠刀来,如果你连刀都举不起来,凭什么放下?

“退一步,海阔天空”,前提是你走到了前面,才能后退一步,如果你后面就是万丈悬崖,你拿什么退一步?

所以,我觉得中庸之道并不是让你和稀泥,遇到事情就折中处理,它讲究的是那种“满而不溢”的玄而又玄的境界,多一点杯子里的水就会溢出来,少一点就是半瓶子逛荡,真的是非常难以达到。

不信你看看周围的人,发达之后有几个不飘的?我们单位某主任提拔之前,见了面叫我“林哥”,提拔之后马上改口叫“小林”。为啥网红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大部分是因为自己太张扬了,不知收敛,不懂得中庸之道。

所以,先天不足,努力不够,就到不了“满”的地步,而能够达到“满”的人,则往往不知进退,很快就会过度,反而成了“溢”,真正能做到“满而不溢”的人很少很少。事实上,我觉得能够在“满”和“溢”之间来回逛荡的人,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标签: 仇录慧极书剑恩名言意思伤情出自什么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林冲排名第几位(梁山好汉排名第六位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排名,水浒传,好汉,林冲,梁山,第六,第几

    林冲在没有逼上梁山之前,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名声远扬,连远在沧州的柴进都听说过他的大名。林冲武艺高强,万夫不当之勇,在梁山好汉中鲜有敌手。林冲是梁山的第一代元老,又在晁盖成为带头大哥一事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林冲的断然出手,王伦就不会死;王伦不死,梁山就不会在晁盖、宋江两任带头大哥手里

  • 单刀赴会的故事介绍(三国演义单刀赴会的主要内容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单刀赴会,概括,内容,介绍,故事,主要,三国演义

    单刀会是一段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说的是东吴鲁肃设计,邀请关羽过江赴宴,打算趁机索取荆州。关羽只带着周仓一人,然后单刀赴会。在宴席上,智勇兼备的关羽从容不迫,挫败了东吴的计策,然后安然返回。然而,历史上的单刀会与小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角也不是关羽,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赤壁之战后说起,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要樊於期的人头(怎样说服樊於期甘心自刎)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樊於期,甘心,荆轲,人头,秦王,自刎,说服,怎样,为什么

    樊於(wu)期主动献出自己的人头,客观上是帮助荆轲刺秦王,主观上是报答燕太子丹,他是真的不怕死!大家都熟悉一句俗语,“士为知己者死”,这里的“士”在古代,和战士、勇士、博士里的士并不是一个意思,而是特指贵族中最低的一个阶层。周朝时,最高的统治者为天子。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家亲戚和功臣,并授予他们公侯伯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孙子兵法这句话蕴含的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法,哲理,蕴含,意思,孙子,什么

    人最重要的是能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方能成事。《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在作战中,既了解自己,又了解敌人,作战时就不会有风险而能百战百胜。用国学经典,堪称“四书”之一的《大学》之话来说,就是“知其所止”。“知其所止”,简单地说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在什么地方停止,

  • 鲁提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鲁提辖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鲁提辖,事例,特点,性格,体现,人物,哪些,怎样,一个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其实是两个文学形象,一个是渭州城小种经略府提辖,名叫鲁达。另一个则是五台山出家,二龙山宝珠寺的住持方丈花和尚鲁智深。除了这两个形象而外,书中还隐藏着第三个鲁智深,那就是修得佛道两家正果的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因而,解读“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还得从这三个文学形象入手,单讲哪一个都不

  • 生子当如孙仲谋什么意思(解释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仲谋,生子,典故,含义,意思,解释,什么

    1204年,65岁的辛弃疾就任镇江知府,先后登上北固山,留下两首北固亭怀古,一首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另一首《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大多数人都更喜欢第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也被称为辛词第一,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写道:里面的典故很多,总体来说说,最后一句表达了英雄迟暮的辛弃疾

  • 水浒传之行者武松(浅谈水浒传中行者武松人物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松,中行者,分析,人物,水浒传

    武松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之一,家中排行老二又叫武二郎,号行者,是清河县人氏,哥哥是武大郎。从小失去父母,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号称“三寸丁谷树皮”武松家中太贫穷,为了糊口武大郎将武松送入嵩

  • 秦可卿是谁的老婆(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老公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可卿,老婆,老公,名字,什么,红楼梦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大概都会发现,古代这些权贵人家,他们的婚姻,确实很讲究门当户对。比如说贾母,娘家是“金陵史家”。还有王夫人和王熙凤,这姑侄俩的娘家,则是连东海龙王都要跑来借白玉床的“金陵王家”。他们管这叫联姻,也就是没什么感情。然而,这世上的任何事情,但凡有例行,就必然会有例外。就像贾蓉的老婆

  • 康熙和雍正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清史雍正继位之谜大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位王朝,一共存在了276年(1636年—1912年)一共有12位皇帝。清朝入关前两位,入关后共10位皇帝。期间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间为62年。为历代封建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孙乾隆崇拜康熙功绩,在位60年后禅位嘉庆。后代帝王无一超越。康熙在8岁登基14岁亲政。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

  • 黎庶在古代是什么意思(解释古时候黎庶一词指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黎庶一词指,含义,意思,古时候,解释,古代,什么

    在我们今天的称呼中,百姓就是字面的意思——老百姓。具体一点就是指平民、国民、普通人,都被称为“老百姓”。可是在古代,百姓这个词可不能乱用。因为它并不是普通老百姓的称呼。百姓不是指普通老百姓?那它是什么意思呢?普通老百姓的称呼又是什么?“百姓”一词最早出现在商代。在那时,严格的姓氏制度还没有形成,除了